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迎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 广中医晒防治疫病古籍真本

2020年06月12日 14:45   来源:金羊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张文宏“多吃鸡蛋”竟写在中医古籍里?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孟楠 廖晓键

  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做好中医古籍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11日举办了防治疫病中医古籍展示活动。活动展出了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令德堂刻本《温疫论二卷》、清咸丰七年(1857)善成堂刻本《引痘新法全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翰宝楼刻本《鼠疫汇编》等珍贵古籍原本,向社会发出了关注、保护、捐赠中医古籍的呼吁。

  《温疫论》等中医古籍蕴含现代防疫方法

  “张文宏教授提的‘多吃鸡蛋、喝牛奶’,以此补充足够的营养和蛋白质,增加抵抗力,这样的说法在我们的中医古籍里能找到印证。”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正教授告诉记者,《温疫论》提出“本气充满,邪不易入”,书中举例说“三人冒雾早行,饥饿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这些实际上与现在讲的要摄入足够蛋白质、提高免疫力是同样道理的。

  据介绍,1642年由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有性撰写的《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治疗瘟疫的专著,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张正认为,“根据《温疫论》等中医古籍,我国很早就提出了传染病传播的相关原理和防护办法,现代的一些防疫办法和治疗方子都能在古籍里找到来源。”

  《温疫论》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瘟疫的有效方剂,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指南中,达原饮用于轻型的湿热蕴肺证,其中槟榔、草果、厚朴三药,被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轻型(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普通型(寒湿阻肺证)处方中。

  “中医古籍对后世影响深远,中西医结合对本次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正介绍说,疫情期间,被用于临床治疗确诊病例的清肺排毒汤就来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该方由书中四个方子组成,即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加味组成,前三方来自《伤寒论》,后一方来自《金匮要略》。

  民间收藏寄存服务开辟古籍保护工作新路

  记者了解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于2011年被批准为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馆藏线装书3225部22833册,三级以上(含三级)132部,1301册。其中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善本共6部;入选《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善本共78部;《汪石山医书八种》(明嘉靖元年(1522)至明崇祯六年(1633)祁门朴墅汪氏祠堂汇刻本)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展示防治疫病中医珍贵古籍,一是希望大家树立中医药自信,二是呼吁市民捐赠或寄存古籍到图书馆来。”张正介绍说,广州中医药大学为充实古籍馆藏,通过捐赠、古籍寄存等方式,有效吸纳民间收藏,在增加馆藏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了对民间古籍的有效保护。近年来,很多藏书家将珍藏的医学书籍无偿赠予该馆,仅2018年以来,该馆就接受私人捐赠的中医古籍共四批150册。

  “我们图书馆开放古籍寄存服务,使之得到妥善保管、修复,为古籍保护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引起社会对民间收藏中医典籍的重视。”张正表示,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是广东省内首家接受古籍寄存的图书馆,拥有良好的收藏条件和专业古籍修复技术。2016年,完成广东省首例古籍寄存签约,私人藏书家秦启明收藏的40部236册古籍寄存于该馆,同时捐赠了155册民国图书。2019年,秦启明之孙秦笙再次向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捐赠109册私人藏书,其中包括10种线装古籍,共21册。

  据透露,该馆目前正在筹建抗疫文献资料馆。“市民如有瘟疫和传染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也建议送到我们图书馆来加以妥善保存和充分利用。”张正说。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