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浙江海盐七旬“白忙官” :当好侨乡里的“贴心人”

2019年11月03日 09: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海盐最美“白忙官”赵荣华。
海盐最美“白忙官”赵荣华。

  中新网嘉兴11月2日电(刘方齐 王振华)35年前,赵荣华在浙江海盐老家率先创办联户企业,创业之路披荆斩棘;24年前,他主动担起镇侨联主席的岗位,无编制、经费少的“白忙官”他却甘于默默奉献;如今,虽已迈入古稀之年,但他热心依旧,关注公益、资助教育,一刻不得闲……

  “我是个澉浦人,只想为家乡做点事,为澉浦的海内外同胞做点事。”话语朴实,却透着这位七旬老人一路走来坚守的初心。

赵荣华走访群众。
赵荣华走访群众。

  “牛脾气厂长”:大胆创新办联户企业

  对于和共和国“同龄”的赵荣华来说,2019年意义非凡:迈入古稀之年,开启人生新阶段。而回首过去70年,“勇于创新、勤于奋斗”可谓“赵厂长”的座右铭。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遍吹,也吹进了海盐澉浦这个小镇。1984年,从海盐衬衫厂“出走”的赵荣华返乡创业。他联系了几户农户,商定每户出资5000元创办联户企业。很快,“澉浦织造厂”的牌子便在生产队的老仓库门口挂了起来。

  “当时工厂虽然毫不起眼,却也是浙江省纺织行业中第一家联户企业。”赵荣华说。

  创业起步困难重重,但赵荣华也是出了名的“牛脾气”:“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办到。”花重金引进防静电导电纤维新技术,并千方百计生产出国内首创的防静电布和防静电工作服,他成功为企业开辟了一条发展之路。1990年,赵荣华还与台湾汉兴织造有限公司合资建办了海盐第一家“三资”企业。在他的带领下,创办的企业大胆试、大胆闯,敢于改革、不断创新。

  “最美白忙官”:当好侨乡里的“贴心人”

  带动当地致富、为家乡做贡献是赵荣华办企业的初衷之一,在这过程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也进入了他的视野:侨胞。

  澉浦镇素有“浙北侨乡”之称,登记在册的“三胞”共125户、628人,分布于全球19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1994年,赵荣华开始担任澉浦镇侨联主席,这一干就是24年。

  在外人眼里,赵荣华的这份工作既无编制,经费又少,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投入为侨服务。“我要努力当好广大侨胞侨眷的‘贴心人’。”

  为了让侨胞侨眷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逢年过节,赵荣华总会挨家挨户送去关心祝福;遇到侨胞侨眷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帮助协调解决难题。去年10月,赵荣华得知南北湖村一位台属的儿子得了重病,且因病致贫,他多方奔走,争取应急补助,还帮助其得到每月定期补助,解了燃眉之急。

  2018年8月29日,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作为嘉兴市唯一一名特邀代表,赵荣华赴北京参会,并第二次受到了“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赵荣华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办报人。在他的提议和主持下,澉浦镇侨台联的小报《家乡之声》于2000年正式出刊,至今已出版168期。一份小小的报纸,向外传递着澉浦近闻,也将海内外乡情紧紧相连。目前,由《家乡之声》衍生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也已逐步建立。

赵荣华和当地老人聊天。
赵荣华和当地老人聊天。

  “闲不住老大哥”:热心公益助力地方发展

  “赔饭钿贴功夫的傻主席”,在澉浦,不少人喜欢这么笑称赵荣华。这背后,其实饱含大家对他的敬重和佩服。

  早在198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就授予赵荣华“捐资兴学”称号。他坚持每年向县慈善总会捐献善款,向经济薄弱结对村提供资助。2008年汶川“5.12”地震发生后,他个人捐款1万元。近年来,家乡建钟楼、办敬老院、修路、资助教育事业,他也总是带头捐款……一件件暖心事让赵荣华成了家乡人最亲的“老大哥”。

  在赵荣华眼里,身份是荣誉,更是责任。担任镇侨联主席后,他借助企业家身份,积极牵线搭桥,热忱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来访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热心介绍海盐和澉浦的良好投资环境,争取外商来本地投资兴业。在他的努力下,已有5家“三资”企业落户海盐和澉浦,为当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家乡的发展一直是我最关心的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我的使命。”对于家乡的未来,赵荣华信心满满。(完)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