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随机”成泉州生态环境监管“千里眼”
“双随机”成泉州生态环境监管“千里眼”
福建省泉州市是一个传统制造业城市,纺织服装企业众多,环境治理和环境监控任务繁重。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传统行业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泉州的天空越来越蓝,水质越来越清,空气越来越好。
如何把这张成绩单延续下去?让泉州既保持旺盛的经济活力,又让百姓享受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泉州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打造的“双随机、一公开”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模式,成为生态环境监控长治久安的“千里眼”。
生态环境监控重在日常,重在持续。泉州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近年来坚持开展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通过推动泉州强化“两库”管理进一步夯实监管基础。他们以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为基础,强化执法与审批口径无缝对接。新审批项目实时推送,已关停项目及时剔除,已持证人员参与抽查,构建起覆盖全市13814家企业的污染监管动态信息库和211名执法人员的执法信息库。
落实差别监管,减少企业负担,是既保证监控效果,又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妥善方法。结合全市重点排污单位清单、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泉州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将全市污染源分三种比例开展抽查,对列入正面清单的企业相应减少检查频次,将“清水蓝天”、“排污许可”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与随机抽查紧密结合,协同开展,减少了企业重复监管。今年泉州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管理部门采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电话问询等方式进行非现场执法检查方式,既提高了执法效能,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达到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效果。(谢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