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澳门江门同乡会陈溥森:聚焦民生 探索合作新模式

2019年12月17日 14:58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市政协委员、澳门江门同乡会常务副会长陈溥森:聚焦民生改善 探索江澳合作新模式

  陈溥森,祖籍江门鹤山,现任市政协委员、澳门江门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澳门社会民生促进会会长、澳门市政署市政咨询委员会委员。多年来,陈溥森始终坚持爱国爱澳爱乡初心,情系五邑籍乡亲返乡养老等民生问题,为探索江澳合作新模式积极履职,贡献个人的智慧与力量。

  1999年12月20日凌晨,经历了漫长“游子”岁月之后的澳门,开启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纪元。每当回忆起澳门回归时的点点滴滴,在澳门生活了34年的陈溥森仍记忆犹新:“看到澳门离开祖国这么多年后总算回到母亲的怀抱,我的内心是十分高兴的。还记得当时我们一大群人走上街头一起庆祝,场面十分热闹。”

  据陈溥森回忆,当时澳门的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特别是回归前夕,刚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经济相对低迷,失业率较高。

  20年弹指一挥间,澳门社会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据悉,澳门本地生产总值(GDP)从回归之初的519亿澳门元,增加到2018年的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由1999年的12万澳门元增加到2018年的66万澳门元。澳门居民充分就业,特区政府全力推进民生领域建设,民生福利大为改善,澳门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陈溥森告诉记者,随着澳门江门同乡会的社团规模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也在促进江澳合作、协助商人返乡投资、参加家乡建设、通过立法会议宣传放大乡亲力量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

  “65%的会员愿意回乡养老”

  在我市近两年召开的两会上,关于智慧养老院、终身学习、跨境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建议、提案一再被提起。进一步加快江门养老产业布局,营造健康养老商业氛围,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养老体系建设,成为大家对未来的共同期盼。

  “回老家养老的话,周围的街坊邻居都认识,平时坐在家门口还有人谈心、联络感情,所以我愿意住在这里。”有一年陈溥森回到妻子老家新会,看到了一位从澳门回来养老的老人,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回来时,老人的这番话带给了他很大触动。

  在2019年1月15日召开的港澳委员座谈会(委员约见市长座谈会)上,陈溥森给出了关于“异地养老”的建议。“只有解决了老人家的养老问题,年轻人才能安居乐业、没有后顾之忧。”陈溥森表示,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的普遍现象。江门与澳门同气连枝,澳门有65万人口,其中五邑籍乡亲有23万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往返江门探亲及居住,或退休后选择回乡养老的情况十分常见。“澳门江门同乡会曾面向会员做过问卷调查,有65%的会员表示愿意回乡养老。”陈溥森说。

  但是,针对赴内地养老的问题,在没有实现医保融合对接前,在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奔波必不可少,这实在难称得上一种“养老”,而这也正是陈溥森所关心的问题。

  陈溥森表示,江门完全可以利用侨乡联系港澳密切、拥有较佳居住环境等优势,超越传统上的粤港澳跨境合作模式,在健康养老方面,特别是居澳五邑籍长者跨区回乡养老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在陈溥森看来,探索试验区性质的跨区合作新模式是最佳办法。这样可以打破原有行政区域的限制,利于在行政许可、市场执法、资源运用等领域的精准对接,为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提供可靠的保障和便利。

  “希望能通过澳门江门同乡会的力量,鼓励和支持民间机构在江门兴建医院、养老院、康复护理及长者社区文康活动中心,解决跨境养老和异地养老问题,使政府各种优惠政策全面覆盖。”陈溥森说。

  “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尽管澳门是一个国际城市,但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澳门的国际化程度远远不如香港。”陈溥森表示,经过种种“试水”后,澳门青年明显感受到,拥抱内地是一个最为正确的决定。

  陈溥森认为:“澳门青年一定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只要江澳两地精诚合作,就必定能在区域之间、商贸企业之间产生叠加效应,进而实现共赢。

  与此同时,陈溥森及其他五邑籍同胞充分发挥澳门江门同乡会的力量,通过承办考察交流活动等,让江门“走”进了更多澳门青年心里。“也许为期几天的考察之旅对考察团成员的人生影响不大,但我坚信,在以后,他们一定不会忘记,曾经回过江门、回过老家走一走。”

  “澳门未来会面对一些压力,也会面对一些挑战和竞争,但我对澳门、对江澳两地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陈溥森坚信,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有绝对的信心,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祖国好,江澳两地之间的前景也必定会越来越好。”陈溥森说。(见习记者 彭晓玲)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