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闽南语:让乡音活态传承-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保护闽南语:让乡音活态传承

2022年11月20日 16: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八闽千姿)保护闽南语:让乡音活态传承

  中新社泉州11月20日电 题:保护闽南语:让乡音活态传承

  中新社记者 孙虹 曾福志

  “乡情宰(怎)样好,让我说给你,民风还淳厚,原来是按尼(如此)……”出生于闽南漳州的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晚年时,按闽南语音写下这首五言诗,表达对家乡故土的眷念。林语堂爱到极致的闽南语,是闽南、台湾民众乃至东南亚闽南籍华侨华人共同的乡音。

  闽南语,系不同时代北方中原汉人因避战乱、逃荒等原因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并随先人“下南洋”的脚步传遍天下。如今,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主要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史晓东却颇为担忧,“闽南方言一旦丢失,意味着以此为载体的风俗、艺术等璀璨的闽南文化,也将陷入失传的窘境。”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咿呀成韵”的闽南语,是海峡两岸以及闽南籍华侨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情感联络的纽带;越来越多闽南新生一代,对方言日益陌生,闽南语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如何完整保留与传承这一千年“古音”?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建立了海量的闽南语数据库,创建闽南语翻译系统;泉州启动“活着的古城”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项目,上线运行“泉腔鲤音”闽南语研学小程序;漳州出版首套以漳州本地发音为基准的教材书籍《闽南文化与语言文库》系列丛书,并让该丛书走进小学课堂,成为闽南语方言学习的教材。

  10月19日,美国Meta公司公布闽南语翻译系统,将原本没有特定文字书写的闽南语,透过语音翻译方式转换成英语,引起广泛关注。

  事实上,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在2019年便推出了闽南方言人工智能语音系统。这是一个听得懂、会说也会写的人工智能闽南语翻译系统,已帮助许多人体会到用闽南语交流的乐趣和便利。

  2020年,《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出台,首次将闽南方言保护纳入地方立法。无独有偶,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鼓励中小学校、幼儿园在课后推广闽南语教育。

  “家乡原音正在渐渐消失,官方需要传播更为规范的闽南方言发音和文字。”泉州市鲤城区社科联主席吴湘霖说,开发“泉腔鲤音”闽南语研学小程序就是为确保传播的规范性与正确性,打造闽南语学习生态。

  点开“泉腔鲤音”小程序,“侨批乡音”“世遗讲古”“古韵泉诗”“福娃讲福”等栏目,将闽南话相关的语音词典、应用场景、互动端口浓缩其中,并设置了学习、互动、词典三大板块。其中,学习板块汇集了童谣、戏曲、故事、诵读等闽南语音视频作品,鼓励用户上传学习小视频。

  今年6月,“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启动,包含推广闽南语、闽南语歌曲等内容。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涂志伟指出,保护闽南文化生态要把保护闽南方言放在重要突出位置,大力开展闽南方言进校园、闽南传统民俗进社区等活动,普及闽南乡土谚语、方言字词、歌谣等,拓宽闽南方言传播推广渠道。

  “保护、传承闽南语,并不意味着让每个人都说一口标准地道的闽南语,关键是做到方言不被歧视,有其生存的空间。”在华侨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闽南语研究专家王建设看来,真正能传承好方言的最好阵地,主要在中小学、幼儿园,在每一个闽南家庭。

  在流传千年的闽南民俗文化中,在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闽南戏曲中,在两岸间传唱的闽南语歌曲中,闽南语的魅力有着更立体的体现。此外,童谣、讲古、歌诀、闽南“四句”“三句半”等多种形式,也让闽南语保护传承“百花齐放”,走向更远的地方。(完)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