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西南风筝王”邓静受访谈四川风筝

2018年06月28日 19: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西南风筝王”邓静:希望四川风筝制作工艺能成为国内第五大流派

  【解说】“桃园三结义”、“太阳神鸟”……各式具有浓郁巴蜀特色文化元素的风筝伴随着各类奖杯整齐摆放在国家级风筝裁判邓静的工作室中,45岁的“西南风筝王”邓静,和风筝结缘20多年了。20岁开始学扎风筝、玩风筝,22岁获得四川省第二届风筝大赛大型风筝类金牌、23岁开办风筝扎制厂,30多岁时开始组织风筝表演活动……从风筝的制作销售到风筝文化市场的推广,这位风筝达人,续写着不一样的“风筝人生”。

  【解说】近日,记者走进邓静的工作室,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风筝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邓静告诉记者,对于风筝的记载,起源于春秋时期,随着造纸业的发达,纸糊风筝逐渐兴盛,人们用纸来制作风筝,取材容易,价格低,平民百姓玩得起。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兴代表,当时经济繁荣,社会比较安定,这是风筝普及于民间的社会基础。

  【同期】(邓静)它是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沉淀走到了今天,我们画五福在上面叫五福临门,我们画金鱼画莲花在上面叫年年有余,所以说我们的风筝制作,它有很多的文化内涵在里面。

  【解说】作一只风筝,首先要有好的构思,然后要在纸样上画出风筝的大样,裁剪下来,然后扎骨架。此时,更重要的是考虑风的走向,研究风筝的吃风、泄风、受力面积、平衡、重量,这些都是制作风筝的要点。

  【同期】(邓静)我们作一只蜻蜓,作的就像标本一样。标本的话它只是一个标本它不能上天,那么最后这个风筝它是要上天的,所以说我们还要研究空气对流学、平衡学,那么风筝的吃风跟泄风,这样的话它才能上天。

  【解说】据了解,目前国内风筝制作的流派主要以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四地为主,而四川风筝已经与国内主流风筝接轨多年,其中不乏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后备力量可谓丰富。邓静希望随着四川风筝的发展,也能早日成为国内的第五大流派。

  【同期】(邓静)我们四川的竹子非常的好,很多我们以前的全国比赛,在微风小风的时候,很多风筝都起不来只有我们四川的风筝在天上。但是现在的话,很多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我们四川的风筝制作方法,所以大家都在相互交流。所以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四川以后也在全国形成五大流派那是最好的。

  【解说】邓静告诉记者,他要让风筝文化发扬光大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承下去,目前他正在着手制作一个全球最大、最具特色的风筝,去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他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个专门的风筝工作展示场所,去传承风筝文化,对自己制作出的那些精美风筝进行展览,培训更多的风筝爱好者。

  记者段正阳成都报道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