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开平市: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

2019年09月27日 16:1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江门开平市 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

  走进开平市塘口镇魁草村委会德堂村,一方水塘明亮如镜,倒映着整齐划一的小洋楼,旁边的稻田翻滚着金黄的稻浪,整洁干净的村道延伸至远处……

  令人讶异的是,几年前的德堂村却是另一番风景:杂草覆路,鸡舍遍地,远远就能闻到臭味。为了彻底改变乡村人居环境,去年以来,德堂村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带领乡贤理事会,团结乡亲齐心共建美丽家园,如今该村已成为塘口镇建设美丽乡村的示范村。

  类似德堂村这样的故事,近两年来正在开平多个乡镇不断涌现。该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全域旅游“三结合”融合发展,探索打造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 郑琦

  党建引领 注入“新”活力破解难题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会蹄疾步稳。

  为筑牢根基,近年来,开平市大刀阔斧,调整撤换了一批政治上不合格、经济上不廉洁、能力上不胜任、工作上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提前完成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与此同时,开平选派了一批优秀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魁草村委会‘第一书记’周晓斌,到任一个月就迅速开展工作,让魁草朱良村一度停滞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再次动起来;冈陵村‘第一书记’梁荣柱引导冈陵村种植花海走红网络,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引入田园综合体项目……”在今年开平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题晚会上,塘口镇9名“第一书记”以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的形式讲述了他们的工作,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好评。

  为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今年开平试行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动农村无职党员择优“上岗”。“我们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将职责落实到每一名上岗党员身上,使农村无职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角色,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成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开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6月,塘口镇强亚村党总支35名无职党员走上新“岗位”,自力村村民方宏艺也是其中一员。“在治安调解岗上,他可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强亚村党总支委员方荣搌说,“凡是涉及村集体利益的,大家总会有点意见,一旦村里发生什么小纠纷,方宏艺就会出来劝说调解,坐下来帮着沟通解决。”

  生态共享 五大示范点引领乡村蝶变

  走进大沙镇大塘面村,迎面而来的是宽敞的休闲广场、干净平整的道路、崭新的文化礼堂、整齐的楼房……“自从被纳入开平市乡村振兴五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以来,我们村越来越美,吸引了不少游客节假日前来观光游玩,这也带旺了我们村的经济。”村民梁景飞高兴地说。

  为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平将全市乡村划分为世界文化遗产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农业种植养殖区、城乡接合部以及特色小镇“五种乡村发展类型”。开平市塘口镇、大沙镇、苍城镇、长沙街道、三埠街道被确立为示范点,加上赤坎古镇,作为“五种乡村发展类型”的代表,全面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其中,大沙镇是开平生态保护区及饮用水源所在地,此次被划分为全市生态功能保护区。为此,该镇把乡村振兴与生态环保、全域旅游有机结合,以茶为主轴,以高质量乡村旅游为载体,打造休闲、观光、度假三合一的茶园文化小镇。如今,该镇大大小小的村居焕然一新,曾经承载着无限乡愁的农村逐渐变得更美更宜居。

  乡村蝶变的背后,还有赖于大力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平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市纳入规划整治范围的231个村(居)2555条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我们又继续开展村庄‘三清一改’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据统计,自上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开平共完成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2056宗/处,40177.38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730宗/处,155吨;清理村内沟渠19234宗/处,4557吨,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市70%的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预计今年年底,全市90%以上村(居)要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该负责人说。

  产业为基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沿着乡道驾车驶进百合镇儒西村,一幢别致的白色小洋房在路边竹林中若隐若现,这里便是Amo’s庄园。馆主Amo在2013年辞职来到开平,在尽量保留原貌的前提下,将华侨的老房子加以改造成为料理馆,顺势将周边的300亩庄稼地一起“收入麾下”,用来种植水稻蔬菜,养鸡鸭鹅等,打造一个生态循环的农牧示范区。

  近年来,像Amo’s庄园这样的产业项目正在该市不断涌现。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农旅结合,开平按照做强中部、做美北部、做活南部的功能布局,拉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为此,开平推进赤马线和高恩高速沿线村庄风貌带整治,使沿线两条交通要道成为一道美丽乡村风景线。同时,打造大沙有机茶乡,包括申报大沙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建设“天下茶仓”,培育壮大大沙里、天露仙源等茶叶品牌等。

  “我们还启动塘口碉楼侨乡、大沙鹤洲水乡、金鸡中微子科普旅游和休闲、马冈醉美鹅乡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连线连片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开平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此基础上,开平成功引进了投资达2亿元的荣桂坊聚庐村、投资1亿元的中国塘口“如也”民宿度假区等一批优质项目,探索全域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新模式。投资高达66亿元的赤坎古镇项目此前已动工建设。此外,开平还积极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小镇,支持和鼓励港澳青年到开平创新创业。

