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城市进阶 释放追赶超越“镇能量”-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佛山:城市进阶 释放追赶超越“镇能量”

2021年10月15日 09:0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城市进阶 释放追赶超越“镇能量”

  在近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佛山五区均进入百强,当中高明区排名第四十位,在五区中排名最末。

  拉长时间的维度,各个机构近五年发布的全国百强区榜单中,高明均占有一席,且位列前五十名。然而,全国百强区的高光背后,藏着佛山五区“常年老五”的影子——在多个发展维度,高明离其它区尚有较大差距,且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

  比如,2020年高明多个发展指标在全市的比重,较2015年有所下降。当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从8.77%下降为8.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从4%下降为3.77%。而相比2010年,高明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从5.84%下降为4.94%。

  背后折射出的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背后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是交通不发达——在禅城、南海已享受广佛地铁便利十年之后,高明至今仍未通地铁,且是佛山五区唯一一个不通高铁的区。

  如今,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获得批复,以及省里明确“十四五”时期将在高明投入1065.6亿元发展交通,涵盖机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13个重大项目,高明打好翻身仗有了强力依托。

  因为这意味着,高明对大交通的渴望和愿景,将加快变成现实,昔日的佛山边陲将转变为明日的湾区枢纽。这给高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协调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新的契机。在高明内部,如何从中心城区“一枝独秀”,向“镇能量”全面释放转变?在佛山市域,如何从“常年老五”,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机会,真的来了,高明如何抓住?

  策划\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叶能军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叶能军 盛正挺

  城区喜与忧

  高明的门面、佛山的短板

  荷城街道作为高明中心城区,在高明城市发展中长期“一枝独秀”,从三组数据中可见一斑。

  显现人口虹吸效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高明常住人口为46.9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了4.9万人。其中荷城街道常住人口为31.94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了4.09万人。这意味着,高明过去十年的增量人口中,有83.46%的人涌向了中心城区。从各镇街常住人口占全区比重看,荷城占比为68.1%,相比2010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而杨和镇、明城镇、更合镇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0.99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0.3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5.32万人、4.44万人、5.05万人。

  坐稳市场主体首选地的交椅。截至2021年9月底,高明拥有市场主体43164家,较2020年9月增长12.51%。其中,荷城拥有市场主体32636家,占全区比重为75.6%。“近5年,高明市场主体每年均保持双位数的增幅,而荷城市场主体占全区比重也一直维持在75%以上。”高明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工业产值遥遥领先。2020年,荷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94.53亿元,占全区比重为66.18%,较2015年上升了0.99个百分点。在佛山32个镇街中,荷城第三个突破规上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大关,仅次于顺德北滘和南海狮山,后两者规上工业总产值均已突破3000亿元。

  在高明内部比,人口的流向,市场主体的“投票”,对全区产业发展的贡献,都折射出荷城是高明当之无愧的中心,代表着高明的门面。

  然而,置之珠三角核心区、大湾区城市群,这样的门面还只是一座小县城,只是佛山这座特大城市里的“小城市”。

  按照现行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为小城市,往上,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方才列为中等城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佛山有5个镇街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分别是狮山、大沥、桂城、容桂、大良,全部集中在南海、顺德。从大佛山人口承载力和吸附力的维度,“区不如镇、镇不如村”的说法时常被高明坊间谈及。

  城市,寄托着人们让生活更美好的向往,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诉求。人才的愿景里,希望有更精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浓的创新氛围;商人的算盘上,希望有更旺的人气、更全的产业配套、更优的营商环境;工薪族的逻辑里,希望有更高的收入、更美的居住环境、更低的生活成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是施政努力的方向。

  “荷城将对标先进,加快改变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先进的局面,力争在全市32个镇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中争先进位。”荷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宝坚表示,将实施城市“生态化、精品化、智慧化、精细化、人文化”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气质,塑造山林水、产城景相融的田园城市新形态,更好回应和满足群众对理想城市的需求。

  理想城市有着什么样的内涵?《佛山市高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高品质生态人文宜居城区,全区常住人口不少于67万人,管理服务人口不少于80万人。

  多位政界人士对此充满信心,甚至觉得目标“有些保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转场花都后,对花都的强力带动作用被提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花都常住人口十年增加了69.73万人,增长73.78%,年平均增长率达5.68%。而人口快速增长背后,花都的城市实力、城市品质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城镇攻与守

