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佛山之心”
《禅城区以带动型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发布--对标先进城区 强化“佛山之心”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一座城市的强盛需要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今年以来,禅城全力打造“佛山之心”,实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的跨越。为探寻城市发展新路径,5月以来,禅城区工商业联合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佛山分社联合开展“禅城区以带动型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对国内九座万亿地级市的中心城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9月25日晚,2023年禅城区“禅聚英才”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致敬企业家”之夜活动上,《禅城区以带动型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发布,在政商学界引发关注。《报告》显示,禅城在九城“连连看”中多项指标位居前列、综合实力突出,但仍需通过对标先进、找出差距、加快赶超,建议从六大方面推动“带动型经济”全面跃升。
撰文:罗湛贤 卢浩能 张艳青 段思午 策划:段思午
向心而兴
打造集聚辐射力更强的城市中心
发展“带动型经济”,是时代赋予禅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佛山要形成“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明确“向中,重点发展带动型经济,打造创新中心强核”。
2022年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科创经济、金融经济为重点的带动型经济。同年底,禅城区委五届四次会议提出,全力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佛山之心”。
在上述基础上,今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城市中心动能转化上要打造都市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商业消费中心和岭南文化中心。
可见,“带动型经济”是禅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关键,构建“佛山之心”新动能的抓手。而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科创经济、金融经济、首店经济与文化产业等业态,则是禅城发展“带动型经济”的着力点。
发展“带动型经济”,也是禅城从中心城区迈向城市中心的必由之路。《报告》指出,“带动型经济”是工业化进程中,中心城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动能转换、能级提升的一种城市中心发展样式。
经济学研究中,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理论,都能为“带动型经济”提供理论支撑,并由此可以归纳出“带动型经济”具有集聚性、外溢性、向心性三大特点。
基于这些特点,《报告》认为,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具有发展“带动型经济”的充足条件和优良禀赋。
从佛山发展历程来看,禅城所在区域自古以来是工商业高度发达、要素资源高度集聚并辐射带动佛山全域的中心区域,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从城市空间格局来看,根据《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中心城区要打造中央活力区,主要组成部分的祖庙—环文华公园、广湛高铁佛山站片区均在禅城,禅城的“强中心”地位愈发凸显。
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2022年禅城区GDP为2283.81亿元,位列全国万亿地级市中心城区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全市最高,三产中的现代服务业对全市制造业创新升级、城市经济结构优化、高端人才集聚都有较强的辐射带动。
从人才结构来看,截至今年9月,禅城人才总量达31.23万人。其中,副高及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43万人,高技能人才6.29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金融保险等辐射带动力强的高尖精行业,成为推进禅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禅城要增强‘心’的要素集聚力、价值引领力、辐射带动力、区域竞合力。”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表示,禅城要突破发展惯性、路径依赖和传统要素束缚,闯出一条高端高新高效、集聚集群集约、辐射带动赋能的城市经济路子。
九城对比
放眼全国定高标找差距
发展“带动型经济”,禅城既能脚踏实地,也要登高望远。
综观国内万亿城市的中心城区,都有独特的优势和禀赋,不少也面临着相似的发展课题。《报告》创新性地在万亿地级市的坐标系中,用大格局、大视野来谋划大发展,以“九城对比”研究的方式观禅城、谋方向,从全国城市竞合的高度为禅城发展定高标、找差距。
调研组选取了福州市鼓楼区、南通市崇川区、长沙市岳麓区、合肥市蜀山区、无锡市滨湖区、泉州市丰泽区、郑州市中原区和苏州市姑苏区作为参照对象。这八座城区均为万亿地级市市委、市政府所在的市辖区,在城市地位、经济水平、资源调配能力等方面与禅城类似,其发展思路、政策措施等方面对禅城具有较高的参考性。
为了更科学地呈现“九城对比”的成果,调研组遴选经济首位度、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市场主体密度、消费首位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等6个指标,作为评价城市“带动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并以雷达图直观呈现相关指数,根据相关指标,概括各城区“带动型经济”的实力与路径。
