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北漂”年关记:悲欢交错的异乡筑梦人

2018年01月23日 16: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北漂”年关记:悲欢交错的异乡筑梦人

  【现场声】身在远方,然后好好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挣点积蓄,改善他们现在的生活。

  出来这些年,就是因为当初的梦想,当初就是想闯一身好本事,然后回家。

  我的这个理想,比较通俗来说,就是说想好好的去当一个老师,当一个好的老师。

  【解说】“选择来北京就是为了追求梦想”,这是受访“北漂”在被问及来京缘由时,给出的最多的答案。回忆起初来时的狼狈局促,工作初期的艰辛困苦,工作有所起色时的欢欣鼓舞,他们或哭或笑,这样的表情成为他们北漂数载最鲜活的表情。

  2018年春节前,中新社记者走访北京学校、工厂等地,采访到多位 “北漂”,他们用自己满满的热情与能量讲述着一个个异乡追梦的故事。

  【同期】(短道速滑教练 韩冬萍)

  我特别喜欢短道速滑,而且也特别愿意教孩子训练。然后北京现在有很多孩子都从事冰雪运动,但是我觉得这里面缺少专业的教练。

  【同期】(公交汽车保修工 邱德运)

  当那个公交车好好地在路上运营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最骄傲的时候,因为这些公交车是靠我们保障的。

  【解说】挤地铁、合租房、两点一线,快节奏的生活成了“北漂”一族的“标配”。谈及来京工作的艰辛,小学教师郜秋景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北京租房的复杂情况,自己特地做了一个找房攻略,而如同这样的生活小技巧也成了他们回忆过往时最闪亮的回忆。

  尽管辛苦,但回报总是给人惊喜。聊到北漂最有收获感的时候,韩冬萍的眼神里闪着光彩。

  【同期】(短道速滑教练 韩冬萍)

  孩子们在拿到冠军那一刻,让我最幸福的就是他们每当拿冠军过来跟我击掌的那一刹那。就是他们冲过终点以后,模仿那些世界冠军,同样举起双手。

  【同期】(小学教师 郜秋景)

  过节了要拍照片,我刚把手机拿出来,就所有的小孩全都围着我的脖子,争着抢着想进那个镜头,我觉得那一瞬间,我觉得还是挺幸福的。

  【解说】远离故土,家里亲人也成了“北漂人”最大的挂念。常年漂泊在外,不能陪伴父母妻儿在侧,邱德运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男人在聊起家人时红了眼眶。

  【同期】(公交汽车保修工 邱德运)

  孩子他就会想,为什么你老是不回来呢,回来待两天又走。他有的时候也会问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感觉心里特别难受。

  【同期】(小学教师 郜秋景)

  她(母亲)每天就说,没事我现在跟你爸爸,我们俩人每天都去锻炼锻炼,然后多多保养,就省得生病。生病了你还得回来,也照顾不了,说我们就争取不生病,然后你那块工作也能踏踏实实的。

  【同期】(短道速滑教练 韩冬萍)

  这次我父亲得脑梗,算是挺严重的一次病了,就刚恢复的时候连话都说不了,然后下地走路都走不了。这还是我父亲好了之后我才听说,他原来之前生病了。

  【解说】“进了腊月就是年”,临近年关,在外的游子也开始计划起回家的日程,“春运”在此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从2月1日,持续40天的2018年春运将正式开始。春节连着团圆,在游子回家的路上,他们的每一个举止都透出浓浓的思乡情。

  【同期】(北京公交汽车保修工 邱德运)

  (春节回家)当我到村口的时候吧,我爸已经在那等我有一个多小时了。当时看见的时候,第一个是高兴,说实话当时特别高兴。

  【同期】(小学教师 郜秋景)

  八点的一瞬间,然后所有的票基本上都快没有了,然后我就赶紧往下刷,看我的那个(票),然后找到了一个票,其实那个票时间不是特别合适,但是我想有就赶紧买上吧,然后就等于说才算是抢上。

  【解说】32岁的韩冬萍北漂两年,她说自己要等到北京冬奥会,速滑人能参与自己家门口的冬奥会,那是她的梦想;32岁的邱德运北漂14年,他说接下来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回家陪孩子,他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27岁的郜秋景北漂半年,说话时嗓子一直沙哑着,她说只要能看到孩子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场声】我想和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这句话三十多年了,我从来都没对你们说过,但是我默默地在心里说过N多遍。

  老爸一定好好工作,然后多抽出时间回家陪你玩。

  妈妈有什么心里的话,我感觉她想让我去安慰她的时候,我总是没有在身边。也请爸爸妈妈放心,我在北京虽然是辛苦一些,但是我内心是很幸福的。

  记者徐朋朋 张子胥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