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整治撂荒地 复种“希望田”
福建莆田市涵江区
整治撂荒地 复种“希望田”
朱锦乐 陈小雪
受多种因素影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农村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为此,该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撂荒地,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莆田市涵江区各乡镇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辖区内耕地资源,逐户对撂荒耕地进行“地毯式”摸排登记,厘清撂荒面积、承包关系、耕种现状等情况。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双信息动态台账,为复耕复种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复耕复种。
庄边镇走墘村积极组织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并于今年6月中旬完成撂荒耕地改造,曾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已重新焕发生机。在遏制耕地“非农化”、严防耕地“非粮化”的同时,走墘村统筹利用撂荒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已完成6公顷撂荒地复耕。
白沙镇澳东村、澳柄村的53公顷撂荒土地经过整治后,种植了成片的油菜、黄花菜;新县镇外坑乡10.8公顷播荒地已复耕,种植饲草;大洋乡院埔村5.3公顷撂荒地通过规范流转,复耕种植中稻。
在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撂荒的土地再次被复耕。农村撂荒土地不仅得到了利用,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还吸纳了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发挥集约规模经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