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西关:轨道上的新商圈-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广州老西关:轨道上的新商圈

2021年02月04日 10:5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老西关:轨道上的新商圈

  打造湾区门户,荔湾成竹在胸。

  其实,世界级交通枢纽—广州南站就在荔湾身边。若以芳村为起点,与南站的直线距离仅10公里,开车只需约20分钟;时速160公里的22号线地铁通车后,13分钟直达南站。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纵横两轴会师之地,也在荔湾。“湾区横轴”广州地铁28号线将在芳村与“湾区纵轴”广州地铁22号线交汇。从荔湾出发,无需换乘将可直达深圳、佛山、东莞。芳村地铁站将晋升为大湾区的超级轨道枢纽。

  荔湾还是广州地铁的发轫之地。23年前,地铁一号线首通段(西朗至黄沙站)通车,出生已不凡,下穿天险珠江,短短5.4公里的线路让芳村和老西关实现世纪牵手。

  曾经的荔湾,因港口而兴,白鹅潭的千帆竞渡,造就十三行的繁荣。而今,这个广州老城区,正奋力实现重塑交通枢纽的雄心,以此为契机重构产业新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高铁、城际到地铁,轨道交通的爆发式发展,把荔湾再度推上湾区门户的位置。

  ●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

  那么远,那么近

  城市的发展格局,很大程度上是由交通的辐射能级决定的。

  同处广州西边,荔湾和广州南站其实离得很近。然而,不少荔湾人第一反应却是:很远。坐地铁要借道越秀,绕一圈全程50分钟;开车路上红绿灯多,费时同样是50分钟。

  改变已悄然发生。

  如今,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工程主线已全线通车,新建2座跨线桥、增加车道、减少红绿灯,设计车速提升到60公里/小时。芳村至广州南站的时间从原来的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正在建设的广州地铁22号线,更是将芳村和南站的时空距离拉进15分钟以内。

  荔湾为何要全力拥抱南站?

  因为南站汇聚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去年国庆黄金周,10月1日至8日,广州南站日均到发旅客63.47万人次。其中10月1日发送旅客43.72万人次,创开站10年来的新高。广州南站每天的客运吞吐量在全国独占鳌头。

  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48分钟直达香港九龙,57分钟直达澳门,1小时覆盖华南生活圈,5小时辐射长三角经济圈,8小时联通全国。广州南站已经成长为世界级交通枢纽,具备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通过密集的高铁网络连接全国,广州南站被定位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的前沿。

  曾经,荔湾因港而兴。高铁时代的到来,为荔湾重新打开了一扇窗。近在咫尺的广州南站,为荔湾重新注入世界级交通枢纽的顶级流量。

  流量变现是每一个超级枢纽的必答题。南站流量如何在荔湾变现?从国内外的经验看,在邻近高铁的地方,展贸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瑞士巴塞尔火车站是连接法国、德国和瑞士的超级枢纽,每年都举办瑞士最大的国际样品展示会以及世界最高水平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在我国的上海虹桥枢纽,国家会展中心就位于虹桥商务区西侧,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此举办。

  “世界级展贸+世界级枢纽”,源自14年前的一步落子。

  2006年,荔湾在众多选址中胜出,广东省把国际医药港项目落子荔湾东沙片区。广州地铁22号线在东沙片区设站,十分钟之内直达南站。东新高速在东沙设有入口,与南站同样是10分钟的路程。目前,广州国际医药港的首期项目健康方舟正为开业做最后准备。

  健康方舟为何值得期待?因为它是一个展贸行业的“新物种”,主打跨界融合。

  健康方舟也叫广州国际医药展贸中心,分为线上线下大健康展贸区、大健康会展中心、中药材交易中心、标准化检验检测中心等业态,构筑大健康产业集聚综合总平台。

  得益于优良的港口条件,从唐宋年间起,白鹅潭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母港。1757年,乾隆皇帝颁布仅留粤海关一口通商的上谕,白鹅潭彻底崛起为世界级的贸易中心。

  依托靠近南站的便利,以广州国际医药港为代表的荔湾新商圈已经崛起,正快速连接全国乃至世界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

  在广州国际医药港总经理黄洁财看来,健康方舟与南站的距离刚刚好。“健康方舟在老城区,坐拥滨江美景,环境比较舒适,客商从南站过来,可以放慢急促的脚步,展开深入的交流。”黄洁财表示:“项目投资达100亿元,立白集团把最重要的项目放在东沙,区位优势是主要原因之一。”

  广州国际医药港与南站地区的产业联动更是引人遐想。

  2019年,广州市发改委公布了《广州南站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南站枢纽核心区的谢村片区被确定为将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健康方舟打造展贸综合体,正好与南站的产业规划相呼应,实现联动发展。” 黄洁财表示。

  广州国际医药港还计划打造成4A级景区,实现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放眼全世界,这样的尝试极为罕见,势必诞生跨界融合的超级新物种。

  “因为南站的存在,长隆的辐射范围从广州扩大到整个湾区,甚至是全国。”黄洁财认为,“广州国际医药港占地1200亩,在老城区中极为罕见,非常适合整体打造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目的性消费,为全国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

  湾区枢纽

  提到湾区枢纽,你会想到荔湾吗?