  由“镇”向“城”升级

  围绕高明争当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这一发展命题,如果说荷城的使命是如何从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进阶,那么各镇的使命则是如何由镇向城升级。

  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的说法,受到学界和舆论界的关注。近年,东北部分城市持续爆出楼房以两三万元/套的白菜价成交,折合每平方米不到500元,更是引起坊间热议。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收缩型城市”的特征主要有人口流失、产业衰退、城市空间不断闲置等。

  与十年前相比,虽然高明各镇常住人口占全区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处在人口正增长的区间,十年间增长数量从1000多人到3000多人不等。近5年来,各镇工业发展均处在中高速增长区间,市场主体数量每年均保持双位数增长,存量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逐年倍增,低效产业用地以每年千亩的力度得到盘活。房地产企业也为各镇投上“信任票”,每年均有新的楼盘推向市场。

  “高明新型城镇化的基本面是好的,处在健康发展的上升通道上。”高明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随着机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水运港口的交通大会战引向深入,上升的力度会更加强劲。

  人口和产业是驱动城镇发展的两大基础,而产业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产兴城、以城聚人,高明各镇均提出要持续提升城镇中心区及集聚区在镇域发展中的首位度,引导和推动产业配套、生活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社会管理配套在空间上集聚,推动城镇向县域副中心乃至小城市跃迁。

  推进地方路网体系与新机场对接,主动承接“机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的机场集疏运体系辐射效应,进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提升产业吸引力,是高明各镇由镇向城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杨和镇委书记黄友谊表示,将配合推进“五纵六横”高快速路网建设,打通三和路西延线至机场“主枢纽”通道,并依托紧邻高铁“高明站”辅枢纽的区位优势,联手荷城街道打造高铁经济示范区。看好杨和的物流发展优势,宜家供应链华南区贸易中心、星亦跨境电商等一批优质项目已在杨和落地建设。

  “明城镇将主动对接机场集疏运体系,对标一流城市建成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超2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在全区率先建成三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实现全镇‘8分钟内上高速’。”明城镇委书记朱立坚说。

  更合镇作为新机场场址所在地,目标直指“湾区西部交通新枢纽”。更合镇委书记谭桂清指出,更合向外将全面融入机场集疏运体系,对内将推进机场大道建设并推动合塘路延伸至机场,拉开“机场、高铁、城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融会贯通的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在集中力量打响交通大会战的同时,三镇也明确要守住生态底线,持续擦亮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杨和镇将依托人和片区和杨梅片区南北呼应打造枢纽门户客厅,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和湾区旅游新目的地。明城镇将依托环保科技小镇,加快引入一批绿色产业项目和技术孵化平台,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更合镇将推动“沧江源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打造“五彩更合”精品文旅线路,形成“绿色生态发展新示范”。

  园区破与立

  从“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

  8月20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召开,明确提出要把“四大决心”坚持到底,即改变工业不连片状况的决心,改变供地不保障状况的决心,改变产业不高端状况的决心,改变招商不给力状况的决心。

  “四大决心”的前两者均与土地有关。改变工业不连片,就是要从产业空间规划入手,推动工业园区连片成带、资源集中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改变供地不保障,就是要坚持增加土地供给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并举,实现由“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转变。

  把这一愿景转变为发展现实,高明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高明面积938平方公里,在佛山排名第二,目前开发强度仅约14%,而禅城、南海、顺德均已超过50%。与禅南顺着重在存量优化上做文章、“螺蛳壳里做道场”相比,高明有着“白纸上画画”的广阔增量空间,具有时间成本、投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说,高明昔日的“小”“慢”“低”,为明日的“大”“快”“高”,留下了广阔的腾挪空间。

  筑连片的“巢”,引成群的“凤”,“三个万亩产业园区”正在高明加快布局。

  杨和镇布局打造“一环西拓万亩产业圈”,着重引进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电家居等产业,并力争引入单个投资超百亿元的大项目。

  明城镇重点依托环保科技小镇及盈富产业园打造万亩产业园,着重引进智能装备制造、医药器械、环保科创等产业。

  更合镇重点建设面积万亩的集中连片临空产业经济区,着重引进新材料、智能智造、现代物流以及航空关联产业。

  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表示,通过积极打造“三个万亩产业园区”,高明将争取整合成更大规模的连片产业园区,加快走出一条从“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的新路子。

