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华侨回“后珠玑巷”祭祖:讲“归来”的故事

2019年04月08日 11:17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罗氏宗亲齐聚一堂,共叙乡情。
罗氏宗亲齐聚一堂,共叙乡情。

  原标题 近两万人回“后珠玑巷”祭祖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胡晴晴 通讯员 黎雄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转眼又到清明节,远在各地的游子纷纷回到故土,缅怀祖先、寄托乡愁。

  同往年一样,从清明节前一周开始,就陆续有来自美国、东南亚国家,广西、湖南、福建等周边省市及粤港澳地区的宗亲,陆续回到被称为“后珠玑巷”的蓬江区棠下镇千年古村良溪,缅怀祭祀先人罗贵。

  据良溪村委会副主任胡立文介绍,目前已有逾两万人回乡祭祖,以罗氏宗亲为主,祭祖人数到后面还会继续增加。

  近两万人聚良溪,寻生命之根

  南宋末期,为避乱中原,罗贵率36姓97户从珠玑巷南下定居良溪,并向江门五邑及珠三角周边地区乃至海外开枝散叶。罗贵被称为珠三角早期移民领袖——“共主”、“南迁始祖”。

  每年清明期间,都有以罗氏后人为主的数万海内外宗亲回来良溪朝圣寻根,到罗氏大宗祠祭祖,到罗贵坟墓前燃香。

  各地宗亲纷纷回“家”

  4月5日一早,记者驱车来到良溪古村,刚进村就看见村委会门前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有大巴车也有小汽车。

  这个常住村民不到2千人的古村落,单这一天聚集了逾万人。

  上午10时许,良溪村仓下山腰锣鼓喧天,来自各地的罗姓宗亲子弟齐聚于此,他们虽然很多都互不相识,但却做着同样的事情,就是到罗贵墓前祭拜。

  在外漂泊多年的罗立今年带着家人,从惠州驱车5个小时回来祭祖。他说,如今我们在外生活得很好,但毕竟这里是先辈当年出发的“原点”,这种情感是无法割断的。

  从广州黄埔驱车而来的罗叔一家是这浩浩大军中的一支。当天,罗叔一家4人抬着自家烤的一头上百斤、约4尺长的烤全猪前来祭拜祖先,表示孝心和敬意。

  听华侨讲“归来”故事

  采访期间,记者见到一位身着黄色志愿服的老人正在清扫炮竹碎屑,走近一问,才知道他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罗元信。

  罗元信用地道的粤语介绍道,自己是罗贵第25代孙,父亲年轻时背井离乡去到马来西亚,并在当地娶妻生子,自己在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在他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与他说起良溪的事情,但他不时从父亲与大哥对话的只言片语中,隐约知道良溪这个地方,也感觉到父亲生前对家乡良溪的发展十分关心。

  2004年,49岁的罗元信随叔叔第一次回到良溪村。“乡亲们很热情,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我感到很暖心。这让我期待以后每年都能回来。”罗元信说。

  为了学习语言,自小接受英语教育的罗元信,不断听中文故事,学习粤语歌。罗元信说,可能因为自己性格像父亲,传统、念旧,随着年纪渐长,寻根的情感日益强烈,对中国的文化越向往,越想回到良溪这个“家”。

  如今,罗元信还参加了马来西亚罗氏工会总会,认识到更多来自福建、潮州、海南的罗氏宗亲,相约更多宗亲一起回良溪村祭拜先祖,感受来自家乡最古老的文化。

  “这里是根,我们跑得再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是良溪人。”罗元信说。

  大力打造良溪示范点聚文化之魂

  今年正值良溪村888周年。

  当前,蓬江区正致力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将良溪古村高标准打造成为全市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目前,良溪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棠下镇墟进入良溪村的“门面路”变得更通畅了;村内主道更加开阔;环湖观景路雏形初具;村口广场的“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展板挂图将整改前后对比图,以及村庄即将进行升级改造的多个点位效果图进行了展示……

  村民罗海燕每个周末回良溪一次,她说,这次回来发现村里变化很大,十分期待看到良溪的未来。

  棠下镇文化站站长蒙胜福表示,罗贵墓一带经过修葺,道路更加平整,环境也更加整洁,吸引更多宗亲回来祭拜。今年开始,政府加大力度整治良溪村人居环境,接下来会助力宣传罗贵南迁的历史,让更多人来到良溪,重新认识良溪,将良溪村打造成蓬江区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从而助力蓬江区更好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