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以侨为“桥”搭平台 携手共建“新侨都”-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江门:以侨为“桥”搭平台 携手共建“新侨都”

2022年02月14日 10: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印发,将设立三类试点示范区

  以侨为“桥”搭平台 携手共建“新侨都”

  在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由香港青年罗伟特、梁立锋和谭慧敏三名“90后”组建的创业团队,经过多年的奋斗,攻克了多项农业技术难关,填补了华南地区鱼菜共生基础应用数据的空白。

  三名“90后”香港青年的创业故事,是港澳同胞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缩影。江门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2021年11月22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正式印发《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根据《试点方案》,江门将设立创新创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三类试点示范区,以“侨”为“桥”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其中,中国(江门)“侨梦苑”作为创新创业试点示范区,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江门人才岛作为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试点示范区。

  专家认为,随着改革试点的深入实施,江门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并进一步推动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凝聚侨心侨力,共圆中国梦。

  优化投资流程

  明确重点侨资企业认定范围

  2021年,江门先后启用“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和“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成为全国首个在境外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的地级市。截至2021年12月,江澳、江港两个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共接待来访市民近2000人次,总业务量超2000宗。“港澳同胞‘零出关’即可办理超400项江门政务服务、66项广东省任一城市服务事项,受到各界广泛好评。”江门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设立服务专区,是江门推进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的重要尝试。在此基础上,江门将继续深化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华侨华人投资全流程便利化。《试点方案》提出,建立江门侨资企业数据库、在全国率先明确重点侨资企业的认定范围、建设江门五邑华侨服务中心,为华侨华人提供经贸合作、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一站式”服务,在华侨华人较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深化江门政务系统与港澳台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数据对接等政策。

  在畅通华侨华人出入境通道方面,《试点方案》也提出了多个颇具针对性的举措。例如,江门对外国高端人才试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承诺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发证”。

  要吸引更多华侨华人到江门投资,营造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样至关重要。为此,《试点方案》明确提出,江门将通过试行华侨回国定居和申请恢复(登记)户籍“一窗受理、并行审批、一并发证”、允许在江门指定医疗机构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举措,努力营造华侨华人的优质生活圈。

  强化要素支撑

  积极开展跨境金融创新

  2021年10月,全国首个专为个人投资者设立的金融互联互通机制——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首批产品开卖,数百名大湾区居民饮得“头啖汤”。

  一直以来,不少港澳居民都希望购买内地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但一直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跨境理财通”的出现,让不少个人投资者看到了希望。“我们当天就在江门开放了该项业务,包括南向通、北向通两个金融产品。”工商银行江门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刘付永茂说。

  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是江门强化华侨华人投资要素市场化支撑的重要举措。截至2021年12月,江门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银行陆续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累计交易金额超人民币660万元。除了为个人投资者增加更多跨境投资渠道外,《试点方案》还计划进一步疏通企业跨境投资渠道。

  “江港澳金融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截至2021年12月,江澳金融合作累计发生额约人民币2200亿元。”江门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澳门五邑同乡会有意在江门设立基金公司开展跨境融资业务,但是由于跨境融资政策限制,企业难以在海外开展低利率融资。此外,北京、广州、珠海已被纳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城市,但江门暂未被纳入,无法享受QFLP相关跨境资金便利化管理政策。

  在此背景下,《试点方案》提出,下一步将推动江门纳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城市,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侨资企业金融产品,设立华侨华人办理境内金融业务便捷通道,支持江门侨资企业在港澳发行债券。推动江门设立国有企业控股的商业保理机构,为侨资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为江门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进而解决企业融资难、个人投资领域受限等问题。

  在人才方面,《试点方案》也提出了多项举措,为华侨华人到江门投资加强要素支撑。其中,向江门下放属地“人才优粤卡”的审核、发放并探索扩大应用场景,支持江门重点企业自主开展人才项目中初级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同等享受江门人才政策待遇。同时,试行港澳专业技术人才经备案或培训后在江门提供相关服务、积极推动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开展学分互认等合作办学项目。

  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华侨华人投资优质发展平台

  几年前,香港青年梁凯斌来到江门,并以珠西创谷为起点开始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江门创新创业氛围很好,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香港和江门在科技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更多合作。”谈及当时为何选择江门,梁凯斌如是说。

  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是港澳台及海外青年在江门创业的钟情之地。作为全省四个省级“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正抓紧着手开展第二期建设,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和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据统计,目前该园区内港澳台及海外青年创业的企业占在孵企业的43%。

  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投资兴业,需要有产业载体和产业链支持。展望未来,像珠西创谷这样的平台载体将在江门越来越常见。《试点方案》提出,江门将打造华侨华人投资优质发展平台,包括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等。同时,出台鼓励华侨华人参与产业载体的开发和运营、支持符合条件的侨资企业成为链主企业等举措,全力打造华侨华人投资的优质发展平台。2021年12月,江门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努力建成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助力低碳示范园区建设。

  《试点方案》还提出,支持江门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推动试点示范区与横琴和前海合作区的联动发展、支持港口组合发展和海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发展“保税+实体新零售”新业态、申报综合保税区等,加快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随着一系列市场便利改革的铺开,侨乡市场活力日益增强,不少华侨华人都计划回国回乡投资置业。“我现在在美国经营农业生物科技事业,看到《试点方案》后倍感振奋,回国投资的意愿更加强烈了。”美国安达控股国际集团董事长、美国纽约华人联会总会总顾问陈卫平说,依托改革试点,江门有望以点带面,有效发动广大侨胞的力量,打造全球华侨华人投资创业的沃土。

  撰文:董有逸 编辑统筹:何雪峰

【责任编辑:王琴】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