  在“增量优质”上善于“立”的同时,高明在“存量优化”上也敢于“破”。

  荷城街道明确,将全面完成4400多亩村改任务,并高质量推进3000亩低效用地整治,以此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力争打造2个以上超5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3个500亿元以上的优势传统产业集群。

  西江产业新城重点加快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步伐,加快打造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的重大战略发展平台。“西江产业新城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通土地集约利用、园区配套提质、体制机制理顺等方面的痛点和堵点,实现西江新城和沧江工业园‘1+1>2’的融合发展效应。”西江产业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叶振洪说。

  在全区层面,通过深入实施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高明2018年——2020年共盘活低效产业用地2.05万亩,新引入了一批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

  位于更合镇的万洋众创城项目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该项目由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万洋集团投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引进约200家企业,提供约2万个就业岗位。”万洋集团总裁吴建明说。

  这一愿景一旦变现,对更合来说将是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意味着,这一制造业平台项目可承载的人口,比更合过去十年的新增人口(3988人),还要多出四倍。

  -镇街奋进

  荷城街道 实施城市高质量发展五大工程

  荷城街道将实施城市“生态化、精品化、智慧化、精细化、人文化”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气质。

  生态化工程将以西江、沧江、西安河、秀丽河“两江两河”为依托,做活“水”的文章,实现城村园与山林水互通串联、无缝对接,打造百里绕城山水画廊碧道。

  精品化工程将推动四大片区提质发展,打造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夜间经济集聚区、历史文化街区。

  智慧化工程将着力推进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计划引入3—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30家以上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力争“十四五”期末数字经济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精细化工程将重点完善优化城市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组建无人机综合执法队伍,以绣花功夫持续提升城市管养水平。

  人文化工程将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培育政策,以更大力度吸引更多人才落户,引领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杨和镇 南北呼应打造枢纽门户客厅

  杨和镇将致力做强城镇中心区和集聚区,南北呼应打造枢纽门户客厅,重塑城镇新形态。

  把人和片区作为城镇中心区进行打造,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文旅产业发展高地、夜间经济活跃区。把杨梅片区作为城镇集聚区进行打造,提升杨梅河一河两岸景观,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体现杨和鲜明特色、最美底色。在两大片区之间,依托乡村振兴走廊打通南北两域,实现南北联动、优势互补。

  在此过程中,杨和镇将强化规划引领,高标准布局城乡发展空间,以“一心一厅、一镇一舍、八院(园)八校”为蓝图,实现城镇颜值与品质双提升。

  明城镇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明城镇将在全域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东强、西兴、南美、北秀、中优”。

  东部以万亩丝苗米省级基地项目为龙头,串联新岗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打造智慧生态农业产业片区。

  西部以乡村田园为肌理,将陌上花开矿井花园旅游区、水镇知青文化体验基地、坟典湿地公园、环保科技小镇等乡村风貌与绿色产业进行连片整合,打造美丽乡村风貌片区。

  南部以绿色生态资源为底色,建设“云勇国家森林公园”加“云勇绿道”的康养旅游新地标,打造绿色生态片区。

  北部以凌云山为骨架,紧扣泰康山度假区,配套苗迳禽畜养殖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打造山地旅游片区。

  中部以建设美丽城镇为核心,把明阳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项目、东洲鹿鸣小镇、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文昌塔等连成一体,推动新城区人文产城深度融合、老城区焕发新风采。

  更合镇 打造中心经济商圈

  破解城镇发展无中心的局面,更合镇将串联各大片区,以“产城融合”为引领,打造中心经济商圈及未来城镇中心。

  以新机场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新圩片区“残、旧、破”面貌,塑造宜商宜居的城镇新面貌。

  以基础设施提升为重点,加快推进合水旧城区改造,利用两年时间改造提升“一河两岸”景观。

  以“产城人”融合为方向,加快推进更楼旧城区改造,加快打造以接源街为中心的创业基地,持续提升更楼河河道景观与休闲配套服务。

  以产业提升为引领,加快推进白石片区改造,高标准完善园区配套。

  以园区提质为轴心,加大湾区新材料更合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小洞片区提质发展。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