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厦门:保护+利用卓有成效 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2018年06月26日 09:27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黄荣远堂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唱片主题博物馆—中国唱片博物馆。
黄荣远堂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唱片主题博物馆—中国唱片博物馆。

  原标题 保护+利用,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厦门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卓有成效

  去年底,厦门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10个试点城市之一。近日,厦门市印发《厦门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方案》不仅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目标与任务,更旨在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新路径、新模式及新机制。

  自2000年启动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以来,厦门市陆续开展各区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认定和价值评估,并划定紫线进行规划保护,使得大部分历史建筑得以较为完整地保护下来。

  “积极、合理的利用是对历史建筑的最好保护。”基于这样的认识,厦门市更是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与手段,按照真实性原则、文化性原则、公共性原则,在保护建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让历史建筑“活”了起来。

  修旧如旧 让老建筑更有风情

  如今,走到位于鼓浪屿中华路21号的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一座两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颇具风情。

  这座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建于20世纪初,采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清水红砖墙及哥特式尖券拱窗,因其尖拱窗洞酷似圆睁双眼的猫头鹰,又被称为“猫头鹰楼”。

  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曾垄断亚洲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煤油、汽油等石油制品销售市场,销售网密布全国,在厦门拥有经营处及油库。1937年原设在厦门海后滩的公司办事处迁至鼓浪屿猫头鹰楼。

  时过境迁。后来的猫头鹰楼做过住宅,卖过珠宝、干货,开过旅馆。一些使用者为了经营,搭建了外墙和空调等附属设施,给整个建筑的风貌和风格带来一些负面影响。2016年,鼓浪屿管委会对申遗53个核心要素之一的猫头鹰楼,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采用原来的工艺、材料等”。除了产权置换、拆除附属设施跟店面外,猫头鹰楼重新建起了围墙,庭院的绿化也重新设计。

  修旧如旧,是厦门在维护修缮历史风貌建筑遵循的最大原则。

  据厦门市规划委城市设计处副处长朱冉冉介绍,厦门市根据历史风貌建筑的历史、风格、艺术、研究价值等,分为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两种保护类别。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在保护修缮时不能变动建筑原有的外貌、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室内装修;列为一般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动建筑原有的外貌。同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保护规划和每幢历史风貌建筑的特点,逐栋开展已挂牌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方案的设计工作,做到“一幢一档,一栋一案”,建立了日常保护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数据库,同时聘请国内有资质、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逐步完成保护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保护好、利用好每一处历史风貌建筑。

  “我们根据原来的老照片和原来的工艺、材料,对老建筑的核心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维护和保护,让它恢复原来的历史风貌和特点。”朱冉冉说,通过“一栋一案”修旧如旧,让每一栋老建筑都保留住特色,更有风情。

  发掘功能 让老建筑更有品位

  鼓浪屿龙头路100号是中南银行旧址。1922年,由印尼华侨黄奕住联合胡笔江、史量才等人创立的中南银行在厦门设立了分行,并专门在鼓浪屿设立办事处。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中南银行厦门分行迁往鼓浪屿营业。这里,曾经承担起中南银行在整个华南及南洋侨汇的业务,繁盛一时。后来,中南银行成了建设银行,搬到钢琴码头附近,此后鼓浪屿游客中心入驻中南银行旧址。作为鼓浪屿华人商贸金融机构遗存的重要代表,中南银行旧址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汇通南洋,连结世界的重要见证。

  除了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修外,厦门市更注重对这座历史建筑的利用。“对历史建筑的充分利用也是一种保护。”朱冉冉说,如今的中南银行旧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加丰满——一楼二楼为展示厅,引进了招商银行设立营业部,还原其原有功能。旧址的三楼还设立了鼓浪屿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对全岛的历史遗迹进行监测管理。

