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城乡融合 同频共振-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潮州:城乡融合 同频共振

2021年09月16日 10:1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城乡融合 同频共振

  晴日当空,镇街小巷,一个个手持扫把、锄头、铁锹等工具的志愿者撸起袖子,沉下身子,清积水除死角,拆违建运垃圾……这是近日湘桥区172个村居全面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一个场景。

  为助力形成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良好城乡环境,当日,湘桥区意溪镇对全镇24个村村道进行积存垃圾清运,磷溪镇31个村同时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官塘镇组织辖属15个行政村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铁铺镇对全镇23个村村道进行卫生保洁……

  乡村振兴,需城带乡,城乡互补融合,同频共振。

  近年来,潮州因地制宜美化村容村貌推进城乡环境融合,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助推城乡产业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下沉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山铺路、积势蓄能,推动城乡融合加速跑。

  策划:达海军 采写:董志豪

  环境融合

  乡村补短板 城镇换新颜

  唱歌、拉手风琴、吹小号、打爵士鼓……每逢周一周三晚上,饶平县黄冈镇大澳村的“金色大厅”里就会乐曲悠扬,歌声嘹亮。

  这是饶平音协爱乐合唱团和饶平音协民乐队在组织排练,成员多来自周边乡镇。每到定期排练时间,这群音乐爱好者都会风雨无阻地汇聚于“金色大厅”,而这里的每一场排练和演出,都会吸引大澳村和周边村镇的群众拖家带口前来欣赏,尽享文化大餐。

  乡村美,潮州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是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潮州市坚持环境融合,一方面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将“脏乱差”乡村变为“洁净美”;另一方面,组织文化下乡,提振乡村精神,推动文明健康生活理念渐入人心,不断促进城乡面貌同变。

  如今,饶平县城乡文化丰富多彩,有些已成为特色文化品牌,其中就包括潮州饶平布马舞、饶平彩青习俗、所城端午节游旱龙民俗活动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与此同时,潮州各地积极推进全域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民房风貌整治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

  “台账是否齐全?环境卫生是否整治到位?”在湘桥区,从7月起的最后一周,区领导都会带队督查考核全区全域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从7个镇(带农街道)各随机抽查2个行政村参与评比。这项考核评比将持续到2022年1月。

  不仅如此,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湘桥区投入80万元完成2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同时,在意溪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的基础上,投入1亿元推进2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创建。目前,官塘镇已基本完成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磷溪镇已完成90%工程量。

  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山边村持续推进高美小公园改造工程;西边村2公里多明渠清淤工程已基本完成;田头何村主村道实现黑底化,路灯及绿化配套齐全……在枫溪区,一幅文明美丽新农村画卷跃然眼前。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长美二村62岁的邱培林就坦言,“大家已经会自觉把地上的垃圾捡起丢进垃圾桶。”

  不止于此,枫溪区还以“美丽乡村 匠心塑造”乡村振兴主题沙龙活动,将全区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和乡村建设工匠汇聚一堂,通过实地参观、专家支招、互动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探索乡村治理和村貌管控的经验和做法,为乡村特色风貌、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及农村住房建设等工程再添良方。

  在湘桥区,官塘镇、意溪镇、磷溪镇、桥东街道、铁铺镇、城西街道、凤新街道等14个村居在第二轮农村人居环境考核评比中顺利达标;潮安区登塘镇加快推进“四小园”建设,鼓励村民因地制宜美化村容村貌;浮洋镇大吴村在做好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的基础上,突出潮州文化特征和人文地理风土,并将村中特有民间艺术“大吴泥塑”融入其中,打造有乡愁、有文化、有灵魂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潮州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全覆盖,推动城乡面貌大提升,城乡环境大融合。当前,全市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98%,“四好农村路”已建设改造1380公里,2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89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93%行政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产业融合

  科技频入局 农特赢市场

  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站、虫情识别仪……官塘镇象山村的湘桥区佛手果产业园里,一项项科技设备连接上智农信息化平台,对果园内的相关环境信息进行精准监测与收集。

  一直以来,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又是重中之重。如何让乡村特色农品走俏市场,潮州运用工业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在乡村建设特色生产园区,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带动新技术、强人才与先进理念等向乡村流动。