  在“轨道上的大湾区”时代,城际高速地铁在重构湾区骨架的同时,地处广佛几何中心的荔湾一跃成为湾区的门户枢纽。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238号)》(下称《批复》),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即广州地铁22号线北延段)以及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即广州地铁28号线)等高速地铁正式“升级”为大湾区城际铁路。

  《批复》显示,“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主要途经点包含:东平新城、芳村、鱼珠、新塘。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主要途经点则包含:芳村、白云站、白云机场。

  广州地铁22号线北延段是时速160公里的高速地铁,远期将串联广州、东莞和深圳,有“湾区纵轴”之称。广州地铁28号线则是东西走向,串联佛山、广州、东莞。从《批复》透露的主要途经点中,我们不难发现,芳村正是湾区纵横两轴的会师之地。

  以高速地铁22号线直连白云国际机场、白云站、广州南站、南沙副中心,通达东莞、深圳;以高速地铁28号线直连佛山市中心、佛山西站、琶洲地区、新塘站、东莞中心区;以地铁1号线、环线11号线(在建)串联广州中心区、火车站、广州东站等……荔湾将以城际铁路、高速城市轨道为骨架,快速直达广佛主要枢纽、重点功能区,高效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湾区超级城际枢纽的到来,对荔湾意味着什么?

  “从荔湾出发,乘坐广州地铁就可以直达佛山、东莞、深圳,广东经济最发达的四座城市实现地铁互通,这是值得期待的出行方式。”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现在区域发展的逻辑有所改变,过去人们重视城市整体与另一个城市整体之间的连接,现在重视城市间功能板块与功能板块之间的连接;过去重视总站与总站之间的连接,现在则呈现网络化分布,更为强调直连直通。”

  荔湾的文化基因正催生新的商业繁荣。

  “芳村这里之所以能成为轨道交通交汇之地,我觉得与大湾区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密不可分。”马向明认为,因为知识经济与文化、创意、历史相关,而荔湾区在历史上是广州十三行的所在地,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商业重心,沉淀了丰厚的商贸元素,所以它也是广州从历史走向未来的门户。“轨道交通+水岸+历史沉淀”的特征,让芳村重新焕发生机。

  走出芳村地铁站,步行10分钟,就来到了沿江围蔽的“三馆合一”项目工地。预计2023年,这座岭南文化新地标就将开门迎客。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位于珠江前后航道交汇处,与沙面岛和广州西关的历史街区隔江相望。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团队操刀设计,展馆外形酷似一条扬帆起航的帆船,建成后将成为集展览、休闲、教育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中心,构建荔湾文化高地和旅游标杆。

  荔湾的城市更新将吸引人才的大量涌入。

  马向明建议,荔湾还可以在“纵深”上做文章。首先是文化脉络的延伸,他认为,“发展文化的重点在于做出特色,为发展提供动力。”比如纽约著名的哈德逊广场,在历史上曾是火车站,并且位于哈德逊河边,2009年,利用废弃铁路造就的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开放让一切产生了化学反应。河滨水岸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轨道交通带来了人流信息流,高线公园赋予了艺术和文化气息。三样东西交汇,成为纽约的一大亮点,芳村也可以借鉴这个思路从过去走向未来。

  其次是空间上的延伸。交汇于芳村的城际轨道,使芳村乃至荔湾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兑现和激活,芳村才真正成为广佛的几何中心。芳村的白鹅潭后面还有纵深的水网。芳村只有将枢纽点与后面的纵深相结合,打造慢行空间,才会有更大吸引力,才能把新想法、新创意、新人群留下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中心

  你能否想到,如今531.1公里的广州地铁,23年前从荔湾开出了第一趟列车?

  荔湾区的发展,从来都与地铁建设分不开。

  1997年6月28日,地铁1号线首通段(西朗至黄沙)开通观光试运营,首通段全部都在如今的荔湾区。

  1号线芳村站站长何江还清楚地记得,广州地铁一号线开通的那一天。他回忆称,当时老荔湾只有黄沙一个站,但开通当天广州市民全城涌来看地铁。芳村站不得不临时在外面广场上装了高音喇叭来引导排队。最后只能实行派筹,按照号码改天再来体验。

  两年后的6月28日,地铁1号线全线(西朗至广州东站)正式开通运营,一条打通芳村、荔湾、越秀、东山、天河五个区的东西大动脉诞生了。

  看着广州地铁线路图上的一号线,你会颇为意外地发现,16个车站中,荔湾(含芳村)一个区就占据了7个,位居全市首位。

  荔湾为何在广州地铁一号线中占据如此高的权重?

