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VR体验醒狮、直播永庆坊……广式非遗如何唤起新活力?

2020年09月09日 10:4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VR体验醒狮、端午龙舟化身AR“潮龙”、直播永庆坊……

  广式非遗如何唤起新活力?

  推开“岭南之窗”,迎接“广式非遗”。刚刚过去的8月,广州非遗主题盛事可谓接连不断。8月8日,围绕非遗主题打造的“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正式启动。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也在8月22日热闹开市,10家非遗大师工作室抱团亮相,为广州展现“老城市新活力”打开新的窗口。而七夕之夜,坐落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东广场的潮墟C·PARTY乞巧派对热闹非凡:七夕·粤剧“街文化”开嗓、瑶族绣娘炫技、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闪亮登场……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非遗保护的宗旨。让非遗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是非遗传承发展的题中之意。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广州不但拥有丰厚的非遗“家底”,还有蓬勃发展的设计团队与媒体力量,正跃跃欲试加入到非遗活化的大军中来。

  广式非遗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多位项目负责人与专家学者,探索赋能广式非遗发展的“活力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李文轩 实习生 孙羽嘉

  非遗空间碰撞现代生活

  最近,身为“赵家狮”第五代嫡传弟子,“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的事业又忙了起来。

  他掌舵的赵家狮非遗生活馆,就坐落在首个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的巷口。8月22日开业当天,生活馆便吸引大批市民进场围观。体感机器人狮子、VR体验醒狮等新奇项目,最受游客青睐。

  “当天有1600多人进店参观体验,一半人都购买了文创产品。”说起落户非遗街区带来的改变,赵伟斌脸上挂满了笑意。他告诉记者,过去醒狮营收主要依靠表演和道具制作,如今店内仅文创产品销售,每日营业额就能达到1.5万元,“这在以往想都不敢想”。

  据统计,非遗街区平日日均客流达5000人次,周末则超过万人。除了醒狮,广彩、广绣、珐琅、骨雕等传承人也在这里开设了大师工作室。在过去,大部分传承人工作室分散在城市角落,面积和规模都很有限;而景区、商场、机场铺租人工贵,非遗传承人承担不起。

  “工作室进驻永庆坊不仅为非遗大师提供一个交流传播的平台,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能较长时间停留、观赏、娱乐的区域,既是强强联合,也是互补短板。”荔湾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严洪芳介绍。

  如果说,永庆坊展示更多的是西关文化的底蕴,新中轴的“岭南之窗”则让非遗活起来。潮墟C·PARTY是其中最具人气的打卡点,旨在建成“非遗文创+”展示集散中心。

  “顾名思义,潮墟最大的特点就是‘潮’。”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和广州广电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总经理陈晓丹说。明信片上的通草画、绣在皮包上的土家织锦、用“西关打铜”铜器煮出来的蜂蜜柠檬茶……潮墟里,非遗与现代生活相遇,一起“潮”了起来。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潮墟下午开市还不过半个小时,糖画摊前就被大人小孩围个水泄不通。广州剪纸协会会长于中民单手持勺,展现自己的拿手绝活,手腕一点一抖,生动的小猪佩奇跃然成型。“非遗传承最重要的是引起孩子的兴趣,潮墟的普及效果,比单纯在课堂上课要有效得多。”他说。

  目前,广州正计划在越秀区北京路打造第二个非遗街区。越来越多非遗聚集区城中涌现,如何差异化定位,让每个文化空间更有特色?业内人士指出,非遗项目虽然是相似的,但不同空间的文化产品却不尽相同。“观察和表达非遗的视角也可以有很多种。有新有旧,才能将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连在一起。”陈晓丹说。

  科技赋能非遗“从老变新”

  与过去的文化景区不同,非遗空间的“跨界风”越玩越溜。越来越多青年艺术家、设计师的项目融合其中。

  在“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开幕当晚,“潮龙出墟”成为全场最吸睛的一幕:一条运用AR技术创作的3D“潮龙”腾跃而出,在潮墟大屏、媒体港智媒大屏、广州塔之间蜿蜒而行,现场观众纷纷投来惊叹的目光。

  这条“潮龙”名为乐仔,以端午龙舟为原型设计而成,出自广州美术学院(下称“广美”)工艺美术专业应届毕业生陈锐强的手笔。其实,乐仔早在今年6月就已名声在外——作为《永庆坊AR公共艺术实验》的主角,它和“小伙伴”鸡公榄福仔、醒狮安仔,亮相广美云上毕业展。

  陈锐强告诉记者,乐仔以“泮塘龙船”为原型,保留了特有的簪花、雀羽造型。创作时,他利用CINEMA 4D等三维建模软件和动画渲染器,让工艺特有的材料语言发挥到极致:将龙舟的形象配以绿松石的色泽,细节处运用细碎的金箔、螺钿、织物等材料展现质感与色彩,既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又不失工艺之美。