在九座万亿地级市中心城区中,禅城多项指标数据位于前列,带有典型的复合型“带动型经济”特征,发展基础较好。
跳出禅城看禅城,其他城区的“带动型经济”发展也各有所长。如福州市鼓楼区各项指标均呈领先态势,堪称“带动型经济”的全能选手。该区2022年GDP达2609.06亿元,稳居万亿地级市中心城区首位。该区的数字经济、楼宇经济、金融产业带动发展态势突出,尤其是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64%,正全力打造福建省数字经济第一区。
长沙市岳麓区R&D投入强度指数排名九城第一,不仅拥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还充分利用辖区高校云集的优势,重点布局全省“四大实验室”和10个高端平台,为产业创新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
综合来看,科技带动是多数城区的共同特征,既注重招引外部龙头企业,又注重培育本地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和“独角兽”企业;既注重激发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又注重扩大“科创朋友圈”,携手全国高校院所协同发展。
同时,九座城区的三产比重均在60%以上,在数字经济、科技服务、商业消费、文旅融合等方面千帆竞发、各擅胜场,并各自探索出不少创新经验和模式,值得禅城参考借鉴。
升维进阶
六大路径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
发展“带动型经济”引领城市中心升维进阶,禅城大有可为。
立足禅城实际,借鉴参考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报告》提出“六大路径”,全面提升发展“带动型经济”的城市竞争力。
一是构建都市制造“向新力”,争当全省城市中心工业新标杆。锚定打造都市制造中心,禅城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计划。
调研组认为,禅城可建设一批“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都市工业综合体。依托南庄高端精密智造园、张槎禅西都市产业示范区,引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打造全市战新产业的“苗圃”和“摇篮”。
二是提升数智赋能转型力,塑造珠西数字经济集群新生态。调研组建议,借鉴福州鼓楼经验,禅城可在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上双管齐下,协同发力。
一方面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工厂、示范车间。另一方面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数字化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链接千家工厂万个车间,驱动千亿级产能、撮合亿万级交易,争当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第一区。
三是增强金融保险服务力,集聚资本构筑佛山产融新高地。禅城金融保险业发展有很好基础。调研组建议,以季华路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做大做强佛山金融“黄金中轴”,加快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保险产业集聚区和企业上市服务生态集聚区,形成服务佛山、辐射湾区的高端专业服务业高地和产业服务中心。
四是激发消费拉动力,引流变现做强湾区商业新引擎。调研组建议,以季华路为中轴打造高端消费和高品质现代服务业集群,培育打造祖庙、季华两个百亿商圈,力争到202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千亿元,形成“东有天河,西有禅城”的大湾区广佛极点消费新格局。
五是发挥科创驱动力,打造平台与企业创新中心新强核。与其他城市相比,禅城的研发投入强度指标有一定差距。因此,调研组建议,学习无锡滨湖模式,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攻坚计划、后备高企提升工程。依托有研广东院、佛山产研院等平台,发展院所经济。
六是凝聚文化引领力,培育“文创+”经济焕发古镇新活力。《报告》认为,禅城可借鉴郑州中原经验,加快建设岭南文脉轴线,打造佛山中央文化区(CCD)。同时推动“文化+制造”“文化+数字”“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以创意、设计助推工艺创新、品牌升值和产业升级。
民营企业是“带动型经济”的主力军。调研组建议,借鉴“晋江经验”打造“禅商同心”服务品牌,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民营企业家成长壮大家园,厚植民企营商环境沃土,引领全区“带动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文化产业,当数字经济、金融经济、科创经济、商业经济等“带动型经济”业态沿着六大路径集聚奔腾,一个更具辐射带动力的“佛山之心”必定会绽放出更旺盛的活力。
声音
《报告》精准清晰地勾勒了禅城发展路径,也十分契合企业和产业的需求实际。禅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急需抓住“微笑曲线”两端,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金融资本带动的路径。通过对标国内其他城市先进经验,能更好地助推禅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迈向高质量发展。
——禅城区工商联主席、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启超
《报告》遴选了8个与禅城具有可比性的地级市市辖区作为参照对象,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结合等方法,总结出禅城发展“带动型经济”的优势与短板,增强了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性,可为禅城发展“带动型经济”提供重要参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研究员吴大磊