  “历史建筑的利用和保护工作同等重要,如何使历史建筑焕发出昔日的光彩,成为现代城市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朱冉冉说,厦门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分为四个方向:一是继续按建筑原功能加以使用;二是结合建筑历史功能,挖掘文化向公众开放展示该建筑历史文化;三是结合建筑有利的空间与环境条件,作为公共活动或游览场所,包括博物馆、书店、学术机构等;四是结合建筑的自身特色,开辟成为游客体验地方文化的旅游服务设施或社区公共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厦门的历史建筑的各种功能被充分发掘出来,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再生”与连结。目前,思明区的鼓浪屿、中山路、厦港灯片区(地段)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办公、民宿区,成为厦门的新名片,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被改建成了博物馆、展览馆,成为活化利用成功的典型。

  仅以鼓浪屿为例。中华路21号,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因为厦门外图书店的进驻而再现生机,一万多种、两万多册的台版图书,为海峡两岸的交流架起了桥梁;海坛路15号,延平戏院引入民间资本,恢复传统戏剧表演、民俗展示的功能,并成了文化传承的场所、社区商业活动的中心;福建路32号,黄荣远堂由中国华录集团合理利用,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唱片主题博物馆——中国唱片博物馆,从视听的角度演绎中国文化的发展,为鼓浪屿历史文化遗产增音添色……修缮提升的文物建筑有了新的生命力,曾经多元融合的鼓浪屿正在慢慢褪去历史的尘埃,展示新的厚重与美好。

  “一张图”管理 让老建筑更有“生命力”

  历史建筑能“活”起来,得益于厦门科学的规划和灵活的机制,面对不同历史建筑的不同特点,各负责机构从实际出发,在保护建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

  早在2000年,厦门市就出台《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立法保护利用历史建筑;2015年,又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活化利用历史建筑;2016年,《厦门经济特区历史风貌保护条例》将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扩大到全市范围。这些法规规章使厦门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有了法律保障。与此同时,厦门先后设立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历史建筑评审委员会等机构,为厦门市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提供保障。

  去年底,厦门等10个城市被列为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厦门立即着手制定了《厦门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希望能借此次试点工作,研究提出破解当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问题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及创新政策机制、创新审批机制,形成保护利用合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根据方案,厦门市不仅将加快全市域历史建筑普查和认定工作,实现“一栋一档”,还将制定风貌保护延续、建筑材质使用、施工工艺要求、附属设施管控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施主体、管理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依托“多规合一”平台,拓展形成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项目策划、储备、审批、动态跟踪平台,并建立公众参与和成果展示的电子化信息平台,逐步形成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机制。目前,试点工作已处在全面推进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方案提出要拓展保护利用的资金渠道。朱冉冉说,许多年久失修的历史建筑尤其是作为民宅使用的私有产权建筑,业主要么无力维修,要么缺乏出资动力,政府扶持、代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保护工作难以持续。因此,破解保护利用资金来源难的问题,成了此次试点工作着力的一个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一张图’的管理和全方位的保障,持续深化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朱冉冉表示,厦门市规划委目前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要求,正准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间,结合已开展的风貌保护专项规划、风貌建筑保护名录普查认定工作以及全市战略规划、“一张图”梳理工作,还将积极聘请专家、上级文保部门对我市进行专业指导。(林泽贵/文 施辰静/图)

  ■相关数据

  据统计,从2000年启动历史风貌建筑的普查工作开始,截至2017年底,厦门全市共普查推荐历史风貌建筑1541处。其中,已挂牌的历史风貌建筑共有391处,均集中在鼓浪屿;已审查待认定挂牌的共有610处,其中思明区(除鼓浪屿外)216处,湖里区19处,海沧区59处,集美区92处,同安区106处,翔安区118处。

  目前,全市共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包括鼓浪屿、中山路、集美学村在内的3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厦港片区、同安旧城等2个历史风貌区。下一步,还将对祥店古民居、华侨新村、海沧新垵、霞阳闽南红砖民居、翔安吕塘古村落等片区,开展历史风貌区(历史地段)普查推荐工作。除了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之外,厦门市还正在持续开展历史风貌建筑的普查认定和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