  回到百合镇,Amo告诉笔者,今年,他又将马路对面的已经废置的旧学校改造为“时光文化园”和“时光行舍”,增加了空间出租、阅览、会议、住宿等新功能。“通过不断注入新元素,串点成线、串线成面,我们正以‘一线三园一古村’党建文化线路图为抓手,丰富旅游业态支撑,推动乡村振兴。”百合镇镇长梁志伟说。

  一线走访

  塘口旧墟重焕“新生”

  塘口镇宅群村村民方仲任今年已经73岁了,但至今仍记得塘口旧墟往日的热闹景象。“以前每逢农历‘五’‘十’的日子,天刚亮,旧墟的档口就已经开始营业了,有卖鱼的、有卖鸡的、有卖鹅的……附近的村民都跑来这里‘趁墟’,最热闹的时候还要一个跟着一个排队逛。”

  塘口旧墟曾是镇政府的驻地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前,这里聚集了邮局、银行、工业建筑、剧场、粮仓、供销社等,堪称当地的小型商贸及行政中心。此后,受人口流失、政府外迁、城市发展等原因影响,这个原本车水马龙的地方逐渐萧条。

  岁月无情变迁,旧墟渐渐衰败,但往日的辉煌仍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上世纪80年代的红砖建筑和五金厂、90年代香港侨胞投资的钟表机械厂、路边颇有怀旧气息的邮局……当创业者李继津和邓华首次踩着单车来到塘口时,他们很快被旧墟独特的人文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很快就决定了在这里开发新的乡村实践项目——塘口社区计划。

  随着越来越多创业者的到来,塘口旧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为此,塘口镇对塘口旧墟片区进行了资源整合、活化,计划将其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娱乐、住宿、文化、创意、交流、美食于一体的旅游服务区,并在短短2年时间内勾勒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景象:红砖建筑、五金厂摇身一变成为集活动、讲座、图书、展览和餐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中心;钟表机械厂被改造成设施齐全的国际青年旅社;路边的旧邮局则被打造成团队办公空间及员工宿舍……

  今年8月,塘口旧墟又迎来了新“伙伴”:由上世纪80年代的旧服装厂改造而成的塘口青创基地正式揭牌,首批进驻的7家企业举行签约仪式;由旧礼堂改建而成的咖啡馆和自助图书馆也正式开业,瞬间便占据了开平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成为网红打卡点。

  如今,注入一系列新元素的旧墟重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江门分会场)暨2019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中,设于塘口青创基地的澳门开平文创集市、“共融共享”澳门历史城区展览、“湾区侨城,魅力开平”展览以及开平澳门工匠培训班非遗灰雕作品展示,让人在此驻足流连。持续三天的“七夕等墟—慕仙市集”活动汇聚了港澳、广州、佛山、开平等各地区各领域的60多个商家,吸引了近3万名游客参加……

  据介绍,塘口将阶段性地在旧墟里举行不同主题和内容的创意市集活动,在乡村发掘独特的自然和传统文化体验。除了展现当地的资源优势,更向投资者展示了旧墟的新活力及发展的潜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对开平塘口乡村进行投资建设,助力塘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从塘口旧墟活化到村容村貌美化,从塘口空间到青创基地……从中山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余嘉琪信心满满,“塘口成为了开平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在不断地吸引和凝聚年轻人的力量。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聚集到塘口、聚集到开平。”

  见证观察

  碉楼之乡的振兴之路

  在开平广袤的乡野田间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在一起,令开平成为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走好侨乡乡村振兴之路?开平市委书记庞正华心中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三清一改”,从探索“五种乡村发展类型”到创建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争创示范为目标,突出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示范带动、全域打造,推动乡村振兴谋好篇、起好步。”庞正华说。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开平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开平提出一个总目标:要全力争当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侨乡特色的乡村振兴“开平路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落实‘五级书记’亲自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坚持‘三必须、三保护、三发展’的策略,即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规划先行;保护好生态环境、文化遗产和华侨权益;发展好民生事业、全域旅游和现代农业。”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平一直以来不断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如立足“三统一”,即统一谋划规划、统一项目预审、统一资金调配,创新建立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全域旅游“三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三结合、两条线、一条龙”为思路,引入国资作为动力引擎,拉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我们还建立奖惩兼并的工作机制,今年累计已拨付2400万奖金到先进镇村,同时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定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暗访督查行动。”开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外,我们还建设了电子挂图作战系统、乡村振兴展示馆和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一步步筑牢了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在庞正华看来,开平乡村发生了四个方面可喜的变化:以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乡村振兴有了坚强的“带头人”;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聚拢民心、侨心,乡村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更加明晰;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兴旺初见成效,乡村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未来,我们将深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两大历史性机遇,努力把开平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庞正华对此信心满满,“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10大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全力创建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