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通四海“侨”为梁 “侨”动力给江门带来发展新动能-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江通四海“侨”为梁 “侨”动力给江门带来发展新动能

2021年01月21日 14:00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侨务强市带来发展新动能 江通四海“侨”为梁

  “海上丝绸之路,它其实不仅仅是一条运载货物、传承文化的路,也是华侨华人的迁移之路。”去年11月,在台山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举行的“少年中国说”阅读公益行活动中,作家周运来向现场华侨华人代表、海外华裔及江港澳台青少年学生分享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讲述江门籍海外华侨华人的故事。

  据了解,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超400万人。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江门被赋予了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重要使命。“少年中国说”作为推进该平台建设的骨干项目,成了新时期江门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这也是江门通过特色侨务品牌不断扩大城市影响力,加深与海内外侨胞交流的缩影。

  江通四海“侨”为梁,侨务强市赋予的“侨”动力给江门带来发展新动能。接下来,江门还将加快构建支撑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项目体系,创建国家级侨乡(江门)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大五邑银信侨批档案保护活化力度,以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留住侨乡记忆。

  文/皇智尧

  强平台 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

  江门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这是中央赋予江门的新定位、新使命,也是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纲要》实施以来,江门组织编制《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方案》,坚持“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文明互鉴的交流典范、共建共享的文化实验区、华侨华人青年的创业创新高地”四大发展定位,整合全球华侨华人资源、全国侨乡文化资源、粤港澳文化资源,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

  走进如今的开平市塘口镇,塘口青创基地、塘口空间、天下粮仓、开平市文旅创业创新基地等一大批具有侨文化特色的乡村旧建筑,早已蜕变成了当地的新地标,同时以水为媒串联起了塘口镇碉楼、乡村、文创小镇等文旅资源。这得益于当地以旧圩为核心打造青年文创小镇,引入文旅产业,盘活旧建筑以及整个社区。而青年文创小镇,也成为江门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抓手之一。

  塘口镇旧圩的热闹景象,是江门以强平台为抓手推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江门加快推进华侨华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设立江门“侨梦苑”核心区专项资金,支持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江门“侨梦苑”核心区投资的侨资企业;创新打造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发展平台,依托“海创空间”建立侨之家服务平台;支持侨界社团打造“侨之汇”跨境商品体验馆商贸项目……如今,江门对华侨华人群体中的年轻实业家、高科技人才、领军人物回国创业发展的吸引力有了显著提升,成为不少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据了解,江门近年来建有“侨梦苑”、珠西创谷、启迪之星等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不断推进与“侨”有关的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其中,作为“国字号”的江门“侨梦苑”,目前核心区内共有外资企业(含港澳台)433家,领军人才8人,其他高层次人才25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44人,累计引进侨资、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约113亿元。

  强品牌 “侨”动力推进打造特色侨务品牌

  “每个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们开心幸福,但是鞋子穿在你的脚上,是否适合,只有你自己才清楚。”去年12月,江门举办“少年中国说”走进澳门系列活动,来自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的学生罗志轩向江门、澳门两地的嘉宾讲述了梁启超的家风故事,让侨乡先贤梁启超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而在去年的“云上世青会”江门主会场,海外青少年通过网络云端技术合诵《少年中国说》,将“世青会”和“少年中国说”品牌活动紧密结合,让江门城市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

  近年来,江门不断推进和创新特色侨务品牌活动。如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少年中国说”等一批含金量较高的侨务品牌向世界展现了江门“中国侨都”的魅力。“每次世青会都能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彼此之间在交流之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彼此升华。”曾在世青会上获得过“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巴西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陈文添坦言,江门特色侨务品牌的不断推进,为全球五邑籍华侨华人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部贯穿“几代人”的童话著作,作者任溶溶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而他的家乡,就在江门。去年,江门举办了首届任溶溶童书节,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目光,童书节期间,大家不仅能阅读心仪的各类童书,还能参观特色的江门非遗技艺展示,感受侨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任溶溶是独特的,在他的家乡举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童书节,影响力也更加独特。”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孙建江说。

  推陈出新的侨文化品牌活动,让江门这座城市的“侨”动力更足,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里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去年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动月上,江门推出了19项涵盖侨务、文化、旅游等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动,包括任溶溶童书节、蓬江区文旅嘉年华、“云上世青会”、江门圩日活动、“少年中国说”系列活动等,是自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开展项目最全、规模最大的文化旅游活动,也让更多侨胞了解到了家乡的发展。

  强保护 做好侨文化保护工作

  “以前通过课本也了解过江门的文化,但是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这次探寻之旅亲身走访参观,让我们对侨乡江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去年举行的第七届台湾青年岭南行之广东世界遗产探寻之旅走进江门活动,让首次来到江门的台湾籍学生陈崴骏和王馨儿用亲身经历的“万里路”,一幕幕地还原了他们读过的“万卷书”。

  作为著名的侨乡,江门的侨文化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江门大力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2017年成为省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依托重点镇、墟、村,维系侨乡文化血脉,建设非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融合的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穿过青灰色的启明里里门,灰雕新式建筑外立面搭配古旧麻石地面,墙两边铜质画上刻画着江门历史起点的烟墩山、蓬莱山;晚上,“时光巷子”亮起蓝色的水纹灯光,化身为“江门河”,巷道里流光浮转、水光潋滟。去年9月,江门启明里品质提升及活化项目首期工程正式完工,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华侨居住地重现昔日的繁华光景,摇身一变成为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

