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与乡创元素碰撞 佛山腊味美食节办出新滋味-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岭南文化与乡创元素碰撞 佛山腊味美食节办出新滋味

2020年12月14日 16:3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芦苞腊味很惹味(《广州日报》/陈枫 龙成通 图)
芦苞腊味很惹味(《广州日报》/陈枫 龙成通 图)

  芦苞腊味美食节办出新滋味

  12月11日-13日,一场“美食+乡创”盛宴——“味力三水、香聚芦苞”三水中部片区乡村振兴之2020芦苞腊味美食节(以下简称“腊味美食节”)在佛山市三水区芦苞温泉度假村举行。大地乡创市集、厨王争霸赛、十大名菜评选、广佛渔文化论坛……传统岭南文化与潮流乡创元素相互碰撞,在为腊味美食节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芦苞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内涵。

  实际上,腊味美食节只是芦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三片联动、百村共建”的总纲下,芦苞以腊味美食节为契机,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助推、文化赋能的路径,走出一个乡村振兴的“芦苞样板”。芦苞镇委副书记、镇长黎锦标表示,芦苞已经连续3年举办腊味美食节,充分展示了芦苞乡村振兴的成果。2020年以来,芦苞以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以“三片一带”建设为重点、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特色,积极推动三水区乡村振兴中部千年村落片区发展,在推动芦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

  各平台3天引流近百万人次

  “我每年都来,今年加入了乡创元素,体验感更好了。”市民陈姨说,今年腊味美食节的开幕式上人比去年还多。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的腊味美食节相比,2020年将腊味美食与乡创结合成为活动亮点,也让腊味美食节成为线上线下的焦点。据统计,3天里,共有近百万人次通过各类平台观看活动。

  走进拉爷农庄的展位,人头攒动的景象足以看出三水人对腊味的喜爱。“老板,这4根香肠我要了。”市民李姨一边将手中的香肠递给拉爷农庄的负责人陈燕晴,一边对记者说,她每年都要过来买这家的香肠。陈燕晴说,与往年的腊味美食节相比,今年将腊味美食与乡创结合成为活动的亮点,这让美食节吸引了更多的人。随着芦苞文创LOGO的发布、大地乡创集市的引入、本地网红的直播打卡、歌王争霸赛上的《暮江吟》等活动接二连三地举行,腊味美食节也被赋予浓浓的文创气息,芦苞的乡创基因也因此被彻底点燃。

  腊味美食节期间,三水芦苞的“渔文化研讨峰会”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峰会上,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表示,芦苞要实现从“鱼”到“渔”再到“娱”的跨越式发展。“‘鱼’是指芦苞的地理特征,这是大自然赋予的;‘渔’则指人对自然的改造,‘娱’指的是文化。”冯原说,这三者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也是芦苞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从“鱼”到“渔” 看芦苞如何完成华丽转身

  “我是芦苞的,就中意食点鱼干。”市民麦姨说。从麦姨的话中,可以看出“鱼”在芦苞人心中的地位。

  在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李水生看来,从古至今,“鱼”都是芦苞发展的重要一环,经过数百年来的演变,鱼干成为芦苞不可或缺的文化印记之一,如今,已被注入文化内涵的“鱼”被再度激活。

  据了解,古时从粤北地区往广州的水路途经芦苞,独特的地理区位让芦苞成为有着“小广州”之称的商贸城镇。如今,芦苞以“鱼”为依托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入挖掘芦苞民俗文化、孝善文化、水文化的内涵,逐渐形成以旅游为核心,以文化体育、农产品加工等外围产业为延伸的旅游产业新业态。去年,芦苞鱼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芦苞鱼产品实现了从“鱼”到“渔”的华丽转身。今年,芦苞镇高标准建设芦苞渔世界产业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可以说,一条鱼激活了芦苞的文化基因,撬动了当地“三产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在李水生看来,“鱼”是芦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依托它才能更好地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而渔业必须慢慢走向集约化、智慧化,通过发展现代渔业,慢慢向加工、文旅方向拓展。由此,芦苞才能完成从“鱼”到“渔”的转身,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了解到,当前,芦苞正一方面加快推进独树岗片区、古墟镇片区建设,提升芦苞涌两岸景观,开展胥江祖庙片区改造提升等工作,高标准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芦苞渔世界产业园,撬动经济效应的杠杆。另一方面则大力打造芦苞特色旅游产品。“自乡村振兴工作启动以来,芦苞镇以芦苞涌为纽带,从北江到九曲河,自西向东形成‘三片一带’的发展战略。”芦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芦苞正以芦苞涌景观带为轴心,打造一河两岸花海景观,在芦苞涌沿岸设渡口码头,打造芦苞涌水上游船项目,将东、中、西3片串珠成链,挖掘芦苞千年水上驿道文化,全面展示芦苞乡村振兴的风采。(刘鹏飞 刘艺明 王名润)

【责任编辑:胡文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