•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学生“接棒”侨乡文化 特色课程进中小学课堂

2018年04月17日 09:1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教伦中学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乡村碉楼写生创作。开平市教育局供图
教伦中学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乡村碉楼写生创作。开平市教育局供图

  学生“接棒”侨乡文化 碉楼、灯会、民歌等特色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

  4月2日,江门市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复牌工作动员会,坚决打赢“创文”复牌攻坚战。会议提及,“侨”是江门最大的优势,为提高文明创建工作水平,江门要继承保护江门地方特色文化,用文化滋养文明、提升文明。

  如何建设和传承侨乡文化,使之真正融入侨乡人民的骨血,课堂教育就是一条“康庄大道”。2015年,开平市教育局以成功申报广东省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实验项目《侨乡开平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为契机,开展多元育人之路的探索,引导学生根植本土文化。项目负责人、开平市教育局局长谭远宁说:“我们以多元课程激发学生潜质,同时结合侨乡特点,促进侨乡特色课程建设,整合侨乡文化的校本课程,培育爱乡爱家情怀,为精神文明建设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挖掘侨乡独特文化资源

  位于赤坎镇的教伦中学,由司徒氏一族捐资兴建,至今每间课室仍以捐赠者姓名进行命名,以作纪念。“司徒氏一族曾涌现不少杰出艺术家,如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一代画家名师司徒奇以及《黄河大合唱》和《东方红》的指挥者司徒汉等。”教伦中学前任校长司徒健彬说。

  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基础上,教伦中学结合本次实验项目,紧紧地抓住侨文化,组织老师对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的建筑特征、文化背景进行研究,编写了美术校本教材《开平碉楼艺术研究与写生创作》。

  “如何把侨乡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大问题。我们认为,把开平乡土艺术引进中小学课堂是最好的传承方法之一。”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副校长张回柱说。为开发侨乡开平乡土艺术课程,风采华侨中学组织一众教师深入走访开平民歌传承人张巨山、灰雕传人李达维以及相关华侨文化研究专家。最终出版的校本教材《侨乡开平乡土艺术》,囊括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艺术探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平泮村灯会、开平民歌演唱艺术及作品鉴赏、开平灰塑艺术和金声狮鼓制作技艺等五大内容。

  而同为体艺特色多元化研究重点学校的长师中学,一共编写了6部侨乡高中体艺特色教材,按音乐、美术和体育不同学科分类,涵盖了开平民歌、碉楼等具有侨乡文化气息的素材。开平市风采中学则借助校园内的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向学生宣扬北宋名臣余靖的民族气节和勤廉事迹。

  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课堂实践

  “碉楼之乡风光好,欢迎大家再到开平来呀……”这首清脆明快、朗朗上口的《碉楼之乡欢迎你》是风采华侨中学学生王婉嫣学习的第一首开平民歌。2017年3月,在《侨乡开平乡土艺术》印刷后,风采华侨中学在高一年级开设选修课。王婉嫣与其他同学一起,成为首批“尝鲜”者。

  “开平的乡村里有很多这种‘歌仔’,老人家闲来无事都会唱一下,我是在这里长大的,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学生区一凡表示,以前更多是因为兴趣而去唱,对民歌只是一知半解,在学校选修了这门课程后,对于它的历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歌词中了解本土特色文化,从音调体会开平地方语言的魅力。

  风采华侨中学所编写的校本教材,在开平一中长出了另一朵“花”。去年4月,开平一中教师、灰雕传人李达维在校内开设了灰雕艺术社团。“很多学生对碉楼上的灰雕、浮雕、壁画很感兴趣,我就把风采侨中的教材借来给社团的学生讲课。”李达维说。

  “亲手制作灰雕,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灰雕又是立体的,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空间感。”开平一中学生严泽锋坦言,灰雕对他的专业美术影响深远,无论以后从事哪个行业,他都会将灰雕艺术作为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继续去深入了解并进行传播。“灰雕的市场需求不大,现在还坚守着的工匠已寥寥无几。”李达维为此忧心忡忡,“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让侨乡文化代代相传,我们现在正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有人才,侨乡才能有未来。”

  将精品课程推向全市

  自《侨乡开平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开展以来,开平市8所普通高中立足于本地资源,充分利用鲜明的侨乡特色,把握教育发展的前沿,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如今,项目临近结项,各学校根据自身研究总结,出版8册项目成果丛书、28本校本教材等。

  “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都赋予侨乡特色教育更多新内涵。”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黄牧航说,“目前,该研究实验项目仅在8所普通高中进行,接下来开平应该继续往普及化和精品化方向前进,把高中课程建设的经验推广开来,我认为这可以辐射影响到开平乃至整个江门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的学校。”

  江门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陈育庭建议,在课程建设方面,除了要开发利用侨文化,使之服务于教育教学,尤其是爱国爱乡的教育,还要为其设立一套标准,怎样开设课程、师生怎样使用、成效如何评价等都需要进行标准化,促进校本课程升级为精品课程。

  自获得“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以来,开平市一直致力于持续推进“创文”再出发行动。今年2月,开平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再提出新目标:争取到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到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有侨乡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向青少年传播侨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才能为家乡留住人才,为文明城市建设添砖加瓦。”黄牧航说。

  撰文:郑琦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