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福建泉州南安梅山镇芙蓉李氏:存廉重教继家风

2018年10月31日 10:44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芙蓉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内,展出李氏家训家范录、典范人物故事、四字箴言、名人语录等内容。
    芙蓉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内,展出李氏家训家范录、典范人物故事、四字箴言、名人语录等内容。

  南安市梅山镇芙蓉李氏

  奉贤思孝铭族训 存廉重教继家风

  都说家财不为子孙谋,那应该为子孙谋什么,才能让家族长久兴盛?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南安市梅山镇李氏家族的先祖,早在500年前,便深知良好的家风才是“传家宝”,用心良苦地制订了家族族训留给子孙后世。

  在倡廉重义、敦族睦邻、务勤崇俭等族规家训的涵养下,数百年来,芙蓉李氏历代英才辈出,既有廉明奉公、一心为民的清官李黎怀、李振盘等,也有奔赴国难、抵御外侮的志士李来生,还有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侨领李光前、李引桐等。

  □本报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庄志阳 黄文彪 文/图(除署名外)

  千古家训 泽被后世

芙蓉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李成智公众图书馆”、思源亭等都承载着李氏良好家风。 (陈晓东 摄)
芙蓉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李成智公众图书馆”、思源亭等都承载着李氏良好家风。 (陈晓东 摄)

  根据《芙蓉李氏族谱》记载,芙蓉李氏的开基祖李广孙(1324年—1379年),于唐末五代随王潮入闽,肇基武荣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开宗立族,繁衍生息至今。

  芙蓉李氏的第一次“中兴”,得益于第六世李汝夏(1475年—1535年)。李汝夏降生时家境窘迫,家族衰落,但他立志奋发,一方面励精图治,拓荒垦田,开池塘筑溪圳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建书院,聘请良师教育子孙;他还重建宗祠,编撰族谱,制定家训,对族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将衰微的李氏家族带向兴盛。

  李氏家规族训名为《家范录》,收录于《芙蓉李氏族谱》,是李汝夏在遵循李氏世代族规的基础上所制订的。首撰于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此后又经历了8次修撰,如今李氏族谱收录的是1948年修撰后的版本。

  《家范录》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忠、恕、礼、信”等思想为核心,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具体化,从日常行为举止到为民报国等各方面,对族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孝亲敬长、敦族睦邻、倡廉重义、务勤崇俭、戒赌自律等五大方面的内容。仔细翻阅《家范录》后发现,即便经过近500年的历史变迁,其中的内容至今仍十分有教育、借鉴意义。

  《家范录》成为芙蓉李氏后世子孙的治学、为官、做人等方面的标杆,此后的漫漫岁月,李氏人才辈出、代有贤能。在封建科举时代,在第九世李振盘中进士、为芙蓉李氏首开甲第之门后,仅明清时期,这个家族就有国学生、太学生、贡生、儒士等400多人,中进士、文武举人6人;近代更是走出了李光前、李引桐等一批闻名中外的慈善家、教育家。

  倡廉重义 报国为心

芙蓉李氏家范录,收录于芙蓉李氏族谱中。
芙蓉李氏家范录,收录于芙蓉李氏族谱中。

  “子孙出仕者,务以报国为心,恤民为念,有所伸理湏哀矜恳恻,务得其情,毋得苛虐。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芙蓉李氏《家范录》中“倡廉重义”一节中这样写道。在该族规家训的感召下,芙蓉李氏历代涌现出了不少清官廉吏、爱国志士。

  第九世李黎怀,自幼天资聪颖,才学超群,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历任宁德县学博、建阳知县、江西抚州金溪知县、济南淄川知县等职。在他任职曲阳知县时,因曲阳地处边关,流寇猖獗,他奉命日夜严守城池,精练乡兵,缮购器械,添置衣甲,为此军费耗资颇重,为了不摊派于民,他带头捐赠自己的薪俸,以资军需。离任时已68岁,但他两袖清风,几乎无回乡盘缠,他的廉明奉公为自己赢得了传世的清誉。

  同时期的李振盘经寒窗苦读,于万历戊子科(1588年)中举人,次年捷登进士,授任广东潮州府揭阳知县。任间除暴安良,关心民众疾苦,发展生产,促进繁荣,使揭阳社会安定,民众安居乐业,政绩显赫,得到民众的拥戴。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揭阳民众追思李振盘之功绩,为感其恩德,永世缅怀,建“名宦祠”春秋祀之。

