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福建福清民俗馆老物件传承文化 不乏历史名人珍品

2019年02月25日 13:1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陈修俊向日本、阿根廷等侨胞来宾介绍匾额。 陈仁杰 摄
陈修俊向日本、阿根廷等侨胞来宾介绍匾额。 陈仁杰 摄

  中国侨网福建福清2月25日电 (陈仁杰 郑松波)近日,福建福清阳下街道作坊村民间收藏家陈修俊向到访的来宾展示他收集到的一块吴昌硕题刻“康强逢吉”木制匾额。

陈修俊藏品吸引青少年前往参观。 郑松波 摄
陈修俊藏品吸引青少年前往参观。 郑松波 摄

  据悉,这块匾额长150厘米,宽40厘米,上面刻着“康强逢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及“癸亥正月八十老人吴昌硕书于沪上”,牌匾虽有些斑驳,但字迹依然清晰。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年29日),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之一,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数朝,再入民国,终年八十四岁。

  陈修俊据此推算,这块匾额是吴昌硕于1923年2月中后旬(农历癸亥年正月)在上海所题刻。时年八十。“康强逢吉”出自语本《书。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意为祝贺老年人身体健康,子孙吉利。

  “可以想象在新年到来之际,刚步入八旬的吴昌硕老人写下‘康强逢吉’这四个字来讨个吉利。”陈修俊说。

陈修俊收藏的刘春霖“翰墨缘”匾额。 郑松波 摄
陈修俊收藏的刘春霖“翰墨缘”匾额。 郑松波 摄

  陈修俊除了收藏吴昌硕题写的此匾外,还收藏有董其昌、林则徐、李鸿章、刘春霖、包世臣、翁方纲、王文治等明清、民国名人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等老物件。

  “每一块牌匾后面都蕴含着一段故事,像这块‘翰墨缘’匾额就见证刘春霖和香港著名收藏家黄灼臣的友好交往。”陈修俊介绍说,民国时黄灼臣于香港开办金陵酒家,为文人名流雅集之处,结交艺坛人士甚伙,张大千、于右任等近代名贤皆有作品相赠。

  刘春霖是中国晚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刘春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深得世人推崇。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陈修俊被藏界誉为“福建民俗收藏第一人”,他的家被称为“民俗博物馆”(因陈修俊在家中排行老五,故俗称“老五民俗馆”),藏品有各种秤砣、箸笼、家具、烟斗、石臼、瓷器、陶器、木器、服饰、眠床等十几万件古物。

  这个“民俗博物馆”内,品种繁多,大部分都是民间非常稀少的民俗物品。陈修俊还致力于抢救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多次将古物无偿捐赠。曾向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捐赠了流失200多年的4个清朝佛塔构件;捐建福清一都镇王坑村的古驿道上宋代古廊桥和一都村的大长亭、四角亭等。

  福清是知名侨乡,陈修俊收藏的很多老物件蕴含着侨乡变迁的历史。平常,海内外游子纷纷慕名前往陈修俊的民俗馆,寻找老家的感觉。(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