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黄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温州大黄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1年11月22日 10:44   来源:温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温州大黄鱼”游出10亿元产业

  本报记者 金朝丹 通讯员 刘志坚

  鱼跃“龙门”,游上新起点,游向更广阔的富裕“海洋”。

  近日,由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温州大黄鱼”,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意味着“温州大黄鱼”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拿到了“国字号”商标,大黄鱼因此有了游得更远的底气。

  去年温州大黄鱼产量1.5万吨,产值超10亿元,产量和产值都位列全省第一。其背后,是渔业技术推广站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攻关,接力奋斗了二十多年的结果。

  突破育苗技术

  大黄鱼再现温州海域

  作为东海名产,大黄鱼历来深受温州人喜爱。

  “以前随便找一片海域下网,都不会失望而归,鱼汛到来的时候,海面都是‘咕咕’‘呜呜’的叫声,满船满仓的大黄鱼闪着金灿灿的光……”回忆起几十年前赶海时的丰收盛况,南麂岛60多岁的老渔民吴勇士十分动情。

  可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机帆船一次次大规模敲罟捕鱼,大黄鱼遭到了掠夺式滥捕,仅仅十几年的时间,野生大黄鱼就遭遇了“灭顶之灾”,濒临灭绝。

  根据统计,1957年全省大黄鱼的产量为15.82万吨,1974年产量达到最高值16.81万吨,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天然海域内已基本找不到野生大黄鱼。

  为延续这一大自然的馈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水产科研人员开展小规模养殖和人工繁育探索,并逐渐展开大黄鱼养殖技术攻关。

  “20多年前,我和同事去福建宁德取经,学习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在当地的水产推广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坚回忆,当年,两人从大黄鱼催产、产卵孵化、培育至仔鱼、下排中培,经历了大黄鱼人工繁殖的全过程。

  “那时候没日没夜,每三个小时就起来投喂一次饵料,看着鱼宝宝一点点长大,真的像做梦一样,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和期待。”陈坚还历历在目。

  此后的1998年,洞头水产研究所开展大黄鱼全人工养殖试验成功,水产科技人员在网箱内成功育出几百条成活黄鱼。这几百条大黄鱼,代表着从“0”到“1”的技术突破。

  伴随艰难的技术探索,多年不懈努力终有收获,2000年,平阳县南麂岛海域开始发展大规模深水生态网箱养殖,曾经渔汛密集的温州“四大渔场”,逐步再现温州大黄鱼的身影。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