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56岁却是年龄最小宫灯技艺传承人

2018年06月26日 08: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漫步北京的街头巷尾、公园庙会,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宫灯的身影。宫灯结做工精巧,典雅华贵。创办于清嘉庆年间的文盛斋灯画扇庄,曾将北京宫灯的制作引向鼎盛,其所在地前门外廊房头条也因灯彩店集中,被誉为“灯笼大街”。随着时代发展,如今仍在坚守传统手艺的人不多了,郭燕清就是其中一位。

  【解说】1981年,19岁的郭燕清进入北京市美术红灯厂,学习宫灯制作技艺,一晃就是37个年头。宫灯制作是一份精细活儿,需经过锼、雕、刻、镂、烫、画等多道工序,制作完成一只宫灯最短几天,长则数年。

  【同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技艺传承人 郭燕清

  宫灯最典型的,就是最开始老祖宗延续下来的,就是六方双层,在我们行业来讲,其实我们也做灯笼,灯笼是竹子、红布叫灯笼,宫灯是木头的、片儿呢是玻璃的。

  【解说】进入北京美术红灯厂后,郭燕清最开始做“锼”活儿,就是去掏制龙头和花牙子上面的镂空窟。曾有一次在锯木头的过程中,不小心把手指给锯断过。

  【同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技艺传承人 郭燕清

  你看这手,这手跟这手不一样吧,当时把我这儿给锯下去了,又给缝上了,你看,差那么多,(木匠)基本上都锯手,木匠不锯手的特少,都得有点伤。反正这活确实挺苦,原先就苦。

  【解说】郭燕清说,宫灯制作最关键的是结构,能够让每扇灯片与灯片之间相互牢固卡住,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好的宫灯可以放置一百多年不松动,非常牢固。

  【同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技艺传承人 郭燕清

  这槽顶着这个,这么着,来回它就不动了。这有一槽,顶这个,上下就不动窝了。所以它这一搁上之后,它就两边都不动。防止它出来呢,这弄一削子,这么着推进去,它不就挡上了嘛。

  【解说】2008年,北京宫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宫灯制作技艺仍然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一方面,造价高、工艺复杂、定制周期较长、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性质,让宫灯始终离不开小众产品的圈子,一定程度上,这又制约了它走向市场。另一方面,拉锯又脏又累,使得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同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技艺传承人 郭燕清

  现在没人学,前两年来一个孩子,24岁(好像是)来的时候,后来待两年就走了,说不行您这个,您这个挣钱太少。干这活我最小,我56岁最小,你说吧,年轻人他不干,年轻人他想,第一挣钱少,但是他还坐不住。

  【解说】郭燕清说,宫灯是中国彩灯中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是我国民族风格与民俗艺术的完美结合,富于文化艺术鉴赏价值。希望通过非遗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呼吁更多青年人从事非遗传承工作。

  周莹莹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