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家庭照顾孤寡老人三十余年 获评“最美家庭”

2018年07月19日 14:55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李丽珍家庭照顾非亲非故孤寡老人30多年,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给孤寡老人家庭般的温暖

  在(广东江门)开平市月山镇北一村委会石东村,八旬孤寡老人罗春添经常睡在家门口的入门位置,痴痴地向外张望。村里人都知道,老人这是在期盼李丽珍的到来。30多年来,同村的李丽珍家庭,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为老人穿衣、喂饭、擦洗身体……

  “非亲非故,老头子穷得叮当响,你这么照顾图什么?”面对很多人的疑问,今年54岁的李丽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什么都不图,就是看他一个人可怜。”就是为着这个“可怜”,李丽珍家庭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孤寡老人罗春添。

  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尊老之心、感人的敬老之行影响全社会,很好地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以孝老爱亲的高尚道德弘扬了社会新风尚,与老人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近日,李丽珍家庭获得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主动和家婆一起照顾老人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老爱亲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丽珍就是一位敦厚朴实、充满爱心的普通农村妇女,丈夫罗宁浣时常外出做杂工维持家庭,她像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既要种田,又要照顾家庭,教育子女,生活负担很重。同时,她每天还有一项繁重的任务:照顾一位与她非亲非故、长期瘫痪在床的独居老人——罗春添。

  罗春添今年82岁,村民们喜欢称他为“添叔”。他与李丽珍一家同村,居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一张木板搭起来的床,这便是老人的全部“家当”。添叔的身世很可怜,童年时代就失去父母,由奶奶抚养,十几岁时就因患小儿麻痹症从此瘫痪在床。添叔的奶奶去世后,剩下他一个人无依无靠。于是,李丽珍的家婆动了恻隐之心,主动承担起照顾添叔的任务。

  李丽珍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从鹤山嫁来石东村时,见到家婆无微不至地照顾添叔,她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于是,她主动和家婆一起照顾添叔。“刚开始时,要面对和照顾一个陌生的男人,年轻时候的我也感到很尴尬。”李丽珍表示,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她才克服了心理压力,坦然地照顾添叔。

  后来,李丽珍的家婆去世,照顾添叔的任务就落在李丽珍一个人身上。对此,她不辞辛苦、无怨无悔。

  从思想上耐心开解老人

  “添叔,吃饭了!”随着一声亲切的呼唤,一双粗糙的手将一碗热腾腾的饭菜端到了饭桌上。由于瘫痪在床的时间太长,添叔全身的肌肉已经萎缩,双脚和右手都不能活动,只有左手可以自由活动,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进行。每天,李丽珍都要给添叔送饭、帮他洗澡、清理屎尿、打扫卫生。

  为了让添叔吃好,李丽珍总是尽量根据他的口味和身体来安排饮食,煮好饭后,就趁热把饭菜送到他家里,等他吃饱,再给他洗碗、洗澡,每次都要花大半天时间。到她自己吃饭时,往往饭菜都凉了。家人受李丽珍的影响,也把照顾添叔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长期卧床,添叔病痛缠身。每次添叔发病,即使是凌晨时分,李丽珍总是亲自到村卫生室请大夫上门看病。不管多忙,李丽珍都会亲自给添叔搽药油、捶背按摩、按时喂药,直致添叔病情转好。长期瘫痪在床的添叔难免产生厌世情绪,有时拒绝进食,每逢这时,李丽珍总是从思想上耐心开解他,直到添叔打消轻生念头。

  有一段时间,村委会要给添叔办理残疾证和五保户证,添叔担心自己办了证后,李丽珍就不再照顾他了,无论别人怎么劝他都不肯去,而李丽珍就像哄小孩一样耐心开解添叔:“只要有我一日,都会继续照顾你,我吃什么你就吃什么。”添叔这才放宽了心。

  为照顾老人放弃找工作

  李丽珍一家并不富裕,仅靠务农维持生计,丈夫罗宁浣农闲时做杂工帮补家用。李丽珍和丈夫育有一子一女,女儿由于有神经衰弱症,曾经休学看病长达1年,花费不少。长期的劳累,使李丽珍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走路都很艰难,为此她在广州看病花了1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李丽珍也曾想过外出找一份工作,但因为要照顾添叔,她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更加出不了远门,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2012年7月,李丽珍在送饭途中意外被蛇咬伤了小腿,1个月里下肢动弹不得,险些没命,但她心里仍然牵挂着添叔,想尽办法花50元一天请人照顾添叔。

  “她很好!”谈起李丽珍,眼前这位瘦骨嶙峋的添叔竖起了大拇指:“如果不是李丽珍,我早就没命了。她真心实意对我,而且有勇气、有志气、很会关照人。”

  30多年来,李丽珍无怨无悔地照顾添叔,春秋不改,风雨无阻,用实际行动传承了优良品德,也带动了子女。“我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子女都很关心和照顾他,也视为至亲,时常去添叔家聊聊天,逢年过节还送礼品给他。”李丽珍脸上笑出了一朵花。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黎禹君 通讯员/何晓亮)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