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520”人才节举办 打造良好人才生态-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江门市“520”人才节举办 打造良好人才生态

2021年05月20日 10:1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520”人才节今起举办

  将打造一批人才名片 推出一批政策干货 落地一批合作成果

  黄文生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江轩)记者昨日(19日)从江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期3天的江门市2021年“520”人才节今起举办。本届人才节将是历年来江门市活动规格最高、形式最多样化、人才覆盖最广的人才盛会,预计吸引10名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100名专家学者、100名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100名优秀五邑学子、100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并有本地逾千家企业参与。

  本次人才节内容丰富

  据了解,本次“520”人才节将打造一批“人才名片”,首发江门人才口号、LOGO、人才微电影等。开展一批“品牌活动”,主会场+市直、三区四市分会场累计开展20多场专题活动。推出一批“政策干货”,江门市本级和各市(区)将分别发布最新人才政策,推出“人才绿卡”配套服务。展现一批“人才风采”,举办江门市高层次人才故事荟、邑青人才回乡振兴发展计划、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工作等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优秀人才的风采。落地一批“合作成果”,开展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引才合作对接活动,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更好地塑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氛围,让更多人才融入江门、扎根江门,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江门市围绕“5+N”产业集群,在聚焦制造业产业人才的引进、培育、激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重点人才“一事一议”制度,给予最高1亿元的产业项目资助。同时,在人才工程、载体平台、人才服务等方面,江门也取得了一大批工作成果。在全省率先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探索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推动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1+7+N”布局建设,深入开展“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先后引进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江门分院等一批科创平台,投入30亿元支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投资22亿元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全力支持江门人才岛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保障模式,推行“人才管家”服务,累计服务高层次人才10935次,做好人才安居保障,江门累计通过各种渠道筹建人才住房2806套,实现了人才实物安居与货币补贴并举发展,为广大人才在江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

  近年来,江门市主动加强与广深港澳等地的人才对接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人才理念、制度和举措,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工作体系,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

  一是发挥“第一侨乡”和“院士之乡”优势。以侨为桥,举办“云上世青会”,建立海外“联络五邑”服务工作站,加强与海外人才合作,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项目落地江门,留学归国人员来江门市创新创业,最高给予300万元项目资助。打好“院士牌”,深化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与院士及其团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今起举办的人才节也将邀请一批院士出席系列活动,签署相关合作协议,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支团队、跟上一个项目、振兴一个产业,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二是坚持塔尖与塔基并重。在人才工程方面,实施“侨都英才”计划、“湾区人才”工程、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镇(街)“人才强基工程”等,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补贴方面,在站博士后的生活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20万元;同时,符合条件的大批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也可以领取1000元的住房和生活补贴。在人才落户方面,实施“零门槛”入户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才要素流动。

  三是充分激发市场主体作用。强化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人才+产业+资本+平台”的发展模式,增强人才要素聚合创新优势。瞄准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编制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高标准建设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40多家国内外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20年该园区运营规模达5亿元。

  四是全链条优化人才服务。加强统筹整合资金,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保障机制,2020年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际支出达2.5亿元。充分发挥江门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作用,深化“人才管家”服务,建立“政府+企业”人才服务专员机制,采取人才服务保障“一揽子”措施,着力解决好人才反映强烈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服务、家属就业、金融支持等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