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黄杨河 珠海市斗门龙舟文化节将开赛

2019年珠海市斗门龙舟文化节本周日开赛,粤港澳49条游龙将一决高下
龙舟竞渡黄杨河 乡情凝聚大湾区
南方日报记者 林郁鸿
水面鼓声一阵紧似一阵,催动着数艘龙舟劈波向前。岸边人潮如织,为这些“水上蛟龙”呐喊助威。5月15日,2019年珠海市斗门龙舟文化节的参赛队伍在黄杨河畔摆开阵势。一座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又将写下一段龙舟佳话。
五月五的端午龙舟遍香山。据悉,今年的珠海市斗门区龙舟文化节将于5月19日拉开战幕,竞赛项目包括公开组标准龙600米直道竞速、珠海组标准龙600米直道竞速、青少年组小龙舟100米直道竞速和传统彩龙表演。
届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49支龙舟队将在黄杨河上劈波斩浪,一决雌雄。
在龙舟文化节举办的同时,还将联袂举办彩龙表演、龙舟文化节优秀摄影作品评选活动、龙舟文化图片展览、赛场文体表演等。主办方预计,届时,将吸引粤港澳大湾区龙舟文化爱好者约5万人齐聚黄杨河畔,欣赏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赛事预告
1500多名运动员即将劈波斩浪
连日来,盛夏的白藤湖水上运动中心,平静的水面被多支龙舟队的训练打破,在响亮的口号和急促有节奏的鼓声中,队员们整齐地振臂摇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劈开水面。随着珠海市斗门龙舟文化节的日益临近,参赛队伍纷纷在赛道上演“预赛”。
岭南水乡斗门,河涌纵横交错,龙舟文化起源较早,文化底蕴深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乡村兴起龙舟赛热潮,当时的斗门龙舟队曾风靡粤港澳三地,划向海外,战绩辉煌。
自2003年以来,每年端午节庆期间,在斗门黄杨河道上演传统龙舟大赛的精彩对决。粤港澳三地的多支龙舟队、斗门本土龙舟队和斗门体校的少年龙舟队,在百米河道上展开激烈角逐,成千上万的游客站满滨河水岸,呐喊助阵,一时山呼水应,气势磅礴,颇具观赏性,让这一赛事声闻四方,成为了斗门节庆水上嘉年华。
“16年来,斗门龙舟赛积累了丰富的赛事组织工作经验,目前已成为珠海市一大传统体育品牌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袁东说。
赛事前夕,斗门多条水道上已是鼓声铿锵,号子阵阵,一条条“蛟龙”在水面争流。5月19日,黄杨河上将再次上演百舸争流的对决,竞赛项目包括公开组标准龙600米直道竞速、珠海组标准龙600米直道竞速、青少年组小龙舟100米直道竞速和传统彩龙表演。届时,将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的49支龙舟队和1500多名运动员将在劈波斩浪中一决雌雄。
“这些‘过江龙’将竞逐24个公开组参赛名额,半数队伍在海选阶段将被淘汰,堪称残酷,也侧面反映了本届龙舟赛超越往届的精彩程度。”袁东说。
今年是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举办的首次龙舟文化节,港珠澳三地便捷的陆路交通,让三地文体交流更加紧密。
“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了一条沟通亲情、凝聚乡情的纽带。”袁东表示,“这次各地的龙舟队伍报名非常火爆,要求参赛的队伍比往年多。赛事通知还没发出,外地的龙舟队已纷纷来电要求报名参赛。其中,香港、澳门共有7支队伍参赛,创下历年之最。”袁东透露。
交流平台
一叶龙舟承载乡情凝聚民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珠海市斗门区龙舟文化节期间,主办方还将邀请佛山传统大型彩龙舟队伍参赛。佛山彩龙舟每舟均配备50-100名桨手,龙船长近30米,堪称巨舰。以体量而论,配置22名桨手的标准龙舟在它面前就是一条“袖珍龙”。届时,前往观赛的市民游客将目睹百人操巨舟竞渡黄杨河的盛况。
水乡斗门上演“水上竞渡”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香山地区主要的体育民俗有四月的八洛佛节舞龙狮、五月五的端午龙舟遍香山、九九重阳节的登高放飞等,这些体育民俗流露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联结乡情的纽带。
在珠海老香洲的百年老街香埠路上,珠海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之一的龙舟亭,如今已被改建成“港澳流动渔民陈列馆”,印刻香山龙舟竞渡记忆的老建筑肩负起了讲述珠海渔民故事的新功能。
