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龙湖首编侨史 保护开发侨文化遗产-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晋江龙湖首编侨史 保护开发侨文化遗产

2021年11月19日 11:06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晋江龙湖首编侨史

  保护与开发侨文化遗产

  本着“知侨、爱侨、为侨”的理念,为应对新时期侨情出现的重大发展和深刻变化,2019年6月,晋江市龙湖镇党委、政府指导龙湖镇侨联正式启动《龙湖侨史资料》编纂工作,并于2020年11月份完成出版。

  十户人家九户侨

  龙湖镇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的东南沿海,是著名侨乡,“十户人家九户侨”,素有“侨乡中的侨乡”的美誉。全镇旅居海外华侨10万多人,旅居港澳台同胞12万多人;全镇归侨侨眷6.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三。

  龙湖华侨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加拿大、阿联酋、南非、巴西等国家。无论身居何处,行走多远,龙湖侨胞始终葆有爱国爱乡的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该镇侨亲累计捐赠10余亿元,支持家乡教育、文体、交通、电力、水利、医疗等有关建设,推动了侨乡经济社会发展。

  走进龙湖,那一栋栋华侨建造的古大厝、洋楼,谱写了一曲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不朽乐章,叙说着绵绵不断的乡愁情怀。据不完全统计,龙湖镇现保存较好的洋楼153栋,大多建于上世纪30年代前后,多数为两层至两层半结构。其中单层面积最大的为梧坑村拱辰别墅,高两层半,占地面积833平方米,建筑面积1775平方米。坐落于福林村的“端园”建筑精美,已成为石构建筑的学术案例。

  正是这一份份的家国情怀,成就了龙湖侨乡随处可见的“华侨元素”,散布着厚重侨史、精美侨厝、独特习俗等,更是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闽侨文化遗产集群,《龙湖侨史资料》的编纂则对此以文字形式保存了下来。

  攻坚克难创侨史

  由于受到编纂工作经验及资料来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龙湖侨史资料》难免存在遗漏。但细细分析其编纂成果,不难发现,群众期待、侨亲支持是最大的收获。正如书中序言写到的:《龙湖侨史资料》能帮助我们熟悉华侨华人的奋斗史;能帮助我们感受海外侨胞的爱国心;能帮助我们成为侨务工作的实干家。

  龙湖镇人文积淀丰厚,侨力资源丰富,但至今还没有编纂过地方史料,特别是侨史资料。这就意味着编纂工作要从零开始,从散落于各处的各种材料中寻找、发掘、整理、编撰。从最初的策划构思到启动实施,均得到了晋江市、龙湖镇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时任晋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海联会会长黄文福,时任龙湖镇党委书记陈希轩为该书作序,旅港乡贤、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施子清为该书题签。编辑过程中,编委会成员先后到泉州市华侨历史学会、晋江市委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晋江市社科联、晋江市档案馆、市政协文史委等单位请教交流,得到这些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市侨办、市侨联及镇分管领导长期关心该书的编辑进度,并及时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编纂工作启动以来,该镇建立健全了一支坚强有力的编辑工作队伍,先后聘请黄文福等8位同志为顾问,聘请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刘以榕教授等11位侨史专家及文史工作者为学术顾问,聘请刘清裕等15位龙湖乡贤为编辑。同时,指导龙湖42个行政村及各中学、教委遴选确定具备较高素质的69名侨史信息员,从而构建完成覆盖海内外、涵盖史料与乡野的编辑工作队伍。期间,为配合编辑工作,还专门建立菲律宾、香港、澳门3个镇村两级同乡会会长微信交流群,为资料征集和审核提供帮助。

  编委会注重细节、聚焦侨亲,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庄国土教授、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刘以榕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从征集、购置、查阅线索资料入手,采访、询问知情人,指定、安排专人负责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从而完成了预定的全部工作目标,让龙湖乡亲的海外奋斗史有了更加具象的展现。出版后,得到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龙湖乡亲和侨史研究者、文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该书的出版消息。

  存留史实范后世

  《龙湖侨史资料》按照“展示龙湖镇蕴藏丰厚的华侨文化,存留史实;发扬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垂范后世;总结侨联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扬长避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资治当今”的编纂工作目标,历时一年多,经9次修订;全书62.9万字,分《侨情概况》《侨乡文化》《侨乡影像》《侨界精英》《菲华社团》《侨史人物》《侨史纵横》《侨联组织》八章,并附录《龙湖人在港澳台》,其中包括图片270幅,图文并茂,丰富翔实。

  全书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学术性高度统一

  这本书首次梳理了龙湖侨史的发展脉络。《涉侨编年史》一节近9万字,将一幅浩繁的龙湖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画卷,纵向清晰地展示给了读者;《港澳大事记》一节近3万字,从另一侧面展示了龙湖人爱拼敢赢、回馈家乡的热血情怀。

  它深度挖掘了龙湖侨界的杰出人物,不仅展现了龙湖籍华侨华人在海外谋求生存、创业发展、融入主流社会而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而且从史学角度再现诸多侨界杰出人物,如旅菲华人甲必丹许志螺、旅美医学科学家许肇堆、厦门市首任市长许友超、中联部原副部长许立、致公党中央原副主席许志猛、菲律宾华人首富施至成、菲律宾总统中国事务特使施恭旗等。

  编纂工作中搜寻发现了龙湖侨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菲律宾华侨名人史略》出版于1931年,全书收录侨界名人共138人,龙湖籍许友超等16位乡侨入录该书;《晋江县檀林国民风俗改良互助社社章》刊印于1940年,再现了80年前龙湖侨乡一段尘封的历史;《龙湖侨乡综合报导专辑》成书于1992年8月,较为完整地保存了龙湖镇侨情资料。

  书中系统收录了龙湖侨厝的人文风貌,如第二章《侨乡文化》,集中编发了《龙湖华侨民居》《通瀛书舍》《番婆楼》《侨乡福林》等篇目,并在《侨乡影像》一章收入华侨民居照片56幅,展示了龙湖侨乡民居的人文风貌。此外,龙湖南侨中学校本教材《以楼说侨》,以侨捐建筑为载体,映现侨校与华侨的历史关联。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