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青年干部驻凉山扶贫: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2020年09月15日 10:4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策炳在接受采访。
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策炳在接受采访。

  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佛山顺德青年干部驻四川凉山扶贫故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18年以来,顺德扶贫干部南策炳、李福信、黄海分别被派驻四川凉山金阳、美姑、雷波县,在当地任职,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着佛山力量、顺德力量。

  他们脱下西装,换上便装;脱下皮鞋,换上运动鞋。他们的鞋上沾着泥巴,不是刚刚从村里回来,就是又要出发去往另一个村落……

  美姑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福信(右)走访蛋鸡养殖项目。

  9月6日~12日,顺德区新闻媒体赴四川采访调研扶贫工作团走进凉山,见证了顺德派驻当地的青年干部为脱贫攻坚助力奔波的真情和实举。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

  跑遍全县大小乡镇村落

  9月10日上午,6辆雷波-顺德劳务输出专列在四川凉山雷波县出发,载着约230名雷波务工人员前往广东佛山顺德,这里将成为他们劳动致富的舞台。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雷波已超额完成全年劳务输出任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办法。然而,一开始,深居大凉山的贫困户并不愿意离开大山出外工作,这让雷波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海很是纳闷。他前后跑了100多条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找出问题的症结。

  “顺德天气热不热”“粤菜都是甜的吗”……黄海和当地干部一同下乡,介绍广东以及顺德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企业情况等,逐一解答群众的疑问,打消他们的顾虑。“每一个细节都要讲清楚。”黄海说,劳务协作的政策宣传画报也需要他们自己制作。

  从刚开始的“盲人摸象”,到深入一线形成贴合实际的工作方法,与当地干部形成合力,需要持之以恒。令黄海欣慰的是,“过了几个月,当地干部可以自己下乡宣讲劳务协作,比我讲得更为生动”。

  雷波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海前后跑了100多条村。

  同样对此深有感触的还有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策炳。他清楚地记得,2018年5月的一天,在他被正式派驻金阳县之前,顺德区人社部门曾在当地组织了一次劳务输出,吃了闭门羹——输出人数为零。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输出了28名金阳乡亲。“如今情况大有改观,最多时有400多人报名,自发外出打工的也有100多人”。

  成效的背后,是扶贫干部们用心用情用脚走好群众路线。

  牢记使命铸就帮扶品牌

  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集聚区,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初来乍到之时,我处处感到无力。”南策炳坦言,“这里的贫穷是综合性的,值得挥洒汗水,全力攻坚。”他说:“对我而言,助力脱贫攻坚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道德回馈、感恩回报。”

  在派驻金阳县后,南策炳打开工作局面的第一步就是走访调研。“我用了约47天,跑了金阳34个乡镇。”他说,从高山峡谷到金沙江畔,从边远山村到县城旁边,从路边村到山旮旯,金阳县的绝大部分村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雷波县干沟村“回头弯”众多。

  当地的统计年鉴也是南策炳的“宝贝”,他据此进行梳理,并常常与金阳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交流。“发现好的经验做法要坚持,短板要补齐,思想观点是无形的,要通过一件件实事改变。”他说。

  作为顺德派驻金阳的扶贫干部,南策炳此前却并未在顺德工作,部门不熟悉,企业认识有限,如何为脱贫攻坚调动各方资源?对扶贫一线干部的支持,佛山市委、市政府,顺德区委、区政府一直是坚强后盾。

  南策炳说,3年来,通过跟顺德的部门、企业打交道,逐步得到了认可和支持。由于扶贫涉及两地,这就要求青年干部在考虑问题时要周全、细致,多换位思考,把看似细微的工作做实,这是扶贫干部心中有真情的体现。

  在顺德对口扶贫的凉山三县中,雷波县于2019年顺利通过四川省贫困县摘帽验收。黄海表示,脱贫攻坚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顺德的对口帮扶。据了解,依托顺德厨艺以及顺德制造的优势,两地结对帮扶已形成“凉山食材+顺德厨艺”“温暖工程”等帮扶品牌。

  为当地可持续发展谋长远

  在美姑县拉木阿觉乡,高山上云雾缭绕,挖掘机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当地的蛋鸡项目有序推进中。据美姑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福信介绍,这是佛山在美姑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第一期建设。他表示,争取9月底运进第一批鸡苗,最快今年底首批成品蛋就可供应广佛市场。

  从乡村到城市,从田间到餐桌,对口帮扶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消费市场。李福信表示,近3年来,顺德以消费扶贫、以购代捐帮扶美姑县,共销售产品近500多万元,目前正有一批高山土鸡、香菇等通过以购代捐等方式进行销售,依托当地特色产业,让脱贫攻坚“稳得住、能致富”。

  破解贫困,扶贫干部依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安全住房建设、交通环境以及水电配套是山区深度贫困最大的短板,这是帮扶的重中之重。”黄海坦言,在为当地培育产业时并非没有遇到难题,由于当地物流成本高、地块分散,原本能种的经济作物缺少竞争力,而发展高经济作物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引入龙头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则需助力销售,帮助扩大规模,形成现代化园区。在佛山顺德的帮扶下,雷波县已培育了3个1000亩以上的龙头农业园(脐橙、天麻、山葵),在宝贵的土地上种出了“金苹果”。

  在南策炳看来,佛山以及顺德制造业发达,在东西部协作帮扶中,除了完成既定的脱贫攻坚任务外,还要致力于拔掉两个穷根,即思想观念和产业的穷根。“一方面通过劳务协作让当地人走出去,开阔眼界;另一方面,通过对口扶贫干部带来新的工作方法,与当地共谋发展。”

  记者手记

  他们的鞋上都沾着泥土……

  从雷波县斯古溪乡中心校去干沟村,要途经48个“回头弯”,雷波县“山高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路险”的自然环境展露无遗。在佛山顺德的牵线搭桥下,干沟村因地制宜引进山葵种植,预计人均收入可增加6000元/年以上。

  “进一步是羊肠小道;退一步是万丈深渊。”这并不是夸张,而是道出了环境的艰苦——产业项目扎根于此何其艰难。在斯古溪乡干沟村,一位扶贫干部笑称“这个项目是我们‘骗’来的”,这背后蕴含着无数个日夜的奋斗,扶贫干部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以一往无前之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顺德派驻金阳、美姑、雷波的3位扶贫干部穿的都是运动鞋,鞋上都沾着泥巴,一副不是刚刚从村里回来、就是又要出发去往另一个村落的样子。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青年干部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谱写脱贫攻坚的华章,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当地留下致富的火种——这是他们的“扶贫法宝”。

  青年干部派驻到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有利于了解基层情况,做好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更重要的是,干部之间的交流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最终形成合力,推动当地发展。

  “佛山顺德的扶贫青年干部来自改革开放前沿,思想解放,工作点子多、办法多,对当地干部开阔眼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大有裨益。”四川省凉山州政协副主席、雷波县委书记王荣华如是评价。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