  广州地铁和荔湾的渊源,还得从珠江隧道讲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商人霍英东向时任广州市副市长赖竹岩提议修建珠江隧道。彼时,芳村区和天河区已从广州郊区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行政区。他认为,“有必要通过一条过江隧道把芳村与广州中心区连接起来,使芳村得到开发。”

  霍英东也许并不知道,当时的广州政府,已筹谋地铁建设多年。时任副市长石安海立即组织专家论证,决定在建设珠江隧道时,预留地铁通道,解决将来地铁过江的最大难题。

  今天,当人们用几分钟就驱车从隧道通过珠江时,也许不知道,与汽车通道并肩而立的,就是预留给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双孔隧道。

  广州第一条地铁线路,不仅要解决交通问题,还要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

  当时的广州市主要领导,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已经有了“大交通”的概念。把交通看成是塑造与改变城市整体面貌、布局、功能的一枚金钥匙,促进城市革新与再造的一台推动器。作为广州市的西南门户,42.6平方公里的芳村有大片土地等待开发。

  1988年,媒体刊登了广州地铁十字型路网方案,引起全城热议。广州地铁一号线的雏形也首次曝光,与后来建成的线路极为吻合。1995年,地铁一号线首通段开工建设。1997年,广州地铁一号线首通段穿过珠江隧道旁预留的地铁隧道,芳村与老荔湾实现世纪牵手,地铁沿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以地铁建设提升城市能级,荔湾久久为功。

  芳村区合并入荔湾之后,荔湾区陆续开通的地铁线路有1、5、6、广佛线四条线路。从近期看,荔湾区在建地铁线路有10、11以及13号线二期。届时,荔湾的地铁站点将翻一倍。

  荔湾区近年来一直在深化“一带两区”建设,“一带两区”即以白鹅潭中心商务区为基础打造白鹅潭沿江总部经济带,以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为基础打造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以海龙科技创新产业区为基础打造海龙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示范区。

  更为令人期待的是,白鹅潭站(即芳村站)将化身老城区唯一的TOD。

  白鹅潭沿江总部经济带将在荔湾首度引入“交通+产业+配套+公服”全新开放模式。作为白鹅潭核心区唯一的枢纽站点,白鹅潭站(即芳村站)将化身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超级综合体,实现四站换乘枢纽高强度集聚开发,并打造标志性的片区核心节点,推动站城一体化发展,这在广州老城区将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根据广州市规委会通过的《白鹅潭商务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整合优化方案》,白鹅潭将打造以轨道为核心的公交系统,提升高强度开发商务区的通勤出行服务能力。

  TOD将带来全新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TOD发源于美国,带来的是生活方式的革命,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约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进行高密度开发,形成同时满足居住、工作、购物、娱乐、出行、休憩等需求的多功能社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和谐统一。

  传统的地铁上盖项目,将地铁作为一种导流手段,对于消费者而言,仅提供一种出行选择,对于地铁乘客而言,购物中心显得可有可无;而TOD项目,则是通过对公共交通和空间的综合利用,改变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简单来说,地铁上盖项目对地铁的利用,是流动客群的偶然消费;而TOD项目对公共交通的利用,则是将游客和消费者合二为一,即顾客目的性地乘坐地铁来到项目内部,而非乘坐地铁顺路游逛项目。

  轨道上的新商圈呼之欲出。

  在可预见的未来,荔湾全区的地铁密度将大幅提升,共规划13条轨道,规划站点800米半径覆盖商务区约90%的商务办公地块。其中,城际1条:广佛江珠城际;城市轨道12条:广州地铁1、5、6、10、11、22、25、28、43号线、广佛线、佛山地铁8、11号线。规划还拟在佛山地铁8号线(滘口-石围塘)增设塞坝站,提高五眼桥地区轨道服务水平。

  依托史无前例的轨道交通规划配套,白鹅潭将致力打造成为粤港澳产业金融集聚区、数字经济产业中心、高端医疗健康中心、文化创意时尚中心。“要把最好最优的空间留给商务和产业,引导商务及公共功能向滨江、地铁站等优质空间周边集聚,优化地铁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的用地功能配比。”荔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荔湾的发展历程中,以地铁建设驱动城市更新的逻辑始终没变,随着轨道交通网越织越密,老城区荔湾也将焕发新的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