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国际一流环境

2019年03月15日 15:3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原标题 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

  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6个,总部型企业累计达103家;集聚130多个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南沙港区实现货物吞吐量3.56亿吨;地铁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已进入盾构隧道掘进阶段,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14日,在南沙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南沙区常务副区长董可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18年“成绩单”的同时,大会还提出了2019年工作安排——按照南沙区委全会确定的“1235”发展思路,深化国家新区自贸区改革开放创新,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五大门户枢纽功能,高标准建设“三区一中心”,加快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宾红霞

  焦点1

  质效提升

  启动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及配套工程建设

  近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庆盛人工智能产业园及安置配套工程EPC部分安置房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招标公告。公告显示,广州南沙庆盛枢纽区块将建人工智能产业园,相关招标项目投资超过70亿元。

  南沙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南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目前,南沙区已经落户4个综合性人工智能产业平台,集聚零氪科技、同盾科技、异构智能等130多个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庆盛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已启动建设并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人工智能全球示范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

  在创新金融方面,去年全年,南沙集聚金融和类金融机构3061家,增长76%。新增融资租赁企业1620家,增长6倍;通过飞机租赁SPV项目公司引进飞机51架,增长约42%;开展船舶租赁业务21艘,增长75%,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地之一。

  2019年,着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是南沙的发力点。董可介绍,南沙将发挥广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4大综合性平台作用,着力集聚产业平台、领军企业和人才团队。支持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实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2018年,南沙区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031亿元。今年,南沙将重点推进恒大纯电动汽车、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广汽丰田新生产线、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黄阁国际汽车产业园为核心,打造“整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汽车零部件基地”汽车产业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建设海尔智能制造中心、香港科大国际智能创造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南沙国际金融岛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启动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国际风险投资中心、汇丰全球培训基地、粤财金融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港资人寿保险公司、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推动一批跨国企业设立结算中心,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新枢纽。

  焦点2

  制度创新

  力争年内达到世行营商环境排名前25名水平

  去年南沙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设企业3.8万家,新增注册资本近8323.8亿元,分别增长76.2%、52%;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增长3.86倍。

  市场活力迸发的背后是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去年,南沙深入推进自贸区改革创新,全年新增创新成果105项,其中17项、16项、31项分别在国家和省、市复制推广。南沙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前三,其中“贸易便利化”指数蝉联全国第一。

  在营商环境方面,南沙区在全市率先上线“人工智能+”商事登记系统;创新“一口受理、五十证联办”模式,实现新办企业营业执照、刻章备案、发票申领等事项一天办结,银行开户两天办结;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打造“线上海关”样板间,实现货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构建“五个一”政府管理服务体系,出台十项政务服务管理改革措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60%(1125项)“零跑动”、159项“即刻办”、107项“全区通办”、164项大湾区9城“跨城通办”,政务服务总体满意度在全市排名第一。

  “编制南沙粤港营商环境建设合作试验区总体方案,打造营商环境改革‘南沙样本’,力争年内达到世行营商环境排名前25名水平。”董可表示,2019年,南沙将深化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推动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探索建立“企业合格假定监管示范区”,推广企业准营办证一口受理“6+X”模式,实现营业执照与“章、银、税、金、保”等一天办结。

  此外,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拓展全球溯源体系全领域全链条应用,推动建立全球报关服务系统,率先建成全流程“线上海关”,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实施“人工智能+审批”“多图联审”“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等改革措施,试行项目用地“带规划设计方案出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70个工作日内。

  焦点3

  粤港澳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年底前开工

  3月14日,虎门二桥项目大沙水道桥顺利完成动静态荷载试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首个即将投用的“超级工程”,虎门二桥有望在清明节前提前通车。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如何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也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南沙庆盛枢纽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穗港澳“一带一路”企业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在深化粤港科技合作方面,落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依托霍英东研究院建立国际智能制造平台。

  在引才聚才方面,去年,南沙出台对港澳人才专项扶持奖励政策,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峰会等引才活动,实施港澳青年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百企千人”计划,推动粤港澳人员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去年全年,新设港澳企业1504家、投资额496亿美元,分别增长7倍和6倍。

  今年,南沙将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推动与港澳产业合作、规则衔接、政策融通、人员往来。“依托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大片区,规划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加快推进庆盛枢纽综合体、粤港澳现代服务业总部基地、国际医疗健康城、国际教育园区等项目建设,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年底前开工。”董可介绍。

  探索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依托华南技术转移中心、霍英东研究院等平台,加强与港澳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合作,建立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高地。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法律、金融、建筑、航运等领域对港澳开放,争取引进一批港澳一流服务型企业和机构,建设粤港专业服务集聚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枢纽。具体来说,要争取深茂铁路年内开工,协调推进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广中珠澳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研究推动建设连接内大湾区重要枢纽节点的快速城际轨道(环内湾城际);协调推进地铁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建设,实现30分钟内通达广州中心城区;推动虎门二桥建成通车,推进广中江高速、深中通道、“三高三快”通道建设,力争南中特大桥工程年内开工。

  焦点4

  民生为重

  新增学位4000个以上

  2018年,南沙突出民生为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在交通体系方面,去年新(在)建轨道交通约53公里,高快速公路3条约30公里,南沙港铁路全线开工,地铁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已进入盾构隧道掘进阶段,虎门二桥主线全线贯通,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等项目进展顺利。区域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

  教育、医疗等基础配套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等项目动工,华师二附中投入使用,广外附小正式招生,共新增学位5490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已正式动工。

  民生实事方面,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区民生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出141.9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1.11%。

  2019年,南沙将加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加快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建设,推进灵山岛尖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南沙青少年宫完工,确保珠江中学、莲溪小学、广外附小等项目交付使用,全年至少新增公办学校、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4000个以上。实施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推进“区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和品质,全力打造“适合的教育”。

  医疗方面,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坚持卫生事业、健康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沙区血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肿瘤防治中心和再生医学、康复、美容专科医院等项目落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生活圈。

  社会保障方面,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大就业创业精准化扶持力度,实现省级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惠及劳动者2200人以上,岗位补贴惠及劳动者2.5万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0%以上。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