关注
禅城开展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
“传帮带走读思”育优秀禅商
在9月25日举办的2023年禅城区“禅聚英才”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致敬企业家”之夜上,禅城区企业家“青蓝”结对活动正式启动。12位企业家和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被授予“青蓝结对”导师牌匾。
这是禅城区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下称“培育工程”)又一重点工作,旨在培育一支放眼世界、着眼长远,具有家国情怀、治企有方的“禅商铁军”,为建设“六最”现代化禅城,打造“佛山之心”贡献力量。
从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交流学习,到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走、读、思”六个字便是培育工程的最大特点。
让“心”动力更澎湃
禅城区为何要开展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在“致敬企业家”之夜活动上,禅城区委书记严冰的一番话道出了缘由。
“开辟城市经济新赛道,实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广大企业家和人才朋友是最强的‘心’动力,是领头雁、是风向标。”严冰表示,企业家就是禅城打造“佛山之心”、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的最强动力。
2022年底,全区民营企业共有 10.89万户,占全区企业数量的92.2%。根据最新发表的《禅城区以带动型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在佛山市禅城区、福州市鼓楼区、南通市崇川区、长沙市岳麓区、合肥市蜀山区、无锡市滨湖区、泉州市丰泽区、郑州市中原区、苏州市姑苏区9个万亿城市中心城区中,禅城民营企业占比排名前列。
在陶瓷、针织、童装、不锈钢、食品饮料等行业,禅城都涌现出一批知名的民营企业和品牌。无论企业数量还是发展质量,都彰显出禅城区民营经济发展蓬勃。基于此,禅城在向城市中心跨越的进程中,民营经济愈发蓬勃,“心”动力也就愈加澎湃。因此,禅城要积极实施培育工程。
实施培育工程的另一原因,是希望禅城的民营企业能基业长青。近年来,“创二代”逐步接班,走向舞台“C位”。为了让民营企业能健康、稳定发展,开展培育工程是必要之举。
《报告》提出,禅城区应引导民营企业支持“带动型经济”发展,彰显民企担当,借鉴“晋江经验”,打造“禅商同心”服务品牌,不断做优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深度参与禅城“带动型经济”发展。而培育工程的实施,正符合这股潮流。
念好“六字诀”
新时代禅商,既要有开阔视野和理论高度,也应具备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传、帮、带、走、读、思”这“六字诀”,正好概括了培育工程的核心要求。
“青蓝”结对突出了“传、帮、带”。今年,禅城区将聘请一批资深优秀企业家组成导师团,与青年企业家开展结对活动,积极培育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创新创业有活力的高素质新生代(青年)企业家队伍,引导支持新老企业家圆满实现代际传承,助力禅城产业基业长青。
本次结对活动的导师包括了企业家和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其中,企业家都是佛山知名制造业企业的“掌门人”,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更将自身的经验加以提炼、上升为理论知识。而通过聘请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作为导师,禅城希望进一步让青年企业家及时了解禅城的发展政策,并为其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本次活动的学员为制造业企业的接班人或青年创业家。活动将采取“一带三”结对方式,“传帮带”结对将持续1至3年。
禅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禅城区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树营表示,希望通过导师带学员的方式,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掌握方法,学习有关理论和技能,迅速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导师“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
“走、读、思”就强调了拓展企业家视野,提高企业家理论与实践水平。今年,培育工程组织区内企业家赴深圳、东莞、上海、无锡、滁州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并举办了禅商大讲堂、禅商思“享”会等交流活动,引导企业家学习先进经验,“知行合一”积极谋变。
边走边读边思考,老中青企业家双向互动,培育工程的实施,让“禅商”群体凝聚力更强了。
“青年企业家要在企业顶层设计阶段确立、培育好企业文化,让好的企业文化指导人才培育,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作为导师之一,禅城区总商会副会长、禅城区民营企业商会会长、佛山永久纸业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国球就在跨城考察交流中,多次为青年企业家传授经验。
而青年企业家也表明了志向。“禅城的发展需要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禅城区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佛山市新东鄱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浩林表示,青年企业家是当下的生力军,也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