  芙蓉李氏的十六世祖李来生(1831年—1884年),自幼受家族文化熏陶,好文尚武,立志报效国家。后来毅然从戎,屡建战功,自兵勇逐级升迁,直至把总、千总之职。1865年3月,李来生奉令率军赴台湾嘉义一带征剿窜扰的日本海寇和土匪,战功显赫,晋升五品顶戴,任延平道五品守备。光绪十年(1884年)爆发抗法战争,当年7月3日,法军大举向港内清军发起进攻,李来生为保卫国土,带领官兵竭力御敌,最终不幸中弹,以身殉国。后清廷旌忠优恤,降旨“钦赐祭葬”,崇祀昭忠祠。

  时至近代,芙蓉李氏还走出了“一心只想着国家,脚踏实地做科研”的“两院”院士李龙土,以行动实践了先祖“忠心爱国”的族训。

  恤民为念 重教兴学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展出了李光前波澜壮阔的一生。 (陈晓东 摄)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展出了李光前波澜壮阔的一生。 (陈晓东 摄)

  数千年来,民间素有择日定时出殡的习俗,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延续这一陋习,劳民伤财,苦不堪言。早在400多年前,芙蓉李氏就走在了破除陈规陋习的前面,其族人去世,只要一切准备好就可以出殡。

  改变这一陈规陋习的,正是谨记“恤民为念”的族训,关心民瘼、清正廉明的李黎怀。据载,李黎怀乐于为民排忧解难,无论亲疏,均秉公处理,凡乡中有何不平之事,请其出面排解,无不迎刃而解,在乡中享有威望。据传李黎怀母亲去世时,他见因择时日出殡,往往要操办多日,丧属家人守灵及帮忙料理事物的乡亲均疲惫不堪,且丧主家花费颇多,如遇风雨,亦须按时出殡,该陋俗弊端多多。李黎怀便巧借江西三清山“天师府张天师授符”为名,将这一陋习破除,自此,芙蓉李氏族人过世出殡不必择日定时,延续至今。

  《家范录》中“务勤崇俭”一条强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士勤于读,则富诗书。农勤于耕,则裕谷粟。女勤于织,则余布帛。以至商贾百工未有不以勤立业者。”其中,首句便是要子孙勤读诗书。李氏有一对流传至今的对联:“天下第一等人忠臣孝子,世间只两件事耕田读书”。李氏从李汝夏起便开始重视教育,据说是李家的百亩良田被人霸占,李汝夏进京告状,赢回被侵占的良田。此后,李汝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便开始“兴学舍、延名师、课儿孙。”因此,从600多年前开始,芙蓉李氏便有自己的学堂,如今李氏聚居的村落,仍有不少地方以古时的书房命名,如竞丰村的新书房、顶书房、下书房,而蓉中村有书房仔。

  从李氏族人保存的一本老账册可知,至少在300多年前,李氏先辈就开始给子孙设立“教育基金”。芙蓉李氏第二十一世后人李良辉介绍,这本账册有不少页面记录着李氏先辈对子孙教育的重视,从第十三世祖、国学生李天貌起,便单独设立了“育才田”,将这些田地的租金专门用于子孙延请老师、进京赶考等。从账册可知,李天貌的6个子女,每人均有百亩“育才田”。

  李氏族人李甫明介绍,原来蓉溪村还有一个亭子,俗名“字纸亭”,根据李氏族规,凡是写了字的纸张,都不能随便处理,须拿到这个亭子焚烧,可见李氏一族对教育与文化的重视程度。

  务勤崇俭 乐善好施

  李氏一族的良好家风,世代传承不辍,时至近代,芙蓉李氏涌现出了诸如李光前、李成枫、李引桐等一批侨界巨擘,其中,“星马一代完人”李光前更是用一生践行李氏族训中“务勤崇俭”“恤民为念”“重教兴学”等李氏家风的精神要义。

