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展览将持续至4月11日-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展览将持续至4月11日

2021年04月06日 14:58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展览在厦门大学开展。
  ▲“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展览在厦门大学开展。

  开展啦!图文并茂带您重走嘉庚路 主题展览(厦门站)昨日在厦大揭幕,将持续至11日

  文/本报记者 吕 洋 通讯员 王 睿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100周年。4月5日,以传承与弘扬“嘉庚精神”的“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展览在厦门大学正式揭幕,吸引了海内外各界人士以及众多厦大师生前来观展。该展览由厦门大学、厦门市委统战部指导,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厦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联合主办,得到了陈嘉庚纪念馆的鼎力支持。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日。

  传递家国情怀 见证桑梓大爱

  记者在展览现场了解到,本次展览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包括“传奇人生,矢志报国”“立国之本,国民天职”“传承使命,接续奋斗”“凤凰花开,世纪流芳”等,整体展陈空间布局规划呈现“1921”的结构,展览陈列面积956平方米,展线长度406.96延米,此次展出的大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陈嘉庚纪念馆。据了解,此次展览耗时数月筹备,主办方希望通过翔实的文字资料、图片,共同见证以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华人华侨爱国荣乡的家国情怀,倾情教育、以行养校的桑梓大爱,以及建校百年来“厦大人”及社会各界传承“嘉庚精神”、弘扬捐赠文化、接续感恩教育的奋斗成果。

  不少厦大师生在参观之后纷纷感慨受益匪浅。“参观后,我们对嘉庚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们接下来的人生路有很重要的启发。作为厦大学子,我们将不断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年轻人的力量。”厦门大学严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新时代,新征程。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嘉庚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让新时代“嘉庚精神”永不褪色

  据悉,本次展览源起2019年“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系列活动香港站之“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传承嘉庚精神及华侨华人参加祖国建设成果展”。香港展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主办,厦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承办。主办方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张朝晖谈到,厦门大学领导在参加香港展览时,深刻感受到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倾资办学、以行养校的崇高精神,因此提议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时面向参加校庆的海内外校友、师生展出,得到厦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的高度赞同,为此各方努力将香港的展览移师厦门大学,献礼学校百年华诞。

  厦门国际银行行长章德春在现场表示,希望这个正能量的展览能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年轻一辈的成长发展略尽绵力。接下来,“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系列活动还将继续沿着陈嘉庚先生工作生活过的城市继续开展,同时该行还将继续开展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传承并弘扬嘉庚精神。

  故事 厦门国际银行与“嘉庚精神” 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

  作为著名侨乡,厦门的城市发展与陈嘉庚先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嘉庚精神在厦门这座城市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代代传承。作为厦门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本地法人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有着传承“嘉庚精神”的特殊关系和文化渊源。

  集友银行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在福建临时省会永安创办的银行,1945年总行移设至厦门,1947年以“友记”户名入股在香港设立集友银行。设立集友银行的初衷是为了使集美学校有一个长期而稳定的经费来源,以银行盈利补助集美学校教育经费,确立“以行养校”的办行宗旨。

  2017年,厦门国际银行成功收购香港集友银行,成为集友银行的控股股东。两家银行牵手后更加热心公益事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弘扬“嘉庚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公益活动,让“嘉庚精神”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其中,2019年在香港成立的“陈嘉庚基金联谊会”就是厦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践行“嘉庚精神”的有力尝试。据了解,陈嘉庚基金联谊会是由厦门国际银行联合厦门大学设立的闽都中小银行教育发展基金会、集友银行发起设立的香港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以及新加坡陈嘉庚基金、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等近十家全球各地与嘉庚精神具有渊源的非营利性组织共同倡导发起。在去年疫情发生初期,厦门国际银行在向武汉、福州、厦门等地的主要“抗疫”医院了解物资需求和产品标准后,充分发挥集团三地机构协同优势,携手陈嘉庚基金联谊会在全球采购价值逾千万元的147万件医疗防疫物资,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