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青田5万亩标准化基地综合发展:既种丰收也种风景

2018年08月17日 13:28   来源:青田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5万亩标准化基地 既种丰收也种风景

  县农业局以科技为引领,推动“稻鱼共生”农旅文融合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叶春笼) 眼下正值稻谷结穗时节。昨日(16日),(青田县)小舟山乡小舟山村的稻鱼基地里,一阶阶的梯田拾级而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水稻。稻田里,嫩绿的稻穗刚刚“探”出头来,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清新的稻香。“自从基地实行标准化种植,整个过程按照有机标准,稻田不打农药,肥料也是用菜籽饼。如今不论是产量还是稻米、田鱼的品质都实现了双增长。”在小舟山村种稻大户刘永如看来,这几年基地有了新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得益于“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的推行。

  标准化科学生产 品质和销路有了盼头

  刘永如经营稻田养鱼已经有多年,以前由于基地规模小,且种植技术不成熟,再加上“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让村里的种植户零零散散,缺少市场优势,他与村民们种的稻、养的鱼大多都留着自己吃。

  “与以前那种随性的种植方式相比,如今更加科学,水稻品种、种植技术都有明显的改良。”去年,刘永如的基地迎来了转机。在县农业局、供销社的帮助下,他家的70亩稻田实行了“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由县供销社提供稻子品种,县农业局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整个种植和管理过程均按照有机标准,种的稻米按2.8元的价格统一回收,高价保底收购让刘永如眼前一亮。

  “去年73亩地种出了5万多斤稻子、养出1100多斤田鱼,每斤稻子2.8元,每斤田鱼60元。刨去成本,一年挣了近10万元。有了去年的成功经验,今年还得再加把劲,争取一年更比一年好。”尝到了甜头后,今年刘永如又新增了110亩“稻鱼共生”标准化基地。

  像刘永如家这样的百亩“稻鱼共生”标准化基地,我县一共有5.1万亩,其中有5000亩是今年新增的。去年以来,舒桥、小舟山、方山等乡镇先后实施“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由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基地签约,统一配品种、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加工包装、统一销售。短短一年多时间,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通过打造品牌、优化包装,青田稻鱼米的品牌也做得响当当,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还成为全市首款入驻盒马鲜生的农产品,跻身中高端大米市场。

  “稻鱼共生”标准化的推行仅仅是我县落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一项举措。近年来,我县围绕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稻鱼产业的标准化研究力度,建立稻鱼产业的标准体系,在生产和推广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强化政策扶持,专门出台“稻鱼共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扶持稻鱼共生生产设施建设、“稻鱼米”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等工作,积极推广“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种养模式和再生稻技术;另一方面强化品牌建设,先后制定《青田田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青田田鱼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管理办法》,设计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统一的标识系统和LOGO标识,积极推动稻鱼共生产品品牌创建、维护和应用推广。

  截至目前,我县已建立青田田鱼原种场13家,推广传统繁育技术,先后建成以稻田养鱼为主的粮食生产功能区2万亩、省级稻鱼共生精品园2个、稻鱼共生主导产业示范园1个、整建制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区1个,逐步形成以鹤城片、山口片和温溪片等乡镇为核心,以万阜、章村、舒桥等乡镇为补充的“一核多点”的产业格局。

  农旅文融合发展 实现种风景也种丰收

  这几天,在方山乡龙现村,施工人员趁着天气晴好,正忙着在田间建设200多米长的游步道。“这些游步道均由鹅卵石和农村里的土石铺成,别有一番风味。同时,我们还在周边建设了挡墙、凉亭等设施,方便游客欣赏稻田里的风景。”方山乡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方山乡围绕“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管理,以稻鱼共生博物园建设为重点,深挖农耕文化,先后落实了接待中心、游步道、农耕博物馆、民宿等配套设施建设,将稻鱼共生这项传统农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实现稻田养鱼既种丰收也种风景。

  与方山乡类似,为了扩大“稻鱼共生系统”的经济效益,仁庄镇也以深化稻鱼产业的品牌建设和深度开发为突破,以稻鱼共生农旅文融合创新发展为动力,建设稻鱼共生高效产业示范区,建成了田鱼全产业链精品示范园,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截至目前,我县先后投入3800万元,建成方山稻鱼共生博物园、小舟山梯田稻鱼共生休闲观光园等4个远近闻名的农业特色观光基地。

  好风景不忘大声吆喝。在完善设施和打造品牌的同时,我县还积极挖掘开犁节、开镰节、“尝新饭”等传统习俗,深入挖掘稻鱼农耕、民俗和饮食等文化元素,精心打造小舟山乡“创意油菜+梯田峡谷”、阜山乡“皇菊+古村寺庙”、方山乡“稻鱼共生+华侨文化”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农旅活动,每年举办“稻鱼之恋”文化节、音乐节、开犁节和开镰节,并通过鱼灯表演、尝新饭、农事体验等节目,有效提升“稻鱼共生系统”旅游品牌知名度,让游客享田园风光、品稻鱼美食,实现高效增收。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