  湘桥区佛手国产业园自建立以来,突出绿色示范、科技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品种繁育、种植示范、设备升级、品牌推广、科研创新等六大工程32个项目的建设,致力于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技术服务和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为加速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该园区积极邀请专家、教授为园区进行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产品研发、检验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等工程。

  此外,产业园还成立优良品选育及科学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数字农业项目工作,推动佛手果种植基地田间管理数字化、田间设施及生产设备管控智能化,实现基地到餐桌可视化、生产加工到市场营销的信息化管控。

  如今,在科技加持下,湘桥区佛手果产业园内不到100平方米的大棚可同时培育来自全国各地5个不同品种的佛手果,佛手果的产量也将实现亩产1.5吨,是普通种植产量的1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潮州市湘桥区佛手果产业园成功入选粤东西北地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此外,潮州市还有4个获批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饶平县茶叶产业园便是一例。

  饶平县茶叶产业园涉及浮滨镇、新塘镇、樟溪镇、汤溪镇和联饶镇,建设范围广。因此,该园区的经营主体众多,包括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还有270家专业合作社。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辖区内10家农业龙头企业3年多的助推建设,目前,饶平县茶叶产业园已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构建了茶叶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电商、文旅等多产业、多业态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成效明显。

  在绿色发展方面,产业园建立镇、村、基地、市场“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并随着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设施的推广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项目的有效开展,园区茶园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80%,茶叶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多数农产品基本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与质量可追溯。

  与40户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与4000户农户建立松散型利益联结机制、与6000户农户建立辐射型利益联结机制……饶平县茶叶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不俗。如今,农户通过与产业园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良性联带机制,园区440户脱贫户年增收2000元,园内农民年人均收入也达18762.29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

  太阳能杀虫灯白天贮电晚上灭虫,“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时刻运转,包装车间在产品上印制二维码供消费者溯源……在潮安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茶园”,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新兴科技重构茶产生产,推动农业由“靠天吃饭”转变为“靠技术吃饭”。

  一业聚一园,一园兴一地。当前,潮州正加快落实“二区多带”现代农业空间布局方案,将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带作为主要抓手,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建设工程、生态畜牧工程和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等工程,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和“茶园综合体”,借助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粤东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样板。

  社会融合

  增民生服务 造幸福乡村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潮州正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会融合。其中,事关民生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不断下沉乡镇。

  伴着书声琅琅,走进湘桥区下津村的博雅学校,一座韩愈石雕像摆在中间,足球场和运动场宽敞、干净,教学楼矗立,尽显生机与活力。

  这所村属小学原本生源流失严重,短短几年,在深圳市潮州商会会长刘松波等一批乡贤发起的“潮州市湘桥区博雅教育发展促进会”扶助下,学校对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教学场地进行全面改造,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充实学校师资力量。

  当然,博雅学校与市区一些私立学校办学仍有不同之处,该校保持公办性质,接受湘桥区教育局的指导、监督,以“公办民助”新模式接受社会资金的投入,由村里的湘桥区博雅教育促进会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统筹管理。

  如今,博雅学校一跃成为潮州市第一梯队区属小学,不再为招生难题而困扰,甚至还吸引就读于市区重点小学的学生回流。

  抓投入、增学位、引人才。潮安区东凤镇把镇内4所初级中学撤并成东凤中学和鳌头中学,同时在原东凤初级中学校址高定位、高起点创办东凤镇实验学校,新增学位满足当地学生的入学需求。此外,东凤镇还投入资金近1300万元,新建镇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内的鳌头中学、内畔小学、文路宝宝乐幼儿园等学校教学设施进行优化提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教之本在师。在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上,东凤镇以东凤镇实验学校为师资孵化基地,招募年轻优秀教师,先后将24名初中教师调整充实进小学教师队伍,并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完善提升教学质量,让更多乡镇孩子实现“家门口就学”。同时,筹划成立了东凤镇扶贫教育促进会,先后向优秀教师学生、贫困学生奖教奖学近80万元,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除在教育事业上下功夫,潮州乡镇的医疗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位于潮安区江东镇的乡镇卫生院,是潮州首例市三级医院托管的基层卫生院。以前,江东卫生院并未配置120急救站,因此,当地一些出现突发状况的患者往往因无法及时送医就诊,而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2017年1月,潮州市积极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整合上级医院优质资源,对基层卫生院进行托管扶持,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潮州市人民医院江东分院正式运营。

