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做客南京报恩寺遗址 讲述绒花之美

2018年09月10日 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做客报恩寺遗址 讲述绒花之美

  【解说】当地时间9月9日,一场“师恩深如海,献礼教师节”主题公益活动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上演,活动当天,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做客现场,为游客和观众展示南京绒花的非遗技艺。

  【解说】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因其手工制作,工序繁琐,外观造型惟妙惟肖,极富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同期】南京市民 余丽丽

  非常漂亮,也看到了以前都不太知道的,不太清楚的这个绒花,确实很漂亮。

  【同期】南京市民 李女士

  我觉得赵老师的这种匠人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然后我也希望儿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解说】镜头前的这朵南京绒花名叫“福寿三多”,取义福寿的谐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期】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 赵树宪

  我们这个绒花的美呢显得有一些特殊的美,这绶带鸟,寿桃它是比喻长寿,这个佛手谐音“福寿”,这个石榴,石榴籽粒粒饱满,它寓意“多子多孙”,所以就是福多、寿多、子孙多。

  【同期】南京市民 田萌

  因为它是蚕丝,所以会给人的感觉非常之柔软,然后跟我们女性、女孩子的特质会比较贴切,温柔啊,端庄啊,大方都会跟绒花有所关系。

  【解说】赵树宪表示,他非常喜欢这种公益展演,可以拉近观众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同期】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 赵树宪

  应该通过我们这个展示,我们要说明这是美的东西,我们一生都是在追求美的,不管是艺术品,还有人的心灵美啦,应该让学生们知道我们能做出这么美的花,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工作上面,是倾注了感情的,希望学生们从中得到一些教育或者是感悟。

  【解说】当天,活动参与者还走进报恩寺遗址丝绸博物馆,孩子们变身小小少年画师,现场临摹和绘画宋丝纹样,追寻千年文化记忆。

  记者 葛勇 江苏南京报道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