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香港最后一位书写小巴牌师傅:冀手艺勿消失

2018年07月30日 1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香港最后一位书写小巴牌师傅:以此供子女读完书 冀手艺勿消失

  【解说】穿梭在公共交通四通八达的香港,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红色公共小巴(红van)是有点儿特别的存在。没有固定的服务路线,全靠车头一张白底指示牌(水牌),蓝字是途经站,红字是终点站,每天输送乘客到不同目的地。

  在电脑打字没有普及的岁月里,红色公共小巴的指示牌全靠人工手写,用红蓝油墨书写的小巴牌,陪伴港人走过漫长路程。如今手写的指示牌渐渐少了,但年逾六旬的麦锦生,一直不忍丢下这门手艺。

  1970年,为缓解公共交通压力,港英政府将没有运营牌照的“白牌车”合法化。不受路线、时间和班次的限制,灵活性強的红色公共小巴被允许进入市区,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同期】手写小巴水牌师傅 麦锦生

  当时都是私人经营的,没有那么规范。当时就想让多点人看到车,就拿纸皮写上字放在车头,告诉别人去哪里。但是也没有规定路线,红色公共小巴是自由的,比如说早上从青山道到佐敦道,下午可以佐敦道到观塘,车转来转去,车上不可以有固定的车牌,换来换去,用我们这种招牌就方便些。

  【解说】虽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但麦锦生真正与写小巴水牌结缘,却是1982年他租下油麻地小巷中的店铺之后,因为门口就是小巴站,经常有司机过来找麦锦生写小巴水牌。

  【同期】手写小巴水牌师傅 麦锦生

  当时我们用的很便宜的白色胶片,叫PVC,很便宜的胶片,司机以最便宜为原则,白色的胶片上面红色、蓝色写上去,当时几块钱一个,没现在这么贵。其实就用的一般毛笔,但不是用墨汁,用油漆写,不是写到纸上所以不能用墨汁,用油漆,写上去有光泽,用几十年都没问题。

  【解说】麦锦生的“蜗居”小铺中,摆满了小巴的路线和价钱指示牌,不难发现如“旺角”“湾仔”等熟悉的香港地名,他还记得自己写的第一张水牌是“旺角佐敦道”。

  【同期】手写小巴水牌师傅 麦锦生

  旺角佐敦道,一定的,因为旺角佐敦道大约二十年前有个码头,现在没有了。那个码头很大,从这里可以坐船过海,所以当时佐敦道是小巴最集中的地方,是个龙头站,所有的小巴一定有块旺角佐敦道的牌子。你去哪里做生意都好,最后一定会回来旺角佐敦道。

  【解说】在公共交通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红色小巴是香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麦师傅的生意一度很是兴旺。生意最好的时候,店铺里请了10位师傅做帮手。

  【同期】手写小巴水牌师傅 麦锦生

  1982年的时候,政府刚刚批准小巴有冷气,所有4350辆小巴同时换车,我们就好忙。我们当时有10个师傅帮手一起做。大概(生意)旺到1990年,1990年之后,因为(公共)交通运输逐渐成熟,红色小巴开始走下坡了。

  【解说】随着香港公共交通日臻完善,自由度过高的红色公共小巴开始没落,市场对水牌需求不再,领麦锦生入行的师傅逐渐退休,徒弟们也纷纷另投他行。如今,麦锦生是香港最后一位手写小巴牌的师傅。

  虽然写小巴牌的生意越来越少,但麦锦生却另辟蹊径,将自己的字迹做成钥匙扣等纪念品,大获学生和遊客的欢迎,有时暑假一个月能卖出上千个。指引着香港人走遍这片土地的角角落落的水牌,日趋变成纪念品。麦锦生有些感慨,他表示自己还是会继续写下去,希望这门手艺不要消失。

  【同期】手写小巴水牌师傅 麦锦生

  小巴牌对我来讲,可以说是我的事业了。从零(开始),什么都没有,到现在取得小小的成绩,养大几个子女,供他们读完书,同时通过(写)小巴(水牌)赚得钱。对我来讲,小巴在我生命中不可或缺。

  记者 李雨齐 陈烁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