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虎年开工首周密集开展基层调研
江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虎年开工首周密集开展基层调研
开局即加速 推动大发展
虎年伊始,万象更新。
春节后的开工首周,江门继续“虎”力全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或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或召开全市会议,或深入到基层调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的一年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掀起新一年攻坚奋进的热潮。
春节前,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接连召开。春节后,江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马不停蹄,密集到基层展开调研、召开工作会议,工作主题涉及疫情防控、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方方面面,释放出开局即加速、起步便冲刺的强烈信号。这不仅是收心归位、调整状态的体现,更是以冲天干劲勇开新局,落实落细市委“1+6+3”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
梳理江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虎年开工首周行程关键词,或可从中找到侨都新一年的一些发力方向,进一步理解市委、市政府新一年的施政思路。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 李霭莹
关键词1
疫情防控
确保节后复工复产复学安全有序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江门市迎来节后人员返程、返工、返校高峰。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虎年开工首周成为疫情防控最关键窗口期,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繁重。江门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置于首位,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与节后上班第一天,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就带头走进一线。市长吴晓晖亦主持召开相关会议。
复工复产复学能否实现安全有序,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陈岸明率队检查节日期间应急管理工作,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以更大力度统筹发展与安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确保节后复工复产复学安全有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础。
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相关部署会议马上召开。江门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陈岸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吴晓晖主持会议。会议要求,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新特点,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优化调整策略,不断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确保工作有温度有力度有成效。
相关保障工作持续开展。2月7日至8日,陈岸明检查春运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时强调,要切实在思想上再紧绷、责任上再压实、措施上再从严,强化春运保障,做到工作有力度有温度,守牢“外防输入”前沿关口,确保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陈岸明还强调,要加强一线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注意防寒保暖,科学安排轮值轮休轮换,做好防疫物资、生活物资保障,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关键词2
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工业是江门经济安身立命之本。从大环境看,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广东处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位置,拥有“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利好。立足于此,江门提出,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产品性能怎么样?”“在行业内有哪些优势?”节后上班第一天和第二天,陈岸明到台山市、恩平市、开平市,深入工业企业、产业园区等走访慰问,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调研“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实施情况。每到一处,陈岸明都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产品展厅、研发中心,了解新项目、认识新产品,询问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情况。
2月9日,吴晓晖先后到鹤山联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鹤山市德兴环球电缆有限公司、江门创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汉宇集团骑龙山工业区、欧佩德立新项目等开展实地调研。她希望企业进一步加大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力度,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协同上下游联动发展,助力江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一天,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江门市经济调度工作等事项,要求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门市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市政府质量奖将成为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推动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培育产业的母体。江门提出,坚持产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江门将以全新理念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协同、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江门对此十分重视。在虎年开工首周,陈岸明就到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珠西国际物流中心,调研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东组团建设情况。他充分肯定了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成效,强调要增强机遇意识,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其中,在加快推进特色园区建设方面,要集聚优质资源,加快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安全应急、电力装备、“双碳”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特别是要加快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建设,以绿色、集约、共享、智慧的新理念打造国际化企业标杆,充分发挥该项目牵引带动效应,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做大做优新能源产业。
吴晓晖到江海区企业及园区开展调研时亦强调,要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加快推进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启动区建设,乘势而上,全面发力争取更大突破。在安全应急产业生产基地,吴晓晖要求园区按照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制度,把好落地企业质量关,多招引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关键词3
市域社会治理
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虎年开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陈岸明带队到市信访局调研,要求全市信访系统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齐抓共管、扎实创新开展信访工作,为加快推进全市市域社会治理贡献重要力量。
2022年,对于江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期三年的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今年通过验收,江门将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标志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到新的高度。
为了全力冲刺争取这份“国字号”荣誉,市委、市政府都做了明确的规划。
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江门的社会治理要走在全省前列,包括全面依法治市和平安江门建设深入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在随后召开的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江门更是把“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目标写进了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知道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会了解有些事情背后的情况有多复杂。”在节后开工首日调研中,陈岸明指出,接访室是了解民情市情的重要窗口,信访干部要善于思考总结,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政策水平,增强为民情怀,强化宗旨观念,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同时,陈岸明强调,江门接下来要充分利用好“粤平安”平台在江门率先落地的契机,发挥其化解矛盾纠纷的权威性和实效性;重点围绕国家、省督办事项狠抓落实,加强排查、科学分工,落实领导包案;切实用好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对关键案件和短板不足,加强分析研判、加快推进解决;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用心用情、扎实创新开展信访工作,坚决做到“三到位一处理”,有力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全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信访力量。
关键词4
城市空间格局
建设环镇海湾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
主城区聚核强心,四个副中心示范带动,多极点协同发展,塑造“山、水、文、城”共融的城乡整体风貌,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构建“一主四副多极点”的城市空间发展架构。其中,四个副中心包括北组团中欧合作区、南组团银湖湾滨海新城和港澳产业新城、台开同城片区、环镇海湾。
2月8日,陈岸明率队调研台山市、恩平市,了解江门副中心镇海湾的规划思路、功能分区、综合交通、项目推进等情况汇报。
城市空间格局的规划,对江门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下,深江铁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镇海湾承东启西的交通位置、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海岸线及土地资源等优势逐渐显现。按照全市部署,环镇海湾将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
在台山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恩平工业园大槐集聚区,陈岸明详细听取了镇海湾规划思路、功能分区、综合交通、项目推进等情况汇报。他指出,镇海湾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及大西南的重要门户节点,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前景可期。要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谋划、协同性推进镇海湾建设,加快将丰富优质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为构建“一主四副多极点”城市空间发展架构提供有力支撑,扎实推动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岸明强调,镇海湾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着眼未来10—15年的发展,整体规划布局,分步推进建设。在推动高端滨海旅游、海洋渔业、供港澳生态农业、数控机床、装备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同时,要推进产城融合,优先建设教育、医疗、商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标准工业厂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公寓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路网,提升宜业宜居水平。
关键词5
乡村振兴
抢抓“风口”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板块
人勤春来早,备耕正当时。春节过后,江门各地抓紧农时开始春耕备耕。2月7日至8日,陈岸明率队到台山市、恩平市调研乡村振兴和春耕备耕工作,强调要坚定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擦亮中国侨都特色农产品品牌,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位于台山市四九镇的广东天禾台山市助农服务综合平台,陈岸明详细听取了农资企业春耕备耕情况的汇报,询问了解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托管服务开展情况。在恩平市横陂镇蓝田青蟹养殖基地,陈岸明实地察看了青蟹“室内公寓”养殖车间,深入了解养蟹箱立体养殖技术、循环及环保处理技术、产品品牌建设、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调研期间,陈岸明还听取了全市春耕备耕和水产养殖情况的汇报。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必然要求。2022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做强陈皮、大米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新增高标准农田8.6万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筑牢农业“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村民对实现乡村振兴、齐奔共富路更有信心。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江门把现代农业和食品列为“工业振兴”工程重点发展壮大的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提出要提升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优势地位,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机械产业。
说干就干。在开春第一周的调研中,陈岸明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抢抓“风口”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板块,推动农业与食品产业、餐饮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大湾区“中央大厨房”。此外,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产业,加大金融支农惠农力度,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对接合作研发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农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