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禅城区“数字政府”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09月27日 17:1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展“零跑腿”服务,市民通过手机可以实现多项业务的办理。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8月底,佛山市禅城区举行了2019下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活动,佛山汽车动力电池及芯材项目、禅医健康城综合体等19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创新平台、医疗大健康等新兴业态;今年上半年,禅城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39万户,平均每天新增76户;截至7月底,全区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5万户,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近千户,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佛山市中心城区,近年来,禅城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突破口,创新“一门式一网式”改革,探索区块链+政务服务,深挖大数据潜力,不断突破制度藩篱,着力营造摩擦小、效率高、成本低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首届(2019)珠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禅城区在珠三角26个区县中以66.87分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

  ●南方日报记者 孙景锋

  敢吃螃蟹 “一门式改革”引领全国风气之先

  6月下旬,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获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成为全省四个获表彰的单位之一。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禅城区持续推进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以下简称“一门式改革”)。

  2014年3月,禅城区以行政服务中心作为牵头实施单位,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一门式改革”,以标准化为起点,以信息共享、大数据为技术支撑,通过整合打造“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的“四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

  改革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以前需要跑多次的业务,一窗通办后最多只要跑一次。改革后禅城区自然人60%以上的办事量实现立等可取,178份材料通过复用实现免提交,151份材料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免提交。

  在自然人“一门式改革”基础上,2015年禅城区又在全省率先启动法人“一门式改革”,通过建设法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无差别办事窗口,统一受理区级所有法人审批事项,解决企业办事过程中多窗跑、时间长、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技术变革,切实降低企业营商成本。

  以市场准入为例,改革后禅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推动“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审批”“容缺(信任)审批”,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在全省率先推出去部门化、去层级化、去区域化的商事经营主题办(证照联办)服务。

  以“开办美容美发店”主题办(证照联办)服务为例,由原来累计50个工作日提速为10个工作日,材料由53份精简至29份。“开办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审批天数则由2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审批时间减少60%。

  截至今年上半年,禅城区累计推出70个商事经营主题办(证照联办)服务,改革后每个主题需提交材料精简30%以上,平均办理时间缩短55%以上。

  锐意创新 “区块链+”构建政务大数据应用多场景

  通过“一门式改革”,禅城得以积淀大量政务数据。以此为基础,禅城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大数据平台,构建关联分析模型,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提供数据分析、前景预测及按需定制等个性化服务。

  2017年6月,禅城区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布了IMI身份认证平台,推出“我是我”个人信用身份认证体系,利用区块链安全、可溯源、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的技术特点,解决虚拟世界人员真实身份的确认问题,成为全国首个探索区块链政务应用的县区。

  在此基础上,禅城区对政务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从点到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开发了政务服务“零跑腿”APP,通过对接自然人库和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先后推出79项“零跑腿”服务;探索了“区块链+视力”“区块链+食品安全”“区块链+医疗”“区块链+社区矫正”等10多项创新应用。

  随着改革的推进,禅城区进一步把大数据应用在经济领域,发布了国内县区级政府首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提出区块链在版权管理、产业信用、供应链金融、产业清分等场景的应用。

  今年3月,禅城区“区块链+工业设计”版权交易平台正式发布,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将区块链技术与设计版权管理相结合,实现版权凭证化,帮助企业解决常规版权管理“确权成本高、速度慢、维权难、版权流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为设计师、企业提供一个版权存证、交易、维权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区块链+工业设计”版权交易平台成为2019区块链应用创新八大优秀案例之一。

  针对企业面临的融资痛点,今年6月份,禅城区发布并试运行了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整合政府部门掌握的企业用水、税务、工商、不动产、社保、环保等信息并进行上链存储,实现企业数据的多元采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让入驻金融机构能够便捷查询到入驻企业的动态信息,破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改革不息 扶持政策20日兑现 赋能企业持续发展

  禅城推进的一系列改革环环相扣,其核心是通过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商事经营主题办等改革创新解决了企业准入问题,而扶持政策标准化改革,则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赋能。

  近年来,广东各地竞相出台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发展。以佛山为例,该市目前已出台300多项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涉及20多个主管部门,各项政策缺乏统一的申报标准和流程,企业“找政策”并不容易。

  8月16日,佛山市禅城区扶持政策标准化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禅城区公布了首批6项试点事项,承诺企业申请扶持资金,最快20个工作日兑现。

  “以前‘企业找政策’,今后是‘政策找企业’。”禅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说,大数据匹配技术的运用是一大创新。在此次改革中,禅城将全区99项扶持政策分解成1175项条款,并利用法人数据库,通过1800个标签对辖区企业进行数字画像。企业画像与政策条款实现自动匹配,“扶持通”通过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向企业推送相关政策申报信息,企业可根据平台推送的信息网上申报。