极具岭南特色的朱色角亭、金漆闪鳞的龙舟、一张张珍贵照片……港澳流动渔民陈列馆重现了港澳流动渔民发展的轨迹以及民风民俗,娓娓讲述着百年来流动渔民的故事和追求。其实,这座陈列馆就是老珠海口中的“龙舟亭”,这个叫法来源于珠海当地的端午习俗“龙舟竞渡”,也是百年香洲埠自开埠以来就一直延续的传统。
珠海斗门是著名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6.6万人。如今,随着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的频繁交往,“龙舟亭”之外的“龙舟节”,成为展示香山文化的盛会,以龙舟赛事为载体,三地人民畅叙乡情,探讨文化交流,推进文体合作。
龙舟文化绵延千载,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人文情感。作为传统体育的代表,龙舟既凝聚起团队拼搏的勇毅精进,又展示着中流击水的豪迈气概。休闲体育连接着美好生活,当“龙舟赛”变为“龙舟节”,更让其成为了粤港澳三地人民协同合作,共享优质生活圈的平台载体。
“斗门本地居民甚至是海外乡亲对龙舟有着深厚的乡土文化情结,经过16年的发展,斗门龙舟赛已成为珠海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体育盛会,同时也成为了弘扬斗门‘沙田水乡文化’和展示斗门‘岭南体育之乡’的重要桥梁。”珠海市斗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梅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建设,斗门龙舟文化节有望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文体交流合作新平台。
记者手记:龙舟超越体育 划向美好生活
珠海斗门傍水而生,因水而兴。既有“黄杨穿城、群水环抱”的城市格局,又因历史上传统的岭南香山文化而享有盛名。每年端午节前后的珠海市斗门区龙舟文化节,让人感叹的不仅是群众民众的热情参与,还有城市发展中对特色人文环境的用心营造。
近年来,斗门把办好体育节作为推动全区全民健身和增加体育消费的“龙头”来抓,通过政府主导,体育社团、企业、群众参与的活动方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扩大斗门市民体育节和斗门龙舟文化节等体育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掀起“健康生活·自在斗门”的全民健身新热潮,为当地休闲体育的发展态势增色不少。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各地发展体育事业提供了坚实助力,休闲体育也因此进入不少地方的发展规划之中。休闲体育融合了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多个领域,是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优质之选。斗门以当地自然环境为依托,连续16年举办龙舟文化节,同时注重大众的参与和体验,让传统体育接地气、聚人气,在对赛事的“选准”和“办好”两个维度上都有不少心得。
“通过龙舟赛等有特色的赛事扩大体育赛事在社会的影响力,让体育运动的无形资产以赛事品牌价值的方式呈现,是未来斗门体育发展的方向之一。”袁东表示,斗门在举办赛事的同时,将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提升品牌附加值。
一方面,龙舟等休闲体育活动连接着美好生活,拥有丰富的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同时,发展休闲体育离不开对当地气候地理、人文传统、发展基础和时代契机的准确把脉,又要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感上持续发力,让运动习惯、体育文化真正进入生活,造福千家万户。从这个角度看,斗门与龙舟,正提供了这样一个生动的观察窗口。
国际龙舟联合会主席迈克·托马斯曾表示,龙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龙舟上的队员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让龙舟运动有着巨大魅力。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的龙舟爱好者纷纷热情参加斗门龙舟文化节,通过划龙舟,展示人民团队作战的力量,也让这个小小的龙舟拥有了超越体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