  “很多人觉得这些文化元素过时,其实它们曾经也很新鲜。如今‘老东西’也要‘年轻’起来。”陈锐强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广府非遗耳熟能详,“运用数字化的方式去呈现作品,让观众产生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就会让人感觉到很新鲜。”

  像陈锐强一样,运用科技手段在传统工艺展开创新探索的同学,并不在少数。在广美工艺美术学院今年77位毕业生中,线上建模完成的虚拟作品大概就有一半。

  “我们一只脚踩在最深厚的传统文化沃土,一只脚要迈向最当代的科技发展前沿。”广美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齐喆说。

  工艺美术看重手艺与物料,似乎是科技的“绝缘体”。在广美,工艺美术学院聘请了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罗保权开展课程合作与互动,“这才培育出今天有显示度的作品”。

  近年来,广美毕业展一直热度不减。“冰墩墩”获选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后,“广美设计”更成为一面金字招牌。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作品上线以来,在线获得数以亿计的曝光量。陈锐强创作的3只“萌物”也收到不少来自政府、企业的邀约,走上了地铁宣传海报,后续文创也提上议事日程。

  “非遗文创+”备受年轻人青睐,但齐喆直言,目前非遗文创很多停留在形式上,非遗要搭乘文创的东风“出圈”,依然任重道远:“非遗文创的优秀作品太少了,兼具市场意识、设计观念与工艺技能的人才奇缺,研发创作与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的对接也要跟上步伐。”

  新媒体传播助非遗“出圈”

  为推动非遗“出圈”,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展今年首次与OPPO手机“乐划锁屏”杂志合作推广,为手机用户锁屏画面推送作品。展览上线首日,毕业作品通过OPPO手机推送,就获得超40万次点赞,专题文章也获得超80万次的点击量。

  这样一组数据,在新媒体传播策划事件中看似平常,但在广美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方昕看来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让工艺美术从小圈子走向了公众:“非遗‘出圈’离不开新媒体传播,它更直接、更亲切、更容易接触到各个层面的信息接受者。在亿级流量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也为更多非遗文创产品打下民意基础。”

  AR技术、开屏广告、线上直播……在广州,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力量,也为广式非遗带来不同玩法。今年4月,广州正式出台打造“直播之城”行动方案。不少线下非遗空间走上与新媒体融合之路。7月,广州建立了非遗直播志愿者队伍,并为永庆坊非遗街区提供推广服务。而潮墟设有专门的共享直播间,以体验式直播、生活化直播、场景化直播等多种形态,为广式非遗“打call”。

  “潮墟要让受众成为非遗的自主传播者。”陈晓丹表示,潮墟一方面鼓励群众自发参与非遗传播,让非遗更有“烟火气”,另一方面也推动非遗与影视、动漫、游戏、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融合,使非遗更加年轻化和受众圈层化。

  从行业数据报告来看,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国潮热的带动下,非遗正在成为新媒体值得深耕的内容“热土”。抖音上非遗相关视频播放超过2000亿次,获得点赞数近65亿;阿里巴巴平台的非遗商品年度总成交也达到680亿元,年成交规模近30亿元。

  许多根植本土的互联网平台,对岭南非遗的传播同样兴趣日浓。潮墟开市后不久,酷狗平台通过手机直播带领10万网友“云趁墟”,展示西关打铜传承人苏英敏全手工锻打的铜制家具。酷狗还以“音乐+”的形式为城市打造“音乐名片”。广州“城市主题曲”《风伴广州港》的创作,就加入了粤剧、广绣、早茶等广式非遗元素。

  与非遗产品“出圈”相呼应,越来越多广州非遗传承人走上了“网红”之路。国家级粤绣传承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少芳大师的孙女、广绣新生代传承人小榆,在YY直播平台已有过万粉丝。除展示广绣工艺外,她还带观众走读岭南风物。永庆坊非遗街区开幕当天,她的直播吸引逾5万粉丝关注。

  “‘非遗网红’的门槛要高于普通网红,定制化的IP设计和推广,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出圈’。”酷狗宣传总监方圆向记者介绍,酷狗直播学院和酷狗音乐人项目的推出,将为打造“非遗网红”提供基础支撑。

  “非遗不但要被看见、被了解,还要被喜爱。”在方圆看来,互联网正在为城市文化提供全新的演绎方式,可以为非遗赋能的不只有技术,还有文化创意。她期待广州互联网企业与非遗空间的互动,可帮助传统非遗融入流行文化,从而衍生出更多受人喜爱的“文化新物种”。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