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社区”全国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温州举办-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非遗在社区”全国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温州举办

2022年08月08日 15:4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非遗在社区”全国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温州举办

   2022年8月3至5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温州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等全国“非遗在社区”八个试点城市所在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相关人员参会,共同交流探讨“非遗在社区”工作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难点,进一步探索“非遗在社区”的模式和路径。

   5日上午,“非遗在社区”全国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温州人民大会堂四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交流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胡雁副司长主持,温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军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分别致辞,温州市副市长陈应许与会;浙江省温州市、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东营市、湖北省荆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等“非遗在社区”八个试点城市代表交流发言;山东大学教授宋俊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蔡丰明(线上)两位专家代表发言;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王晨阳司长最后在线讲话;其他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工作有关领导线上参会。

  温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军致辞时表示,温州文脉绵长,积淀深厚。此次活动在温州举办,既是对温州非遗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温州文旅事业发展的鼓励鞭策。温州将以此为开端,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一是传承好非遗文脉,坚持以“见人见物见生活,共建共享共富有”为导向,扎实推进“非遗在社区”向在“景区、在街区、在园区、在社区、在侨区”纵深发展,真正实现非遗在身边,近生活。二是展现好古城形象,实施宋韵瓯风文化传输工程,深入挖掘温州千年郡城、山水斗城、东瓯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全景展现千年古城风貌和格局。三是履行好时代使命,围绕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目标,深化全域旅游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战略,策划推进诗意温州、活力温州、开放温州,幸福温州四大主题,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认可。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浙江聚焦非遗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走创新路,创造了一批新亮点、新经验,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温州被列入“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以来,创新、创造了具有温州特色的工作体系和运作模式,为试点工作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本次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既是鼓励与鞭策,也是对浙江试点工作的一次检验。

   温州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云华汇报温州试点工作。近年来,温州坚持以“见人见物见生活,共建共享共富有”为导向,积极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17年,率全国之先启动“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2020年10月,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8个“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之一。至今,我市已创建122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打造了“非遗百家坊”等公共服务新品牌,大部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非遗在社区”工作让温州非遗落地生根,呈现勃勃生机。自2017年以来,温州市本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连续5年位列浙江第一。

   中山大学教授宋俊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蔡丰明(线上)在会上作专家点评。在宋俊华看来,“非遗在社区”是非遗社区性的内在要求,是国际国内非遗保护社区参与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非遗整体性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必要和可行的。他提出,“非遗在社区”的实施,要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非遗保护传承与社区善治、文化自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以线上视频方式作会议总结。他表示,“非遗在社区”是非遗保护领域一项新的工作,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探索,也是解决城市中非遗保护问题的重要措施。他对温州“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创建成果予以了肯定,并勉励各试点城市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入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温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百工之乡”“戏曲故里”等美誉。目前,全市共有人类非遗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国家级传承人37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省级传承人230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9项、市级传承人933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之丰富,全国罕见。近年来,温州非遗保护工作以“见人见物见生活,共建共享共富有”为导向,积极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保护。

  下一步,温州市文旅部门还将继续在文化和旅游部和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利用今年“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温州活动年”之机,继续深化“非遗在社区”工作,实现“非遗在社区”在景区、在街区、在园区、在校区、在侨区全面传承传播;打响“瓯越非遗百家坊”主品牌,实现公共文化空间新突破;大力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以非遗点亮乡村,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刘洋】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