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成文旅蝶变新契机 广东新增1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非遗成文旅蝶变新契机 广东新增1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2021年07月07日 15:5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南粤又增1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时尚、多样的非遗旅游线路大受年轻人欢迎

  非遗成广东文旅蝶变新契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星彤 通讯员 粤文旅宣 穗文广旅宣

  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广东近日又添喜讯:今年6月,广东新增1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各地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指出了更明确的路径及目标。目前,广东正如火如荼地围绕全省各项非遗资源进行文旅开发建设。

  非遗与旅游融合,这一岭南大地上的新热潮,正为人们带来更加精彩多元的文旅生活新体验。

  非遗评定激活传统文化

  “功夫茶里说功夫,米酒香里唱山歌。”广东不仅有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和少数民族,还有风俗特异的“水上居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广东人民族文化印记与独特的生活方式烙印成繁花似锦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合成独具岭南特色的“广东非遗地图”。

  今年6月,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江门)暨新会陈皮文化周活动上,刚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新会陈皮炮制技艺闪耀登场,再次为侨乡江门进行“文化代言”。在现场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中,包括中药炮制技艺(江门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在内,广东省共有18项入榜。

  据悉,该批新国家级“非遗名片”不仅知名度高,影响力也大,体现了广东非遗鲜明的地方特色与行业特点。以广州市为例,此次该市共有4个项目入选,不仅数量居全省最多,且呈现百花齐放的行业与地方特色——包括米粉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春节(行花街)、针灸(岭南陈氏针法)以及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至此,仅广州一地就已坐拥2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65项、省级代表性项目7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37人。

  一连串了不起的“非遗勋章”,让一度埋没于民间的乡土风俗、古朴艺术、能工巧匠声名鹊起,从乏人问津一举成为众人瞩目的文化标签,在全社会激发起体验“非遗打卡”的复古潮流,引发“非遗+旅游”的开发热潮。

  打卡非遗成业界新商机

  如何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非遗,真正带入现代时尚生活?“旅行”,或是最佳答案。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院长戴斌指出:文化遗产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动能,非遗要重归当代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重构功能、重建价值。

  综合携程、驴妈妈等多个在线旅游平台近年发布的假日出游报告可见,高品质文化体验游的受欢迎程度正逐年递增,“文化融入生活”正成为周边游的最新潮流。美丽乡村、非遗民俗等洋溢着地方及民间风采的多元文化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现代都市居民。

  2021年年初寒假期间,一组由广州本地旅行社推出的“非遗99”省内旅游线路,吸引了不少家长的目光——龙舟说唱、舞火龙、雷剧、茶山公仔、瑶族银饰制作技艺、达濠鱼饭、疍家糕、杏仁饼以及岭南传统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等各类非遗项目被精选、融入到旅游线路中,有专人带游,讲解非遗故事、寻味非遗美食、对话非遗传承大师、体验非遗亲子课堂……相比单纯的游山玩水、吃喝看景,这样的行程叫人眼前一亮。

  旅行社统计,今年“五一”期间,报名2至4天“非遗99”文化休闲线路的游客中,超七成是80后、90后家长及其亲子家庭。寻味汕头市级非遗美味——达濠鱼饭,到中山学做咀香园杏仁饼,或是到潮州金牌老店“载阳茶馆”听戏品茶……不同的口味均有不少拥趸。

  今年1月到5月,广之旅共开发了39条省内非遗旅游线路,覆盖广州、佛山、潮州等15个地市,成为“五一”假期省内游板块的“明星线路”。广之旅粤港澳游总部常务副总经理苏颖珊表示,非遗旅游线路激活了广东数量巨大的文化资源存量,既丰富了旅游供给,同时提升品牌形象、增加品牌黏度。下一步,非遗主题线路还要融入更多互动体验元素。

  不止本地旅行社在行动。此前,一站式旅行平台爱彼迎也曾携手广州市越秀区推出非遗体验产品,聚焦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百年洋房别墅群,打造非遗体验漫步线路,让年轻人重新唤起对非遗的热情与传承意识。广东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吸引旅游业界以时尚、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旅行亦给古老的非遗赋予了鲜活的时代色彩。

  “广东手信”积极牵手非遗

  在今年5月举办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上,广州主会场首次推出“文创非遗集市”,邀请了省内十多家非遗单位在广州陈家祠“集市”现场展销各类文创产品。事实上,创新开发文创产品,正是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发受到重视。

  谈到文创,就不得不说到“广东手信”。自古以来,粤人交友重视手信礼仪。作为探访亲友随手携带的礼物,“手信”成为广东人重交情守言诺的载体。

  一盒糕点,一罐陈酿,一个泥塑,一幅绣品……时至今日,饱含着能工巧匠心血和深挚人文情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成为广东手信的“最高规格”,传递出非一般的南国风情:

  “非遗”能吃。以广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为例,传统做法是取白云山九龙泉水浸泡大米,磨成粉浆蒸制。用水、选米、磨浆、蒸制等步骤均极为讲究,做成的上乘沙河粉,应是“薄而透明、韧而爽滑”;

  “非遗”能喝。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韶关石塘堆花米酒,要选用本地出产的上好黏米与古井泉水酿造。为此,石塘镇至今保留有四十多口古井,而用本地草药配置的酒曲更是秘方所在;

  “非遗”能赏。同为省级非遗的潮州珠绣,光针法就有垫针、平针、乱底、过桥、散点、喷点、吊片、吊穗等二十余种,其中散点、乱底、吊片、吊穗等针法更是独有,绝无翻版……

  将非遗和广东手信结合,既可助力非遗走出“深闺大院”,又让“广东手信”更富有文化气息。

  旅游规划专家、奇创旅游集团总经理马磊说,非遗文创开发,不能局限于传承手工艺、戏剧舞种、美食本身,而应遵循以非遗为根基,将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实用性结合在一起,既注重文化属性、同时强调创意及功能性的开发思路。

  一手牵着非遗大师、一手牵着市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在积极助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现代科技、现代产品和现代审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目前,“非遗新造物”年度评比已成为广东省非遗品牌活动。该活动通过开展对话交流、评比互动,激发传统手艺人的积极性,帮助和带动传统工艺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从而促进形成富有民族特色、且能走向国内外市场的系列产品和品牌。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