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承工匠精神 铸湾区智造

2019年09月27日 17:0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佛山 承工匠精神 铸湾区智造

  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最优,佛山加快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图为佛山新城航拍图。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日前,第五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珠洽会”)在佛山落下帷幕。在为期3天的展会上,珠西八市“同台竞技”秀出前沿科技成果,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在此交汇碰撞。

  珠洽会被誉为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最强盛会,作为其永久会址,佛山在中国制造版图上同样占据重要席位。

  早在明清时期,佛山便是手工业重镇,跻身中国四大名镇。如今,佛山以0.0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1%的经济总量。“佛山制造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印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评价道。

  勇立潮头,再谋新篇。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有力有序推动。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最优,佛山加快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着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勇当领跑者。

  ●南方日报记者 王芃琹 罗湛贤

  多项全国第一背后 “三来一补”助力制造业崛起

  秋日午后,坐落在禅城石湾的南风古灶,数百年栉风沐雨的窑火依然旺盛如初。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顺德北滘,一台台智能机器人正走下美的集团生产线。

  传统的制造业星火,与迈向未来的制造业曙光,在这里凝聚。

  佛山自古以来便商贸发达,文化兴盛,是“中国四大名镇”和“天下四大聚”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佛山已成为华南地区比较知名的轻工、电子工业城市,悠悠“古镇”焕发出蓬勃的产业活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佛山制造业“星火”逐成燎原之势。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三来一补”这一独特的企业贸易形势在佛山率先出现,成为推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一大动力源。

  1978年5月23日,顺德县容奇镇迎来香港商人杨钊,双方于当年合资设立了大进制衣厂,这是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之一。次年,曾是农业镇的南海县盐步镇大胆“洗脚上田”,丢下锄头与港商罗杰伦一起,开办了一家名叫“丽斯”的内衣厂,中国现代内衣工业在这里起步。

  这一时期,大批乡镇企业在佛山迅速涌现。不少农民“洗脚上田”创业做老板,从家电到饮料,从纺织到陶瓷,“家庭作坊式”的各类工厂奠定了佛山民营经济的最初根基,也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

  数据显示,至1992年,佛山乡镇企业总数已达64474家,总产值达到284.57亿元。此外,当时被国内称为发展经济“四小虎”的南海、顺德、中山、东莞,有三“虎”在佛山。

  乡镇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佛山制造”也频频拿下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台中文声控打字机、第一台双门电冰箱、第一台分体式空调、第一台大型球磨机……

  多项“全国第一”的诞生,离不开佛山制造对科技创新的坚守追求。《佛山市志》记载,早在1985年,佛山便在全国率先举办技术招标洽谈会,邀请全国著名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机构单位,对105个科技攻关项目进行招标,取得空前成功。

  这次技术招标洽谈会是全国首个以买方为主的技术市场。它不仅为佛山工业生产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而且为科技成果应用、科技市场发育开创了新途径。

  “腾笼换鸟”促转型发展 率先突围实现“四个突破”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佛山制造”主要是以满足民众“吃穿用”为主,那么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佛山制造”产品功能便从“弥补人民生活用品短缺”开始转向“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方面,“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口号响彻全国,佛山家电企业贡献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风扇等主要家电产量;另一方面,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与制造水平的重型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开始在佛山萌芽。

  2004年是佛山制造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重以51.6%首次超过轻工业,成为开启佛山制造业先进化和适度重型化、高级化的发轫之端。

  正当佛山制造业迅速发展之时,由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引发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加上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佛山必须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着力推进产业发展转型、着力推进城市发展转型、着力推进环境再造。

  随后,佛山打响了“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升级战。在此过程中,陶瓷作为佛山传统优势产业,转变最为明显。以禅城为例,该区原有115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有94家企业的陶瓷烧制生产环节实施关闭或搬迁。

  与此同时,佛山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陶瓷产业向产业高端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有一批陶瓷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实施绿色转型。作为陶瓷行业龙头企业之一,蒙娜丽莎实现了“企业排放口附近的植物,可以正常抽芽”。

  全力推进“两转型一再造”,佛山在危机中率先突围,经济发展逆势回升并领跑珠三角地区。2009年,佛山成功实现“四个突破”,即地区生产总值首破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首破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首破1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破200亿元。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力争明年形成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佛山以舍得时间、舍得投入、舍得一时声誉的“三个舍得”精神,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发展路径,以工匠精神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将佛山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坐落在佛山高新区的华数机器人是三大国产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之一。落户佛山4年,该企业开发了6个系列、40多个机器人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0多项,并研制出国内首个双旋机器人。

  位于顺德的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机器人企业。目前,该企业为各行各业提供的移动机器人产品超过100种。今年4月,该企业更面向全球首发其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心跳系统”。通过在仓储机器人中植入“心脏”模块,大幅提升智能仓储系统的稳定性。

  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这是佛山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与责任。而工业机器人正成为佛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机器人制造及相关智能装备总产值约55.8亿元。

