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非遗雕刻达人 用蛋壳讲述“蓬江故事”-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江门非遗雕刻达人 用蛋壳讲述“蓬江故事”

2020年11月10日 14:22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

  雕刻达人方寸之间显乾坤用蛋壳讲述“蓬江故事”

  有着浓厚侨乡特色的长堤风貌街、充满现代感的江门体育馆、历史悠久的良溪古村落……这不是风景照片,也不是旅游景点,而是一组蛋雕作品。数个江门侨乡特色景观和人物,竟然能在一枚枚小小的蛋壳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由让人惊叹不已。这组蛋雕作品的作者,就是蓬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蛋雕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发彬。

  蛋雕展示蓬江历史人文

  今年46岁的李发彬是蓬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蛋雕制作技艺传承人。工作之余,他总是埋头在家中角落的工作室里,在小小蛋壳上进行创作。一直以来,他都在致力于将蛋雕技艺与江门本土文化相结合,传承这项小众而有意义的民间技艺。他的最新作品——《蓬江故事》,就是以蛋雕技艺为依托,选取了蓬江区极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标志性建筑与名人作为创作题材,在脆弱的蛋壳上呈现了五邑侨乡之美。

  “这组蛋雕作品的主题之所以叫《蓬江故事》,主要是因为每个蛋上的主题都来自蓬江,有新有旧,旧的有长堤风貌街和良溪古镇,新的有人才岛、体育馆,共同展示了蓬江风光。”李发彬介绍,除了地标风景,他还选取了本地大儒陈白沙以及“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进行创作。“主要是作品要能够充分体现蓬江特点,可以宣传蓬江历史人文之美。”

  在李发彬家中记者看到,《蓬江故事》总共由7枚蛋雕组成,在蛋雕“长堤风貌街”上,独具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群坐落有序、栩栩如生;蛋雕“陈白沙”尽显一代硕儒的英姿与风采;蛋雕“江门体育馆”则展示了新时代蓬江新面貌……在最小的乌龟蛋上,雕刻出了整个作品的名字——《蓬江故事》。

  这组蛋雕作品色调明艳、布局合理,方寸之间展现出了五邑特征。

  前后耗时约2个月

  李发彬介绍,这次他采用了7枚不同种类的蛋进行创作,从大到小分别是鸵鸟蛋、鸸鹋蛋、鹅蛋、鸭蛋、鸡蛋、鹌鹑蛋和乌龟蛋。最大的鸵鸟蛋高15厘米左右,而最小的乌龟蛋却只有3厘米,雕刻难度跨度极大。

  “其实最大的鸵鸟蛋最难雕刻,最小的乌龟蛋反而好雕一些。”李发彬介绍,雕刻需要提前考虑好作品在蛋上的布局,安排好画面,使作品看上其和谐有序。鸵鸟蛋由于体型较大,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多,如何让作品融入其中成为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题。“像乌龟蛋这种就简单多了,只要技艺足够熟练,把作品雕刻好就行,不需要考虑太多其他的。”李发彬说。

  李发彬表示,这套《蓬江故事》是他在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雕刻出来的,这一套作品从前期准备到后期雕刻总共花费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我的主业是五邑碧桂园的一名管家,平时工作也忙,所以只能在下班后进行创作。”

  一枚普普通通的蛋壳,经过李发彬的精雕细琢,像变魔术一样呈现出一个精彩的大千世界。陈白沙、戴爱莲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长提风貌街、良溪古镇等蓬江风光在他的雕琢下显得栩栩如生。李发彬说,今后还将继续创作更多含有江门元素的作品。

  据了解,蛋雕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该技艺在江门的代表人物为李发彬。他是蛋雕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从艺15年,致力于蛋雕制作技艺在江门的传承发展。李发彬在继承前辈的技艺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制作特点,其蛋雕作品多次在省、市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奖。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