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人士话传统文化“出海”:要“装点”成国际性文化语言-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侨界人士话传统文化“出海”:要“装点”成国际性文化语言

2023年06月10日 08: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文化传承发展的侨界实践”专题交流活动现场。 上海市侨联供图
“文化传承发展的侨界实践”专题交流活动现场。 上海市侨联供图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范宇斌 朱明敏)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眼下,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出海”?“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至,上海市侨联9日主办“文化传承发展的侨界实践”专题交流和参访活动。

  当日,沪上侨界人士参访上海京剧传习馆,近距离观赏京剧名伶装扮过的头饰服装、演出鞋箱及衣箱等实物展陈,观看宣传片,领略京剧艺术大师风采。侨界人士从中国国粹京剧的传承发展谈起,共话文化“出海”。

  “海派京剧是中国京剧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了解京剧在上海发展的前世今生,能够更好地领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滕俊杰投入以京剧为主的戏剧电影创作已有十年,“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戏剧是一个宝藏,也是所有现代艺术、现代戏曲的源头之一。”

  如其所言,侨界人士参访的上海京剧传习馆具有浓郁的京剧文化氛围:一方面,肩负“传”的使命,以沉浸式体验、互动性展陈,传承京剧文化;另一方面,以“习”为任务,开办展览,提供展演空间,用于学习展示京剧技艺,还将京剧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

上海侨界人士参访上海京剧传习馆。 上海市侨联供图
上海侨界人士参访上海京剧传习馆。 上海市侨联供图

  京剧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李守白说,“中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有‘国际性’标志,即民族特性,要将东方美学符号结合现代文明发展的轨迹进行‘装点’,通过各方面的平台渠道,从而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持续性传承。”他表示,中华传统文化“装点”成为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语言”是增强文化传播影响力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今,李守白的女儿——非遗海派剪纸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李诗忆亦积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90后”非遗传承人,她认为,传统文化可以与非遗结合、与生活化、艺术化的文创相结合,“我们希望用更加国际化的语言、更加年轻的态度来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明,也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更多地听到中国故事。”

  从艺术家的视角来看,旅荷艺术家、欧洲中国艺术院创始院长张蝶表示,艺术家不仅是艺术家,更要成为社会活动家,要做融入主流社会的急先锋。“艺术家应结合海外的‘文化土壤’,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能够年轻化、系统化地与西方文化融合互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来。”

  上海相声大会创始人、上海曲协相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松涛的专业是相声和快板,他表示,要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知是第一条件,文化自强是必要手段。“了解昨天,建设今天,造福明天。传统文化传承要站在今天,去看明天。在此过程中,侨界可以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群体和纽带。”(完)

【责任编辑:王琴】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