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小康攥在手心 生活有滋有味

2020年07月02日 10:2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广州日报记者奔赴清远、韶关、佛山、广州、深圳 见证南粤大地小康生活

  小康攥在手心

  生活有滋有味

  开栏语:

  这边厢,不惧炎热,一众票友准点赶到广州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欣赏免费的粤剧;那边厢,花都70岁的村民钟玉英只花了一块钱、走了两步路,就在家门口看病开药。在走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广州人的生活越发精彩,广东人民忙着过美滋滋的“小日子”。6月11日~15日,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广州日报记者奔赴清远、韶关、佛山、广州、深圳,见证了大家生活的改变。广东人民的小康生活在无限接近各自“向往的生活”,而这背后离不开劳动人民勤劳的手、聪慧的脑,还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新办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涂端玉、刘鹏飞 

  早上7时许,清远连樟村村民陆奕和吃完早饭,步行五分钟来到乡村振兴学院上班。在政策的支持下,陆奕和还承包了竹林地,收入的增加让陆奕和生活“甜”了起来。此时,在往东距离连樟村100多公里的韶关新丰县,朱能卿也在饭店里忙碌。得益于粤菜师傅工程,他脱了贫,生活也如灶台上的火焰般红火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距离连樟村南边90多公里的广州花都花山镇,“村医”邱华打开儒林村卫生站的大门。花都“一元看病”等基层医改,赢得了村民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欢心。而在40多公里外的广州永庆坊内,七十多岁的住户黄树清也开启永庆坊之旅。城市微改造带来的公园式的环境,让黄树清生活得有滋有味。

  从粤北山区到珠江三角洲,从乡村田园到都市中心,每一位老乡都在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一曲奔小康的壮丽之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今,洋溢在老乡脸上的笑容正是他们走向小康的真实写照。

  产业脱贫: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粤北蹚出特色脱贫路

  林观金是广东英德市勤丰村村民,英州红茶业公司的落地,让她每年有3万元以上的务工收入。不仅是林观金,当地依靠绿色茶园脱贫的人并不少。而在韶关新丰县,粤菜师傅工程让不少人尝到“舌尖上脱贫”的甜味。产业造血,让村民对未来的生活更期待。

  产业带动也让连樟村村民冯彩霞脱贫致富。冯彩霞说,每天辛苦地干活,她和丈夫每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随着扶贫车间的到来,冯彩霞进了车间,两人收入也涨到六七千元。冯彩霞说,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步行就能上班,这是她要的幸福生活。在韶关新丰,粤菜师傅工程也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路。潘志敏是新丰县某公司总经理,回乡创业三年多,他建起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直接带动1366户精准贫困户。中国烹饪大师朱强明则在新丰开了一家粤菜师傅工程孵化店,店内贫困户朱能卿拿到了中式烹调师的资格证,工资涨到6000多元,这让他欣喜不已。

  此外,在粤北山区,大家的眼光不约而同瞄准电商产业。直播带货既让粤北山区农优特产走出大山,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体验,蹚出一条特色十足的乡村振兴路。

  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广州跑出小康加速度

  如果说产业发展为乡村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那么这家位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广州开发区”)的公司则走出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风采。凭借柔性定制等核心技术,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下称“明珞”)让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智能装备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智能汽车装备领域的佼佼者。同样位于开发区内的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则打破国外质谱仪的垄断,质谱产值排名全球第12名。广州中小企业的创新让广东跑出全面小康的加速度。

  苏雄是明珞的一名机械工程师。“2018年,公司让我做针对工装的快速设计研究。”苏雄说,他当时觉得这个很有难度。不过在公司的引导下,苏雄完成了任务,将设计效率提高了30倍~50倍,受到了公司重视。“被认可,我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就这样来了。”苏雄说,“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对他来说是一种使命感,每每遇到瓶颈,一想到这句话就会努力向前。

  企业创新让员工获得被认可的幸福感,而广州开发区“管家式”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创造“办大事”的环境,企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瞬间提升。“这一年广州开发区给公司降税减负1000多万元,公司员工获得人才政策的奖励共1600多万元。”明珞副总裁龙璞说,开发区还专门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和民营经济建设服务局,为企业跑腿办事。

  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各显神通,老城变成“网红打卡地”

  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活力,广州永庆坊的微改造或许能给出答案。通过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传统与新潮交融共存,一个危房集中的老城区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而在佛山顺德,一场向村级工业园要发展空间的改造也在进行。旧城微改造和村改,让城市换新颜、为百姓带来实惠,一条由城市改造带来的小康之路也徐徐展开。

  至今仍住在永庆坊的黄树清可谓是切实地享受到永庆坊改造后带来的好处。“住在这里好过公园,出行又方便。”在广州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调研员江伟辉看来,永庆坊改造带来的是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感和满足感。旧城微改造既传承“老西关”历史文脉,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

  同样,政府与百姓双赢的一幕也在佛山顺德上演。说起村级工业园改造后村里的变化,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新华西村的村民梅念煊告诉记者,不仅是环境好了,最重要的是村民的收入都提高了。在他们看来,收入越来越高、乡村环境越变越好,这就是他们要的小康生活。

  基层改革:群众共享惠民服务,绘出全面小康同心圆

  小康生活不仅仅是收入增加、环境改善、城市更新等,如何让百姓感受到便民的基层服务也很重要。广州花都区推行的“一元看病”和深圳前海的e站通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便是很好的体现。通过基层改革,政府打通了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细微处着手,基层改革绘出全面小康同心圆。

  在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卫生站,今年74岁的陈荣新患有高血压,他每个月都要定期检查拿药。“以前看病要搭车去镇里,一次要好几百元还要花上半天时间。自从‘一元看病’来了后,走几步路一个小时不到就能把病看完。”陈荣新说。实际上,从2008年5月1日起,花都区开展“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试点工作后,这种幸福感便一直萦绕在各个乡村。据统计,2010年1月~2020年4月,村民享受诊疗服务1126.2万人次,为农民直接减负18845.2万元。

  在深圳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给前来办事的零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健送来一个方形的礼盒,里面摆放着营业执照、企业公章、税盘、发票。林健说,不到两小时就登记注册了一家公司,能在这样的地方开公司,他很开心,也感到很幸福。

  从粤北山区到珠江三角洲,从乡村田园到都市中心,这样的一幕幕每天都在南粤大地上演。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2020年,万千普通人正通过奋斗,把“小康”攥在手心。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