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侨乡青田“洋留守儿童”:政府增补成长“钙片”

中新网丽水6月1日电(见习记者 潘沁文 通讯员 林园园)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在侨乡浙江青田,众多华侨留守儿童没有等到父母归家。如何让孩子们欢度“六一”、快乐成长?一直以来,侨乡青田将目光聚焦于此,留守儿童关爱事业受到了当地各界的关注和关心。
这些日子,青田县方山乡团委书记李怡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即将中考的“洋留守儿童”小静(化名)送点什么礼物,鼓励她全力以赴,考出好成绩。经过精心准备,她将挑选好的零食和课外读物亲自送到小静手中。

接过礼物后,性格内向的小静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小静是方山乡龙现村人,她的父亲现在西班牙,她说:“六一要到了,虽然爸爸不在我身边,但有怡乐姐姐送的礼物,我就很开心了。”
据了解,青田是著名侨乡,该县共有33万华侨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县内有华侨留守儿童8000多名。
自2017年开始,青田方山乡开始对乡里的“洋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结对行动。“乡里的孩子比较淳朴,每次收到礼物都十分高兴。”一年多时间让李怡乐渐渐摸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他们觉得有人关心便很满足”。

方山乡可谓是“有家就有华侨”,在方山乡学校,和小静一样的“洋留守儿童”不在少数。该校副校长张伟军告诉记者,全校300余名学生中,近80%的学生是“洋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地关爱这群“洋留守儿童”,该校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成了孩子们的“代理家长”。“我们要求每位老师结对1至3位‘洋留守儿童’,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孩子们进行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上的辅导。”张伟军说。从2015年开始,学校专门开设了华侨留守儿童“在线团聚室”,让孩子和家长每月定期视频聊天,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我叫小昕(化名),我的爸爸妈妈在希腊,我希望能有一辆赛车。”走进学校的一角,一棵填满“心愿”的微型“心愿树”格外引人注目。
2017年10月,方山乡学校为“洋留守儿童”制作了心愿树,将每位孩子的心愿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近40%的华侨留守孩子实现了心愿。”张伟军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关爱“洋留守儿童”的队伍中,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带来的温暖。
方山乡学校只是青田关爱“洋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田县结合实际情况,把推进华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关爱活动为载体,奋力推进留守儿童关爱事业健康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乡镇团干部、学校老师辅导员的作用,在华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和乡镇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关爱活动。”该县团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为“洋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弥补缺失的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爱心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