  启明里“活”了,是江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侨乡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力度的写照。截至目前,我市4个镇、25条村、3条街、51座建筑分别获得江门市侨乡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街、名建筑等称号,侨文化保护工作得到实质推进。其中,开平碉楼作为侨乡江门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建筑,其文化旅游区近日被正式授予中国旅游界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成为江门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拥有了“世遗”和“5A”双重属性,更好地促进了当地文旅融合,活化文化遗产。

  新时代侨乡发展要有新的文化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广东考察调研著名侨乡潮州、汕头的传统文化和华侨文化时明确指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而对于侨乡江门来说,展望“十四五”,侨文章依然大有可为。

  数说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

  去年11月,中国侨联发布《关于确认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通知》,台山市大江镇成功入选,增补后江门拥有4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分别是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冯如故里恩平市牛江镇、台山市大江镇,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

  1000万元支持侨资企业

  去年10月,江门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江门“侨梦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设立江门“侨梦苑”核心区专项奖补资金,资金由市、区两级共同承担,专项用于扶持“侨梦苑”核心区发展。首期专项奖补资金由市本级、江海区财政共同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江门“侨梦苑”核心区投资的侨资企业。

  创建江门首个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7年,作为江门最具代表性的侨文化建筑,“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广东省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去年12月,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被正式授予中国旅游界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成为江门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拥有了“世遗”和“5A”双重属性,更好地促进了当地文旅融合。

  100多种商品和服务 进驻“侨之汇”

  去年7月,江门“侨之汇”跨境商品体验馆正式揭牌成立,打造集商贸信息对接、侨乡文创产品展示、企业产品全球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已吸引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种商品和服务进驻。

  江门 样板 一纸“旧”侨批 唤起“新”乡情

  走进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布满褶皱但又依旧清晰的信纸上,记录着无数江门儿女的“海外人生”,一张张泛黄的银信(侨批),承载着老一辈五邑侨胞对家乡亲人的眷恋和寄托。120封珍贵五邑银信、近100幅历史图片图表……在近日华博馆开展的“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上,一封封小小的银信,吸引了大把的目光。

  “银信”是广东粤语方言区对海外华侨寄给国内家眷亲友的侨汇(银)和书信(信)结合体的简称,是海外侨胞连接家人、家乡、祖国的核心纽带,是海外侨胞顽强拼搏、爱国爱乡精神的集中展现。2013年6月19日,16万封中国侨批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其中有将近5万封来自江门五邑地区。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期间对侨批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保护好“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中挖掘、保护与活化银信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筹建银信博物馆、举办银信展、诵读银信故事等让银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用一纸“旧”侨批,唤起了海外五邑籍侨胞的“新”乡情。

  优化银信文物保存和展示环境

  去年12月,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在江门举行,这是“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成功以来,首次侨界、档案界、文博界、学界以及政府部门与民间收藏界齐聚一堂的盛会,60名专家学者齐聚“中国侨都”,共商侨批文化保护活化,弘扬华侨精神。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表示,江门侨批以其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推动侨批保护活化运用升级,要让银信走出“深闺”,讲好银信中的家风故事、爱国故事、民俗故事,创造五邑银信的春天。

  近年来,江门不断加大力度征集大量银信实物及资料,修复大量银信文物,优化银信文物保存和展示环境,通过数字化手段整理汇编银信资料,为学术界开展研究提供更多便利。

  漫步台山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银信柱、银信墙、银信博物馆引人注目,不少来到这里游玩的游客或者重返故乡的侨胞都会驻足于此。去年7月,经过升级改造的台山海口埠银信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是继汕头市侨批文物馆之后,广东省第二家以侨批(银信)为主题的国有文物场馆,也为广大市民群众和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银信文化的阵地。江门丰富的银信文化还吸引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的关注,节目摄影组曾在去年11月来到台山,进行纪录片《跨越山海的家书》的拍摄。

  推动侨批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一批侨批,儿时记忆涌上心头,便开始收藏侨批。”江门本土银信收藏家罗达全的曾祖父和外曾祖父都是海外华侨。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侨乡,了解历史,罗达全也曾毫不犹豫地向国家捐赠银信藏品,其收藏的银信,有5件被选入“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世界记忆类遗产文本。

  在江门台山,银信收藏家李柏达收藏了数千封银信,走访各地研究这些泛黄的信件,理清邮路、找寻华侨后人、挖掘其中故事,并将研究所得著书记录。他的著作《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获得“中国2019世界邮展大银奖”,这是江门地区首枚世界邮展奖牌。

  近年来,江门不断推动侨批从“象牙塔”走进寻常“百姓家”,充分发挥像罗达全、李柏达这样的民间力量,形成“官方机构唱主角、民间力量积极补台”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百姓能够从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台山海口埠银信博物馆甚至互联网等阵地了解侨批文化。同时,江门还整合更多新潮的方式将侨批故事包装传播,进一步让侨批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比如,台山创作了《茉莉花开银信来》歌曲,在悠扬的音符中融入侨批文化元素;台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精彩侨乡”App专门设置“云书信”栏目,展示“最美家书”……

  未来,江门将进一步通过政府部门、学术界和民间三方形成合力,做好“侨”文章,讲好江门侨批故事,用侨批架起文化桥梁,唤起海外华侨华人的家族记忆,增进文化认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