  在潮州市人民医院的协助下,江东卫生院建立起120急救站,现如今接到急救指令后,江东卫生院基本实现5分钟内出车,与以往相比节省了近40分钟,为急救患者争取了更多宝贵的救援时间。

  受益于医联体模式的建设,越来越多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乡村的老百姓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同质的医疗服务、一级医院大比例的医保报销待遇,逐渐告别“看病难、看病贵”困扰。

  在饶平县,钱东中心卫生院与潮州市中心医院共建医联体;在潮安区,东凤镇搭建劳务服务平台,对全镇34个村的企业用工短缺情况、群众求职需求进行摸底登记,千方百计稳住群众的“饭碗”;湘桥区借助金融政策,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缔结合作,以创业贴息贷款扶持农户……

  从完善农村教育发展,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加强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建立远程医疗、创新协同等机制,再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种种举措之下,潮州不断打通基本公共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堵点,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层面的有效供给,推动社会融合。

  空间融合

  谋规划布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跨区域、大尺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成为必然。对于如何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之问,潮州给予回答:以城市群为载体,加快构建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群山环抱,山峦起伏。2020年,湘桥区意溪镇乘着全区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东风,对乡村全域旅游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精准规划,并利用意溪河特色精品线路,搭建起以“一漂一学一田园”为主轴,带动“吃住行、游乐购、学养淘”全产业链建设的乡村全域旅游布局。

  城乡融合,规划先行。“一漂”即意溪漂流。北起桂坑村草岚武水库,南止玉瑶山庄,全长2200米。漂流河道水流量大,海拔高差达60米,是开展漂流、现代休闲和营地旅游的理想场所。“一学”即农业研学旅游,借助坪铺村作为潮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园的优势,建立以农业科普与农业研学为主导的农业体验游。“一田园”即田园综合体。目前,以玉瑶山庄作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已具雏形。

  对于未来规划,意溪镇将坪埔村及周边几个村庄连片打造成为一个高标准、引领性的研学旅行教育基地,为潮州的中小学生及广大市民提供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校外农业体验活动与亲子活动场所。并加大对田园综合体的支持,加强对农业板块、文旅板块、田园社区的综合配套,与城市综合体形成互补,真正打造城乡融合的产业格局。

  目光投至其他县区,地处汕头、潮州两市交界的潮安区庵埠镇霞露村,亦在建设布局合理的美丽乡村。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庵埠镇经济发展明显提升,出现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庵埠现象”。当时霞露村的工厂逐步增多,最高峰甚至高达100多家。即便是当前,霞露村内工业企业仍有80多家。让人好奇的是,尽管工业发达,总面积1平方公里的霞露村村口仍是一片绿荫,村道整洁,环境宜人,村内球场、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城乡发展缘何如此协调?答案指向科学的规划。在2016年,该村便对村中大小区域进行了明确规划,其中,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以南干渠为界,新老住宅区以大霞路为界,空出了富余的公共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

  “尽管企业给地方带来了产值和税收,但我们还是坚持规划用地,不让任何一宗违建物出现在霞露村内。”霞露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伟称,正是基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理念,霞露村盘活一处处公共用地,建成了一个个公共设施。

  对于城乡空间融合,枫溪区也在布新局、育新机。按照“整村改造、连片发展”和“以点串线、以线成带”的思路,枫溪区正以田头何村全力打造“特色产业+文化体验+美丽乡村”全域旅游新样板为契机,将辐射延伸至詹厝村、藏龙村、白塔村、槐山岗村、李厝村等村庄,形成带状连片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圈,打造“游学瓷都”精品旅游品牌。

  规划一体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导和前提。当前,潮州正放眼粤东,一方面统筹古城、韩江新城和凤泉湖高新区发展,提升潮州城市中心主核心带动力,推进韩江新城基础设施、公共建设、产业项目落地落实,壮大和提升潮州市中心区域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另一方面,以饶平副中心为支点拉大潮州骨架,以滨海资源提升精品城市,增强潮安和饶平辐射带动作用。以潮汕高铁为支点联动潮安城区,构筑潮汕揭都市圈节点,融入潮汕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优质的城镇协同发展新格局,以“强心、向海、筑圈”三大空间发展策略,构筑“一带三轴,三心四片区”精品网络型的城镇化空间结构。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