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多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江门多举措推动科技创新

2022年06月22日 09:15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江门多举措推动科技创新

  文 张浩洋 梁佳欣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广东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江门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科技引领”工程列在“六大工程”之首,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担当作为,实现江门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明显跃升。

  2021年以来,我市积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体系已基本完成,核心科研团队初步成型,争取年内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两中心一基地”聚焦疫情防控和基层社会治理等实战需求,成功研发网格员单兵装备;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已完成基建工程并开始设备安装,预计2023年投入运行……江门正不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战略优势。

  锻造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广东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好用好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高水平建设省实验室,更好链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全球顶尖研究团队。

  在江门集中资源锻造的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构成中,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无疑是“王牌中的王牌”。该实验室于2015年开始建设,总投资27.2亿元。目前,已进入“大脑”探测器安装关键阶段,配套基建工程已交付使用。

  2021年3月,广东省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并在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珠三角地区整体先行碳达峰。江门抢先落子、担当作为,牵手香港科技大学建设江门双碳实验室,为本地乃至广东省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

  目前,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已完成事业单位登记注册和组织架构建设,研发大楼、综合办公楼、首期展厅、人才公寓、孵化器已投入使用。同时,核心科研团队初步成型,组成由10多名博士参加的筹建团队,拟定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引进了香港科技大学齐晔教授、北师大徐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佳副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团队。近日,江门双碳实验室获准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接下来,江门双碳实验室将全力创建省实验室,争取年底前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近年来,江门加快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以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广东(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近年来江门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519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达12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1.92件,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当前,我市正积极推动江门国家高新区扩园提质,加快与三江、睦洲等区域联动发展、落实“一区多园”机制,力争“十四五”时期进入全国50强。

  在创新驱动的赛道上,全市各级平台载体都在“比学赶超”。2020年,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鹤山工业城同时获得省级高新区认定,台山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大学科技园获批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全市还新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

  产学研合作方面,我市已建立11个院士工作站,与15名海内外院士及其团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我市还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先后引进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类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联合创新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目前,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四方威凯等30多家企业对接,征集技术需求60多项。同时,我市积极推动研发机构建设,2021年新增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累计达到406家,居全省第5),省级创新平台达504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市级创新平台累计176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1%。

  今年4月,我市发布关于征集重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赛马”项目重大技术需求的通知,拟在“双碳”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以“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实施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已印发通知征集技术需求,形成技术需求库。未来将有更多科创人才、科研力量加入我市“卡脖子”技术科技攻关中。

  此外,我市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立项支持14个项目,扶持资金500万元;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20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多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市还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与产业培育,提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水平。目前,全市高企存量达21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存量达到2111家。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完善科技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等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创新。

  2021年以来,我市与6家银行签约开展“邑科贷”业务,惠及107家企业,授信金额2.48亿元,放贷总额1.52亿元。

  我市还出台了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认定管理办法,推进孵化载体平台建设。落实财政资金100万元支持珠西创谷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今年以来,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1家,总数达3家。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权交易市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近年来,我市全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2021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964件,同比增长54.49%。商标注册量18819件,同比增长38.81%。截至2021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5096件,同比增长11.5%;商标有效注册量97748件,同比增长21.4%。

  产业的发展要创新,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在人才。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动人才政策落地,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已认定境外高端人才80余名,补贴1700多万元;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启动资助计划,对9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资助360万元;与省科学院签订《人才供给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省科学院江门市人才供给基地,柔性引进科技博士特派员20名;引进外国人才100余名,外国高端人才占比远超省平均水平,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取得新突破。

  此外,江门市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实现“零跑动”,并将办结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络五邑”海(境)外服务工作站。

【责任编辑:王琴】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