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雕刻时光 指尖艺术的守望者

2018年04月05日 2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字幕】花开富贵,渔樵耕读,平淡无奇背后是一敲一刻的时光。

  素胚雕花,虚实相生,高雅精致背后诠释着什么各种雕刻艺术。

  一代一代,指尖延续,接力传承背后是匠人们的守望。

  【解说】木雕这一指尖艺术,历经7000余年的传承创新过程愈加精美。匠人们用刀石剥落木头粗糙的外衣,经过烘烤、锯木、雕刻、装配、上蜡等环节,露出木头最美模样。在安徽,六百年木匠世家坚守民间传统木雕技艺,64岁的胡锦良便是胡氏木雕的传承人之一,他从19岁开始学习木雕,对传统工艺充满感情。

  【同期】(胡氏木雕传承人 胡锦良)

  我希望就是把我们这个胡氏木雕的木艺文化传播出去,传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让所有人都能体验到我们这个胡氏木雕的木匠精神。

  【解说】一杯清茶,一把刀,几片竹,刻刀划过,刀刀娴熟,神行兼备,竹花翻卷,精雕之,细琢之,层层上推,细入毫发,得心应手,造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若雕有文字,则独显文字风采,附着书卷气息与金石趣味,不曾掩饰那份淡泊静谧。“留青竹刻”以“臂搁”和扇骨为主,留用柱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又名“留青竹刻”。

  【同期】金陵竹刻非遗传承人 赵荣

  (要把)古老的手工艺,我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要把它做好、做精。

  【解说】在坚硬的青砖上“耍花”,匠人赋予建筑一种透入骨髓、融入生命的一种姿态与光泽。转朱阁,低绮户,青瓦墙,一砖一瓦精雕梁,水潺潺,月明亮……小到一尺见方的微雕工艺品,大到近百平米巨幅影壁,素雅大方,栩栩传神。1995年出生的吴丹,自小受父亲和叔叔的影响,对砖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同期】砖雕手艺人 吴丹

  老祖宗(技艺)不能失传啊,如果失掉了,以后怎么办啊,总有人传承下去。

  【解说】铸雕成锡,指尖雕花,细微之处,何止器物。锡作为一种古老金属,锡之为器,自上古延绵至今,它是坚实的,然而可以做出柔软的花瓣、细密的容器,甚至被雕刻出细腻的花纹。始创于1853年并传承六代至今的杨氏锡雕“连发锡铺”,具有鲜明的闽南风格。

  【同期】福建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杨峰峪

  让这些新的艺术品,能被更多的年轻人、下一代所接受、传承,我们是守心不守形。

  【解说】砚的设计,是无中之生有。避开大裂、小烈、石筋等瑕疵,又要不失石质、文理、色彩。甘肃瓜州雕刻大师何林财将洮砚雕刻技艺发挥的淋漓尽致,竟在一块长38厘米、宽24厘米的洮砚石上,“吕布”被“刘、关、张”三人围攻,刀来剑往,马儿嘶鸣。他在2016年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终身成就奖,希望洮砚雕刻技艺永续流传。

  【解说】“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支笔、一把刀、一张牛皮、几种颜料,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皮影人物头像便“粉墨登场”。刀尖在潮软的牛皮上“走马飞花”,敷彩上色,然后刷油晾干,方可成型。甘肃皮影雕刻艺人赵德才一直以雕刻皮影为生,与其说是养家糊口的手艺,更不如说是对这“影子世界”的万般痴迷。

  【同期】甘肃皮影雕刻艺人 赵德才

  我一天这个脑子全是皮影,再没有其它事情,我现在希望就是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把这个坚持传承下去。

  【解说】一石一锥,石经水磨抛光后,着以万千凿点,呈现黑白明暗的原理,再调节凿点,粗细相间,虚实相应,便造就古朴高雅、细腻逼真的影雕作品。人像影雕是影雕作品里最难的一个题材,承载影雕作品的大理石板在凿刻后难以进行修改,在几十万个金刚锥凿点构成的影雕作品里,每当出现错误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同期】广西影雕手工艺人 林新栋

  在技巧上的很纯粹的一种追求,在这个年纪的话,觉得更多的学习一下比较好,能做更多的突破吧。

  【解说】手工雕刻,几千年的衍变传承,匠人们褪去器物粗糙的外衣,赋予其新鲜的生命。手起刀落,一点一线一面都需要精准无比。愿岁月流逝,不会淹没那些古老的传承,一切美好,终将延续。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