  如今,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潮头,佛山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初,在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强调了新的奋斗目标: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力争到2020年培育装备制造和泛家居2个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再培育2个超5000亿元、4个超3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2+2+4”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这不仅仅是产业发展规模上的一次突破,也将促成产业影响、发展质量、城市品牌的又一次跨越。如今,高质量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佛山正砥砺前行。

  一线走访

  广东工业设计城:从旧厂房到工业设计高地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中国家电制造重镇,在一片厂房包围下,广东工业设计城独树一帜。

  走进设计城,处处流露着后工业时代创意的气息,一栋大楼的外墙上,一大堆印着企业名字的棋子,形成一幅刚刚打开局面的围棋棋盘,展现出园区设计企业聚集的实力。

  10年前,这里不过是由一座废弃的兔毛纺织厂改造而成的园区。10年后的今天,这里吸引了国内外设计企业279家,超8000名设计师,创新设计产品转化率近85%,累计设计服务收入近40亿元,成为中国工业设计的高地。

  2009年1月17日,设计城启动区正式开园运营,规划面积约4.8万平方米。当年9月,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和顺德区政府签约共建设计城,全国首个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省区共建”园区由此诞生,定位为以工业设计产业为核心,串联工业设计产业链上下游,并为其提供高端增值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这对顺德乃至珠三角的制造业都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彼时,北滘镇的工业产值就已突破千亿元大关,相当于国内一个地级市的水平。然而,2008年之后,国际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当地以OEM为主的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极大冲击,外部严峻的形势倒逼当地产业必须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近年来,一批设计公司向科技型企业(科技设计公司)转变,从单纯的设计服务输出,向服务+产品+品牌+平台+新业态孵化转型,掀起以设计引导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风潮。

  今年是卢刚亮在顺德创立宏翼设计第十年,最开始其只是为美的等当地制造业企业提供设计服务。近年来,通过自主创立的SmartFrog卡蛙产品孵化平台,宏翼设计至今已成功孵化4个家电自主品牌、10个产品品类,打造出50款原创爆款。公司营收从原来的300多万元一跃升至去年超2亿元,成为当地小家电的一支生力军。如今,在设计城,除宏翼以外,东方麦田、潜龙、六维、计客、四度等一批企业也从设计端向制造端延伸,打造出一批爆款。目前,设计城已有40多家设计企业注册自主品牌,研发出100余款创新设计产品,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原创设计孵化基地。

  当前,设计城正谋划下一盘更大的棋——利用北滘镇对陈大滘工业区的改造升级,作为自身扩容的有效补充。

  “我们也去过全国很多园区参观,但综合区位、产业、配套和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广东设计城是对于工业设计生长最好的土壤之一。”广东顺德潜龙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尹晓丽评价。

  见证观察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制造业是佛山70年发展根与脉

  “佛山是典型的产城一体,制造业的每次发展与转型都和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分不开。”回顾过去70年佛山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时,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佛山是中国制造版图上的重要产业地标,也是华南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佛山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制造业这个根与脉”。

  陈鸿宇表示,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而佛山乃至整个广东的工业化,是从农民“洗脚上田”开始的。从1978年—1992年,这是佛山制造业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他看来,这一阶段佛山制造业发展有两条主线,其中一条是“三来一补”,另一条是社队企业转为乡镇企业。“究其本质,他们都是不约而同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一契机。”陈鸿宇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农民“洗脚上田”,南海、顺德、三水等地的乡镇企业起家,佛山经济发展开始起步。

  从1992年—21世纪初,佛山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标杆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其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顺德产权改革便是其中之一。彼时,一些原本经营状况就比较好的企业纷纷转制,被称作“靓女先嫁”。这批企业通过转制后,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以产权改革为代表的改革解放了制造业生产力,推动民营企业取得巨大发展。”陈鸿宇表示,这一时期佛山制造业取得巨大发展,规模迅速扩张。“从禅城南庄的建材到南海的金属冶炼,乃至顺德的白色家电,佛山制造业的内外需齐头并进,这是真正的黄金发展期”。

  到了2008年,佛山提出“两转型一再造”战略,意味着佛山社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更为重视发展质量与效率,更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也开始从粗放向集约高效发展。与此同时,佛山城市化步伐加大,更为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以北滘、桂城、狮山、容桂为代表的乡镇形成大中型城市格局。在美的、碧桂园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下,越来越多高端人才流入佛山;本地农民也“洗脚上田”成为居民,融入城市化进程,这是佛山的城市化转型。

  在陈鸿宇看来,过去70年佛山制造业的发展活力源于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探索,而佛山的每一步转型,都是在产业与城市中同步推进的。

  一直以来,制造业都是佛山发展的根与脉。“无论何时,佛山都应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紧紧扭住制造业产业基础不放,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佛山发展的根与脉。”陈鸿宇表示,佛山70年发展历程充分说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与工匠精神三个方面塑造成为佛山的工业精神,这种精神应该一代代传承发扬下去。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