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视听产业加速改革创新,已惠及企业万余家
北京新视听产业加速改革创新,已惠及企业万余家
记者 马婧 实习生 艾昱
9月20日,在“两区”建设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建华表示,在国务院批复的“两区”建设251项任务分工中,市广电局承担任务2021年全部落地,今年7月又发布服务保障“两区”建设推动新视听改革创新“十五条”,“两区”政策创新惠及企业达到13000余家。
孔建华介绍,“北京新视听”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球视听产业中心建设的引擎,也是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两年来,市广电局将“两区”建设作为推动首都广播影视和网络视听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新视听改革创新。
“两区”建设以来,市广播电视局着力优化政务服务。对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6个行政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范围取消“《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核发审批”;对10种许可证推行电子证照;对5类政务服务事项压减时限和精简材料、对17类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审批、对守信企业探索试点不需申请、不需材料、不需跑动。其中告知承诺制改革惠及企业420余家,“三不”智慧政务新模式惠及企业2851家。
“两区”建设以来,市广播电视局创新回应企业需求。重点支持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重点园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为17家区级融媒体中心发放许可证。对45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优化备案制服务,另有7家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制定实施优审内容、优选资质、优化服务的措施,2021年至今536部视听作品因之受益。
两年来,北京广电领域探索开展先行先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适当放宽对在京注册的中方制作机构与外方合作制作电视剧的资质要求,取消中方机构须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限制,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在京注册中方制作机构即可与外方合作制作电视剧。2020-2021年度,由北京市广电局选送的6部中外合拍作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资金扶持,合作公司来自加拿大、法国、泰国、英国和日本等。
据悉,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先后在俄罗斯、巴西、坦桑尼亚、英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2020年至2021年,共展播片目100部。北京市广电局于2020年支持成立中国(北京)影视译制基地,已具备英、法、葡等10余种语言译制能力,年译制产能超1万小时。为引进优秀境外影视作品开通审核绿色通道,两年引进境外影视剧400余部。
孔建华提到,两年来市广播电视局培育新视听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智慧广电行动方案,联合总局广科院共建的4K/8K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一期建设完成。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征集活动中,北京18个项目入选案例名单,占总数的17.3%,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2021年北京设立全国首支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资金,当年扶持作品57部,累计时长220小时;2022年作品征集工作已经完成,扶持作品名单将在履行程序后对外公布。
孔建华表示,市广播电视局将持续深入加强和改进北京新视听国际传播工作,办好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推动中外视听合作项目落地,推动视听国际组织落户北京和实体化运营,推动设立北京新视听国际交流中心,把新视听改革创新工作引向深入,讲好中国故事,深化人文交流,更好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