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苗、侗族非遗传承人走进台湾少数民族部落 交流技艺

2017年09月13日 0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苗、侗族非遗传承人走进台湾少数民族部落 交流“非遗”技艺

  【解说】当地时间9月12日,来自大陆贵州省的苗族、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台湾台东县的少数民族部落,与他们一起交流“非遗”技艺,歌舞互动。

  【现场声】课间铃声

  【解说】台东县介达小学位于台东县金峰乡正兴村,是一所以当地排湾族子弟学生为主的学校。当天上午,在学校操场上,学生们以一曲《我们都是一家人》为交流活动开场。

  来自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泥哨的传承人王登书,走上讲台,向学生们介绍苗族泥哨的制作技艺。苗族泥哨,工艺制作精美,生动传神,尤以十二生肖造型最富盛名。王登书给每一个同学一个泥哨的半成品,并指导他们为泥哨上色。一笔红色、一笔黄色,同学们认真的为泥哨的 “身体”勾画上五彩线条。泥哨上色完毕后,活泼好动的学生们,还不时相互“攀比”一下各自的作品。

  随后,鼓声和乐声响起,学生们献上了排湾族的民族舞蹈“勇士礼赞”。

  【现场】

  【解说】雄壮高昂的歌声,强劲利落的动作, 搭配孩子们颜色鲜艳的民族服饰,使得排湾族民族舞蹈“勇士礼赞”别具魅力。

  随后,贵州的非遗传承人们拿出自己的“绝活”轮番登场,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融为一体,演员在吹奏芦笙的同时,又做出高难度的杂技动作。侗族大歌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演员们身着侗族民族服饰,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引吭高歌,精彩的表演,不时引起学生们的惊叹和鼓掌。

  【同期】台东县金峰乡介达小学六年级学生 李永婕

  我觉得他们唱得很自然,没有音乐加进去,然后唱出来的声音又很清晰,又很自然,感觉就像在山野里面听他们合唱。

  【解说】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得知贵州的朋友们要来互动表演,孩子们非常高兴,这样的交流也加深了孩子们对贵州的了解。

  【同期】台东县介达小学校长 朱慧清

  很高兴,孩子们可以看到,不同族群,来自对岸也是少数民族的,来这边做一个深度的文化交流,对于这样的一个交流活动,让孩子,他的视野,走出课本,也许他听过贵州,他在课本上读过地理,他知道贵州,可是他没有亲眼去看到贵州的服饰,贵州的歌舞。所以今天来到现场,这样交流了以后,能够让孩子开拓视野。

  【解说】当天,四位“非遗”传承人还走进当地鲁凯族的住所,了解他们的民风民俗,并现场教授泥塑、刺绣等技法。

  入夜,排湾族的部落里,升起灯火,两地的朋友们载歌载舞,交流情谊。据介绍,此次交流活动,是第四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月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这也是这项活动首次组织两地少数民族的“非遗交流”。来自贵州的非遗传承人们走进台湾少数民族的学校、部落,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民族的歌舞、传承的文化和技艺。当天的交流结束后,大家都意犹未尽。

  【同期】台湾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处长 钟青柏:

  我们非常乐意看到这样的发展,就是说两地的文化交流可以慢慢的深入到更基层社区和部落,我们发现了彼此在很多方方面面上相似,相亲的层面,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这样的交流对于促进两地的认识跟情谊,是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意义,那我们也非常期待,这样双方的交流可以更密切,更多方面的来举办,有机会我们也乐意到贵州走走看看,我相信我们找到很多共通的点。

  【同期】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 袁伟

  通过交流,才能够相互了解,只有交流以后才能建立友谊和感情,这个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发挥,通过这次(交流),我觉得台湾和贵州,文化的发展好多东西是共通的,通过文化这个纽带,来把好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发扬下去,也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优势所在。

  记者 赵安源 台湾台东报道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