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聚侨引智:潮汕营造一流环境打好“侨牌”

2020年10月14日 11:4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聚侨引智:营造一流环境打好“侨牌”

  俗话说:“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几百年来,潮人的脚印遍布世界各地,华侨资源成为这方土地不可代替的内在力量。汕头经济特区也因此有了全国知名侨乡的美誉。

  如何将丰富的华侨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2008年,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土地瓶颈制约突出、环境资源压力加剧等问题,广东省实施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提出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部分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部分拥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在这一大背景下,汕头积极将“双转移”与“乡贤回归”紧密结合,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筑巢引凤”,为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采写:杨立轩

  “双转移”增强产业竞争力

  2008年7月,被列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的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在汕头市潮南区正式开工。这意味着,汕头实施“双转移”战略进入实质阶段。

  据了解,该工业园北至井都镇,南临陇田镇及井田公路,东至深汕高速公路,总规划用地面积6160亩。工业园首期基础配套设施工程BT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具体包括进园一路、成园路、纬二路、园东一路、园东二路、经一路、陈沙公路延伸进园路段等道路建设以及井都水厂至首期工业园的供水管网建设。

  工业园的问世,对加快构建汕头市现代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面对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敢为人先的汕头经济特区乘胜追击,随即启动规划建设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

  2019年,经省政府同意,汕头市在原有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濠江、潮阳等现有工业园,创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园规划面积21.84平方公里,分为潮南、濠江、海门和广澳4个产业片区。其中已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深圳龙岗(汕头潮南)工业园,以“园中园”模式进行管理。

  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汕头市鼓励中心城区有需要的工业企业向园区转移,发展以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为主,纺织服装业为辅的产业,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临港工业、培育战略性产业结合起来,做强做大现有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就是这一产业转移平台的得益者。作为著名建筑之乡,汕头建筑业发展迅猛,2010年创税近10亿元,不仅成为富民强市产业,在促进城乡建设、扩大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2010年汕头市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完成施工产值216亿元,比增18%,上缴地方税收9.5亿元,其中转移外税3.6亿元。同时,建筑业吸纳了城乡劳动力20多万人就业,为农民创收30多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双转移”战略过程中,为确保进园落户企业获得高效率的服务,汕头市还对产业转移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大胆创新,包括对园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招商引资体制、投资服务体制和园区工作制度等进行创新。如推行“零收费区”的做法,除国家、省规定统一征收的税费外,不再对入园企业征收任何地方性收费。

  聚侨引智助力侨乡经济

  有了平台后,如何继续招商引资,对于“双转移”落地的真正成效尤为关键。对此,汕头经济特区以招商引资促进聚侨引智,将“双转移”与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紧密结合起来。

  汕头经济特区充分挖掘侨资侨力资源,全力打好“侨牌”,进一步以侨引资、以侨引智、以侨引外、以侨促贸。积极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研究出台乡贤回归企业在税收、用地、供电、供水、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海内外社团、商会组织和商界乡亲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回馈、技术回援等形式回乡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

  除此之外,汕头经济特区还借助国际潮团、粤东侨博会、潮商大会等平台,以及多样化的方式鼓励海内外潮商反哺家乡。

  长期以来,汕头乡贤乐善好施的传统名声在外,许多乡贤致富思源,十分愿意支持家乡发展,但由于缺乏监管体制,有时候乡贤捐了钱,却不知道钱花到哪去了,甚至无从查起。

  针对这一问题,在汕头市潮南区,当地政府创新反哺形式,成立了全国首个由区级政府申报的公益基金会。

  “潮南公益基金会同时对捐赠模式进行了创新。”据介绍,该基金会对道路、学校、公众休闲场所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只捐项目不捐钱”,根据捐赠人意愿对公益性项目直接建设或对特定公益性项目进行资助,让捐赠人成为项目建设的“包工头”。捐赠人甚至可以自己选择机构去开展工作,基金会全程不干预,只提供服务。这样一来,乡贤对自己捐赠的款项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除了通过经济反哺和公益反哺来增强乡贤对家乡的信心,汕头经济特区还充分利用乡贤的“最强大脑”,将外面的智力支持转变成自力更生的优势,通过海内外乡亲在产业经济、金融服务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骄人成绩和丰富经验,推动反哺工程层次不断深化。

  2013年,汕头市潮南区成立第一届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45名委员,成员包括知名专家学者、侨领、潮商团体主要负责人等。同时,发布《潮南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发展咨询委员会为区委、区政府的高层次咨询参谋机构。

  叙乡谊、凝乡情、聚合力、谋发展。可以说,这样的创新思维,不仅实现“乡贤回归”工程从公益反哺到经济反哺再到智力反哺的升级,更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独一无二的“侨乡之路”。

【责任编辑:胡文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