  据《芙蓉李氏族谱》,李光前的父亲李国专是个读书人,好学又能写出一手好字,在厦门开设成衣店艰难度日。尽管家庭条件清苦,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他早早将李光前送进私塾就读。李光前受到良好教育,养成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10岁时,李光前迫于生计远赴新加坡谋生,在去南洋的轮船上,恰遇爱国侨领陈嘉庚正在发放御寒毛毯,乘客纷纷前去认领,但李光前以为只有姓陈的才可以领取,因此宁可在冷风中冻得发抖也不肯冒领。

  在新加坡,李光前秉承“勤读诗书”的祖训,勤奋学习,不仅在当地的英印学堂学习英文,还到养正学堂学习中文,后因成绩优异,受资助回国先后在南京暨南学堂(现暨南大学前身)、清华学堂和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为其日后的事业发展储备了丰富的知识。经过不懈奋斗,李光前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实业家,被誉为“橡胶和黄梨大王”,名列全球十大华人富商之列。

  比实业家身份更令人敬重的,是李光前作为著名慈善家与教育家的身份。作为世界性的著名慈善机构“李氏基金会”创立者,他还是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在他事业有成时,每年投入公益慈善事业的善款,占其盈利一半以上甚至全部,他先后被马来西亚吉兰丹州及柔佛州的苏丹封为拿督,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赐封“丹斯里”勋衔。

  在芙蓉李氏“重教兴学”良好家风的浸润及岳父陈嘉庚先生崇高爱国精神的影响下,加之年少时因好心人的资助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李光前决心把赚来的金钱用来支持教育,兴办文化事业。1939年,他在故乡梅山芙蓉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国专小学,几年后又捐资数百万元,相继兴建了国光中学、国专幼儿园、国专医院等,逐渐形成驰名中外的光前学村。此外,他还资助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华侨大学、捐助新马地区的南洋大学、马来亚大学、捐建国家图书馆等,仅1994年到2005年这10余年间,李氏基金会向厦大的捐赠总计达到近7700万元人民币。

  在李光前的言传身教下,即便在他离世后,李氏家族的“育才与慈善”事业也未曾中断。李光前的子女们秉承了父亲急公尚义、节俭朴素、乐善好施的精神,大力捐资新马两地及祖国的文教和科学研究等公益事业,特别是关爱弱势群体方面,尤为尽心,24年间共出资2亿多元,涵盖了教育、文化、医疗、交通、城乡公共工程、扶贫救济等8个大类的社会公益事业。

  除了李光前,近代芙蓉李氏还走出了以国为家,中马建交的“和平使者”、将橡胶成功引进国内种植的“中国橡胶之父”李引桐;没有显赫家世和过亿家财,却一生致力公益事业,捐建的慈善项目超30个,惠及国内及新马地区的慈善家李成枫……

  旅游攻略

  追寻华侨足迹 欣赏一流赛道

  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芙蓉李氏良好的家风精神,去年,梅山镇将李氏祖先、明代进士李振盘故居“进士第”改建为芙蓉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基地展馆展出的有李氏家训家范录、典范人物故事、四字箴言、名人语录等内容,还有李光前体验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李氏一族从古至今各时代先贤志士的家风风采。

  为了让家风家训更好启迪后人,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在梅山镇纪委的指导和推动下,每年芙蓉李氏聚居的四个村——蓉中村、竞丰村、蓉溪村和梅峰村,从“孝、仁、信、忠、智”五方面品质进行考量,分别评选出2名优秀践行家范的典型人物,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凝聚和传递家风正能量。

  梅山镇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也是著名的科教文卫名镇和宜居小镇,华侨文化尤其深厚,该镇遍布着李光前家族的各种印记,除了李光前故居,还有闻名中外的光前学村、二级甲等医院光前医院、国家一级标准的“李成智公众图书馆”,都是李氏家族良好家风的载体。

  此外,梅山镇还有芸塘村孝子亭、明心寺、西真寺、芙蓉溪堤、“全国文明村”蓉中村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中国福建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也在此落户,已建成并将投入使用。据悉,基地参照伦敦奥运会的赛道进行设计,设计工艺、水流质量、水流落差等,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准,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可在家门口,欣赏到国内外皮划艇大赛。

  说到梅山的特色小吃,不得不提到童年的甜蜜记忆——寸枣,梅山鼎城村有一家经营了几十年、坚持手工制作的寸枣作坊,在当地名气不小。俗话说:吃寸枣没烦恼,来梅山不妨试试这香、酥、脆、甜的寸枣,看看是不是会真的没烦恼。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