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下派城厢区工作队:下工地、进社区、解难题-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莆田市下派城厢区工作队:下工地、进社区、解难题

2021年05月19日 13:54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沉”到项目一线“驻”进群众心坎

  ——莆田市下派城厢区工作队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侧记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盛钟

  大唐5G、三利谱偏光片、中电科创城先导区、九华学校、文献北片区改造……2月以来,在城厢区多个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莆田市年轻干部一线学习一线调研一线服务城厢区工作队,他们下工地、进社区、入园区,听诉求、送服务、解难题,积极协助项目报批,配合项目征迁攻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

  据统计,前4个月,城厢区46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8亿元,占年度计划50.8%,快于序时进度17.5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持续稳步推进,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破解项目审批难

  “项目规划突出教育、公共活动、文化场所的辐射,提升配套服务功能,为吸引留住高端人才、为强产业打造‘后花园’。”近日,莆田市委《决策参考》刊发市派城厢区工作队课题组撰写的一份调研报告,报告中对城厢区推进中心城区品质提升提出了多条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莆田市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城厢区工作队队长林长新说,进驻城厢区以来,工作队围绕强产业中如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兴城市中如何推动中心城区品质提升等课题开展调研,推动调研重点向区域突出问题聚焦。同时,梳理出城厢区强产业、兴城市重点项目需要协调解决的用地报批、项目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4大类13项问题,形成任务清单,分类推进。

  一个项目从规划到落地,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立项、规划、用地、环评、设计、施工……这些前期审批手续头绪多、耗时长,一旦哪个环节遇阻,都会影响到项目进度。

  城厢区工作队充分发挥下派队员岗位特长、联系沟通优势,找准项目报批难点堵点,主动加强与自然资源、环保、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尽可能缩减项目审批时间。

  队员们在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逐一提出挂钩项目存在的前期报批问题,大家发挥各自岗位优势,交流研判,提出解决路径。来自莆田市政府办的队员杨智源透露,此前,由于公交场站用地异议等问题,樟林分区单元控规成果一直未获审批。工作队主动走访市公交集团协调解决,4月22日,报批方案最终顺利通过。

  “娘家人全力支持,太给力了。”来自莆田市自然资源局的队员杨荔阳说,近段时间,市自然资源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城厢开展要素保障现场办公,指导解决“双轮”驱动重点片区控规编制、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方面的问题,做到用地应报尽报、规划应编尽编。

  目前,城厢区文献北、坂头西等7个重点片区的控规已完成编制和审批;三所一中心一场、竹林路、诚味食品等重点项目的用地报批已完成;木兰铁岭、华亭西许、太湖榜头等7个重点片区成片开发方案完成编制和公示。

  啃下征迁“硬骨头”

  14日上午,伴随着挖掘机的一声声轰鸣,位于石室路附近一幢已腾空的旧房被顺利拆除。从高空俯瞰文献北片区项目现场,原本杂乱无章的房屋群,已被一片空阔的空地所替代。

  文献北片区地处莆田老城区,涉及龙桥和凤凰山两个街道,片区内有住户2597户。这里的民房建设年代较早,房屋矮小、建筑老化、道路狭窄,居住环境差。片区内还有48家公产单位,既有区属的,也有跨区的,还有市直、省属单位等,情况错综复杂。

  去年9月,文献北片区项目启动后,城厢区组建47支征迁工作组,全力推进征迁工作。至今年2月底,征地协议签约率约96%。“征迁进入收尾阶段,越往后越是深水区,动迁难度也越大。”文献北片区改造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洪宾说。

  由于文献北片区改造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结合城厢区“三看两评”工作,工作队6名队员集体挂钩服务该项目,“兵团作战”与“单兵作战”有机结合。队员们各自联系文献北片区一个征迁小组,用好“一线学堂”,围绕项目征迁扫尾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同心协力打赢征迁扫尾攻坚战。

  队长林长新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还曾参与和推动罗屿整岛搬迁,一线征迁经验丰富。此次,他带头协助攻坚龙桥街道5户重点户,登门长谈、解释政策、沟通情感,最终顺利啃下这些“硬骨头”。

  莆田某市直单位的一处公产,此前经征迁小组几次沟通协调未能签约。3月9日,工作队队员、市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朱剑烽第一天对接征迁小组,下午便登门拜访该公产主管单位的主要领导,了解详细诉求。在他的协调下,公产主管单位主要领导、公产所在单位负责人、项目指挥部指挥长三方在现场进行连线,很快就征迁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据统计,截至目前,文献北片区改造项目已完成签约2591户,签约率99.8%;拆除民房约29万平方米。

  “有朝气,有激情,敢创新。”城厢区委副书记、文献北片区指挥部指挥长郑松青表示,对征迁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队员们敢于破旧立新,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按下建设快进键

  近日,众悦(莆田)科技、厦门克里诺罗信息科技两家企业,首批签约入驻位于荔华大道的莆田中电科创城先导区,标志着备受关注的莆田中电科创城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莆田中电科创城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为城厢区政府与中电光谷联合控股公司共同推进的科创产业项目,打造以产城融合发展为特色,以软件服务、电子信息、5G通信、智能制造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项目分为先导区和核心区两部分,其中,先导区面积2.6万平方米,作为引入和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的先导载体;核心区位于樟林片区,包括615亩产业用地和120亩配套人才房用地。

  来自民建莆田市委会的队员陈伟说,挂钩联系项目后,工作队与责任单位共同对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协调解决项目承租授权手续办理等问题,同时多方位推动招商工作开展。目前,中电科创城先导区已有6家企业签约入驻,项目进入冲刺阶段,有望在上半年试运营。

  几个月来,工作队针对队员来自不同单位、各有所长的特点,每个队员至少挂钩1个“强产业”项目、1个“兴城市”项目,大家分赴中电科创城先导区、大唐5G、三利谱偏光片、华源纺织城、九华学校等重点项目基地,靠前服务,挂图作战,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做好电力、道路等要素保障,让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总投资1.8亿元的九华学校是城厢区的重点民生工程,建成后可新增3900个学位。来自莆田市委宣传部的队员林淼鑫挂钩该项目后主动跟进,围绕项目建设需求提供服务。目前,项目一期建设的教学楼、科学楼等已完工,二期建设的宿舍楼、食堂楼、综合楼等正在加紧建设中,力争今年秋季建成投用。

  “在基层实践中学习提升,在调查研究中找准方向,在贴近服务中展现作为。”莆田市委组织部服务一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派年轻干部到一线服务,优化了干部的成长路径,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压担锻炼,成长成才,同时又为基层排忧解难,助力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