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开幕 展现家国情怀-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开幕 展现家国情怀

2021年01月19日 09:3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吸引市民参观。杨兴乐 摄
    “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吸引市民参观。杨兴乐 摄

  “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开幕

  侨批纸短 家国情长

  “看了展览才知道,原来银信侨批和我们有着这么深的关系。”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市民陈先生带着孩子到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参观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希望让孩子了解更多五邑本地文化历史。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为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江门特于近日举办“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

  展览展出博物馆馆藏文物史料实物170件套,其中五邑银信120封,大部分为首次对外展出;历史图片、图表近100幅。展览分为“何为银信、递送银信、游子之心、桑梓之情、报国之志、复兴之梦”六个部分,展示银信(侨批)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展现五邑华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爱乡、爱家人的家国情怀。

  近年来,江门在侨批活化展示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江门还将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为侨批保护活化注入新活力、探索新路径、形成新思考。

  ●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

  珍贵的岭南“敦煌文书”

  “银信”是广东粤语方言区对海外华侨寄回国内家眷亲友的侨汇(银)和书信(信)结合体的简称。闽南语将“信”读为“批”,因此“银信”在福建、潮汕地区则被称为“侨批”。

  江门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400多万侨胞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缔造了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观。江门银信(侨批)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是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是一座被期待挖掘的文化“富矿”。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张国雄介绍,因为每一封银信(侨批)都是稀缺的、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造也不可替代,16万封中国侨批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其中有将近5万封来自江门五邑地区。

  银信(侨批)是“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记忆”,是侨乡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侨乡丰富的民俗文化,涵盖了侨乡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个层面。尘封在银信(侨批)中那些家风故事、诚信故事、爱国故事、民族故事,是中华民族近代移民、创业史、屈辱史、奋斗史的历史见证,展现了华侨华人勇于开拓、守信重义、爱乡爱国的优秀精神。

  银信(侨批)承载着华侨对家庭的责任,寄托着侨眷的希望。1936年,美国华侨方润文写给母亲的银信中就讲到寄回的1000元以及分配方式,有家用的、也有娶亲之用的,等等。

  在国家危难时期,银信(侨批)的内容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关怀,又多了一些国家危亡时的同仇敌忾。1937年,李氏家族李键明给李景周的银信就对政府抗敌充满信心,并认为华侨捐款用作军需,是国民的责任。1941年,李键明给李景周的银信中提及“台山被敌人侵占,损失惨重,所闻约计九千余万元,不知现下战情如何?”可见华侨对家乡战况的关心。

  挖掘侨批文化讲好侨批故事

  深入挖掘侨批文化讲好侨批故事,是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华侨胞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对凝聚海外华侨华人智慧和力量,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策划,由江门市博物馆承办“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此次展览筹备时间短,但质量高。”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黄志强介绍,基于丰富的馆藏和扎实的研究基础,本次展览展出的银信(侨批)均为原件,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对外展出,十分珍贵。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1875年的展品《文光文苑在海外写给父亲振能的信》。这是目前五邑地区发现并记录在案最早的银信(侨批),写信人在信中提到在外的亲人从事“做番工”、在衣馆工作等,并寄银回家。

  通过展览,观众还能了解到银信(侨批)有关的小知识。比如,五邑银信计数方式采用“苏州码子”,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通过1947年到1950年的巡马证,人们还能看到,当时有不少女性从事银信递送的工作。

  展览还得到了江门本土银信收藏家的支持。在此次展览中,民间收藏家罗达全提供了不少展品,比如1947年到1950年的巡马证等。银信是海外华侨连接家人、家乡、祖国的核心纽带,是海外华侨顽强拼搏、爱国爱乡精神的集中展现。

  罗达全说:“过去,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展品了解到华侨在海外的生活。这次,我希望能够更加关注侨胞的银信在家乡的故事。因此,我提供了很多与江门本土银信传递历史有关的藏品,比如本地的巡马证和一些商号的印章。”

  展示江门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

  漫步银信纪念广场,648片瓷片打造的20根银信柱按照爱国、教育等不同主题展示银信文化,无形的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茉莉花开银信来》在悠扬的音符中融入银信文化元素,在歌声传唱中让银信文化走得更远;“少年中国说”活动用朗读华侨家书的方式与华侨先辈作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近年来,江门在侨批活化展示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建成台山银信广场和银信博物馆,举办品牌活动“少年中国说”华侨书信朗诵会,走进北京、广州、武汉等10多座城市进行巡展,参与海外侨批交流展示,创作侨批元素文艺作品等,积累丰富经验。“江门银信侨批保护走在全省前列。”广东华侨博物馆副馆长陈宣中说,江门有关侨批研究成果数量多质量高,侨批征集力度比较大,保护利用活化成果显著。

  以此次展览的展出为契机,江门还将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为侨批保护活化注入新活力、探索新路径、形成新思考。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表示,江门在银信(侨批)保护的工作思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重保护,抢救文化瑰宝。探索侨批档案挖掘、整理、研究、利用新路径,以更大的投入、更好的技术手段全面提升修复银信档案,开展银信数字化保护,全力抢救珍贵的岭南“敦煌文书”。二是要善活化,讲好家国故事。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民间藏家各自的优势,夯实侨批基础研究,合力促进侨批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整理侨批故事。三是要巧运用,系牢情感纽带。引入潮流包装,创新侨批活化利用,让银信走出“深闺”,成为讲好江门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展示江门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

  主办单位: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江门市博物馆、江门五邑联合博物馆

  展览地点: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临时展厅2

  展出时间:2021年1月15日至4月15日早上9:00至下午5:00(4:00停止进场),逢周一闭馆。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责任编辑:胡文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