  佛山陈太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了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奖励扶持资金。该公司负责人陈文青说:“提交材料从以往一两百页减少到15页。”审批递交材料减少的背后,是办结时限从至少6个月压缩到39个工作日,这一时限还包括了第三方机构审核、专家论证等环节。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文宏表示,扶持政策标准化改革是“放管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探索。“佛山的探索落实了中央的部署,回应了市场痛点,是一次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政府自我改革”。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表示,接下来,禅城结合自身的基础和优势,以“数字政府”改革为重点,整合更多业务融入综合“大一门”,着力营造摩擦小、效率高、成本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线走访

  “一门式”解决群众办事难

  优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民吴先生要办房产过户业务。上午10时,正遇上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魁奇路大厅人流高峰时段。他取号时,前面还有36人排队。没想到的是,从排队到办完事,全程不到40分钟。“真的很方便!”他给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效率竖起大拇指。

  这种满意,是体验过禅城区“一门式”服务的市民共同的感受。2014年3月,禅城区开展了“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以下简称“一门式改革”),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落脚点,打造了“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区各部门以“三单管理”为基础,对纳入“一门式”服务的1300多个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形成前台受理、后台审批和服务流程“三个标准化”。同时,建设“一门式”综合信息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另外,还建立“一门式”在线监察系统,对审批全过程实行实时监督。中心36个综合窗口均可办理150多个区级自然人事项,“认窗口不认部门,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改革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以镇街为例,一窗通办250多个事项,同比增长超过200%。

  对于难以在标准化窗口解决的业务,行政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应急窗口”,解决各类非标准业务事项的“疑难杂症”。

  2016年,一名姓欧的市民给儿子取名上户时想恢复祖姓“欧阳”,但这种情况并无先例可循。中心与多个部门沟通后依法依规完成了欧先生的心愿。这一个案处理经验还被职能部门提升为惯例机制,实现制度创新。

  面向企业等市场主体,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不断深化法人“一门式”改革,通过建立“统一系统、统一受理、同步流转、同步审批、同步发证”的工作机制,推出“商事经营主题办(证照联办)”,每个主题需提交材料精简30%以上,平均办理时间缩短55%以上,完成中央提出的“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的目标。

  改革有效提升了禅城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今年上半年,华南地区首个高能激光技术研究机构——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落户禅城,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昊锦表示,选择落户禅城正是看中这里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他以研究院的注册为例,通过“一门式”服务,只要两个小时,“我们有两个博士不能到现场来,禅城‘一门式’服务通过远程人脸识别技术核对身份信息后,顺利地帮我们办理了相关手续”。

  见证观察

  数字政府建设打开城市治理新空间

  2014年,禅城区对标先进国家,高起点启动“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正式拉开了数字政府建设的序幕。经过5年多探索,禅城区“一门式改革”获得了全国性推广,累计吸引了1100批外地参观团来学习,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IMI系统解决了网上身份识别难题,数字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在禅城区政府特聘专家顾问陈根子看来,禅城数字政府建设正从区、镇街不断向村居等基础治理下沉,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日益丰富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具体来说,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禅城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图谱。比如,通过对底层数据的沉淀、梳理和分析,禅城构建了治理“一张图”,在污水处理、河涌治理、土地开发、安全监督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禅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基层治理和服务还有很大空间。以养老服务为例,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截至去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超过20%,养老问题牵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陈根子认为,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医疗需求大大提升,如何顺应这种变化调整服务结构,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需要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不断收集数据信息并进行精准分析,推动精准医疗、医疗开支便利化等改革举措落实。

  从数字经济角度看,通过加强数字资源的发掘,还可以看出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向,并顺应这种趋势作出科学决策。比如,通过分析不同地段、不同年龄阶层的少年儿童数量变动情况,可以及时掌握区域发展的最新动向,并顺应人口参数的变动,在教育资源分配等领域及时作出调整。这些基础性的探索目前禅城已经在做。

  数字政府建设还有助于传统历史文化保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禅城区保留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未来如何在进一步加强这些历史建筑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需要对辖区内的历史建筑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核数,以及数据化保存,这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工作。他认为,禅城可以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全面完成数据化保存后,成立专门的保护委员会,制定严格的保护标准和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历史建筑。

  陈根子表示,经过几年发展,禅城数字政府建设卓有成效。下一步需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提升政府的数据分析和整合能力,推动城市治理水平和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